APP下载

施甸县山地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2013-01-24杨相福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期
关键词:存栏肉牛畜禽

杨相福

(云南保山施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施甸 678200)

施甸县山地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杨相福

(云南保山施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施甸 678200)

为大力推进施甸县山地畜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原特色资源优势,努力提升高原特色畜产品竞争力,紧紧围绕云南省建设“九个一百工程”的目标,结合施甸县“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快施甸县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壮大商品畜禽生产基地,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畜牧大县向强县跨越的发展策略。

1 现状分析

施甸县位于云南西部,地处温热气候带,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45 mm。县内海拔560~2 895.4 m。距云南省会昆明571 km,距杭瑞高速30 km,施孟公路穿境而过,南通临沧、孟定、缅甸。具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

1.1 生产总量逐年扩大,效益持续增长

2011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0.17亿元的39%,同比增41.34%;肉类总产量5.25万t,同比增35.69%。全县生猪存栏50万头,出栏60.3万头,同比分别增25%、37%。猪肉产量4.75万t,占肉类总产的90.5%,同比增34.01%。向外销售肥猪45.7万头,较2010年外销33.3万头增加了12.4万头;家禽存栏60万只,出栏101万只,同比分别增26%、96.1%,禽蛋产量873 t,同比增34.5%,禽肉产量2198 t,占肉类总产的4.2%,同比增92.8%;牛存栏8.85万头,出栏1.75万头,同比分别增15.8%、36.7%。牛肉产量2112 t,占肉类总产的4%,同比增3.7%;羊存栏3.8万只,出栏2万只,出栏同比增37.9%。羊肉产量414 t,占肉类总产的0.8%,同比增28.6%。

1.2 生产方式改进明显,规模养殖发展较快

目前,全县已进行备案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区)253个,其中,生猪场173个,肉鸡场21个,蛋鸡场5个,牛场23个,羊场30个,鸭场1个。现已扶持生猪养殖场(区)25个、养牛场1个、养羊场2个。通过规模养殖场(区)建设项目扶持,建成文苑种猪场、绿森公司、保山市种猪场、姚关种猪试验示范场4个扩繁场,年供种能力近1万头,为施甸县生猪业的发展提供了种源保障。

1.3 服务保障明显增强,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一是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加快,建成生猪扩繁场4个、生猪人工授精站点15个、肉牛冻改点6个。二是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服务网点遍布乡村,为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1.4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应对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完成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完善了县级化验室、冷库及12个基层畜牧兽医站综合楼建设,配置了137个村防疫专用冰柜,完成了150名村级防检人员的招聘工作。二是规范了14个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操作规程,设立了17个检疫申报点,配置了13个乡镇30台二维码耳标识读器。

1.5 市场流通网络建立健全,产业经营步伐加快

通过多年对畜禽营销组织的规范和引导,基本形成了内联基地外联省内外市场的营销网络,逐步形成了以生猪为主的畜禽产品集散市场。截至目前,成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8个(生猪13个、羊1个、牛1个、肉鸡1个,蛋鸡1个、特种1个),有生猪贩运户365户,其中,1~5万头的7户、5万头以上的2户。

2 发展畜牧业优势

2.1 政策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央连续9年1号文件都事关“三农”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大对牧业、牧区、牧民的支持力度。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2.2 市场机遇

近2年来,畜产品市场行情持续看好,养殖的猪、牛、羊、禽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养殖效益高,利润丰厚。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桥头堡”建设,东部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畜禽养殖基地外迁。施甸县在资源、劳动力、养殖基础、交通、区位等方面具有接纳龙头企业的优势,对承接转移,加快规模养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3 畜禽资源优势

一是“保山猪”保种场位于辖区内,为施甸县发展优质猪提供种源保障;二是土鸡养殖逐年增加,现有存栏达1 000只以上的养殖户18家,2 000只以上的养殖户6家;三是草食畜改良成效明显,山羊改良面达50%,肉牛改良面达80%;四是特色养殖多样化。野猪、野鸡、肉兔、肉鸽、竹鼠、豪猪等特色养殖户逐步增多。

2.4 饲料资源优势

全县草山草原面积71.03万亩。其中,草畜平衡面积61.83万亩,现有1万亩以上的草场1个,3 000亩以上1万亩以下的草场3个。谷物产量12.34万t、小麦产量1.14万t、玉米产量6.16万t、豆类产量0.76万t、薯类0.88万t。粮食耕种面积47.15万亩,随着劳动力向外输出,粮食种植成本增高,20%以上的农闲田都可以种植牧草。

2.5 市场资源优势

一是“善洲林场”红色旅游及姚关生态旅游的开发,外来游客不断增加。二是实施中、小学生“蛋奶工程”,享受营养早餐的中学生、小学生近3万名,年消费鸡蛋超过300 t。

2.6 肉食品加工优势

现已注册的肉食品加工企业有7户,形成年加工火腿及猪肉腌腊制品4 500 t的生产规模。当前正在起步的甸阳圣康生猪养殖场和何元明辉生猪养殖场准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土三元猪,开发生态腌腊肉制品,将对施甸猪肉产品进入高端市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存在问题分析

3.1 养殖用地

施甸县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用于养殖的土地有限,大型的养殖场选址困难,因此,发展畜牧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地的制约。

3.2 环境保护

畜禽养殖业是农业源排放量的主要来源,COD和氨氮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6%和79%, 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对农业源减排主要考虑畜禽养殖业,明确提出了农业源COD和氨氮的减排目标,即到2015年,农业源COD和氨和氮分别应削减96万t和8.3万t,要比2010年分别削减8%和10%左右。要求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在建场之前,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环评要求,已建成的要进行备案,并达到环评要求,否则要限期整改。

3.3 管理经营

一是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小、弱,尚未建立起到牵市场、带基地、联农户的“纽带”作用,畜产品都是以原料方式进入市场,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竞争力弱,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二是产业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推动促进作用不强。

3.4 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对良种繁育、动物防疫、畜禽改良、新技术推广、信息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经费保障不足,畜牧业技术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不够、不到位。二是对草山建设与保护投入不足,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滞后,规模化发展与草料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三是对规模养殖政策、资金扶持有限。四是养殖户经济基础差,投入能力有限,养殖基础条件差。

3.5 养殖效益

受劳动力价格、饲料原料、物价上涨和畜禽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养殖相对效益下滑,收入不稳定。

3.6 动物疫病防控

由于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动物防疫、检疫、监管设施、设备简陋,加之动物及其产品交易、流通频繁,各种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

4 发展策略

4.1 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政策扶持体系

(1)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各级涉农资金、专项资金,为畜牧产业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2)要解决好养殖用地问题,建议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在养殖户自愿、集体认可、基层备案登记、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情况下规范流转。(3)积极争取国土部门支持,尽快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2 科学规划,推进优势畜产品区域化分布

根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动物防疫条件等情况,以优质生猪、家禽、肉牛、肉羊为重点规划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

4.2.1 生猪

2012~2016年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场10个。其中,10万头猪场1个。饲养能繁母猪11 400头,年提供肉猪19万头;2012~2016年全县建设200个适度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饲养能繁母猪1万头,年提供肉猪18万头;建设生猪养殖示范村200个,扶持饲养6头以上能繁母猪的示范户5 000户,饲养能繁母猪3万头,年提供肉猪54万头。

4.2.2 家禽

一是建设年出栏10万羽的肉鸡示范场4个,年出栏肉鸡40万羽;二是围绕善洲林场建设80个年出栏2万羽以上的林下肉鸡养殖示范场,年出栏肉鸡达80万羽以上;三是建设年存栏10万羽以上的养殖示范场2个,年提供鸡蛋2 500 t;四是建设年存栏5 000羽以上的蛋鸡养殖场40个,年提供鸡蛋2 800 t。

4.2.3 肉牛

建设5个常年存栏千头肉牛的示范场,年出栏肉牛2 500头以上;建设常年存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60个,年出栏肉牛1 500头以上;建设肉牛养殖示范区100个,扶持长年存栏10头以上的示范户2 000户。

4.2.4 肉羊

建设了存栏1 000只肉羊的示范场4个,年出栏肉羊2 000只以上;建设常年存栏2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80个,年出栏肉羊达到8 000只以上;建设肉羊养殖示范区100个,扶持长年存栏20只以上的示范户2 000户,年出栏肉羊2万只以上。

4.3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4.3.1 加大畜禽改良工作力度

生猪:一是建设完善6个生猪扩繁场,年供种能力达2万头;积极开发保山猪种资源,完善1个保山猪保种场建设,年供种达8 000头;二是建2个种公猪站,饲养种公猪80头,其中采精公猪60头,后备公猪20头;三是完善13个县级生猪供精单位基础设施,更新优质种公猪65头及13套授精设备,完善142个配种点授精设备配置。

肉牛:建设1个县级冻精中转站,建20个肉牛冻改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置设备。

羊:建设一个年提供1 000只种羊的场一个。

4.3.2 培育壮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是扶持现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通过股份制合作、兼并重组、联合经营等资本运作方式,促其迅速扩大再生产经营规模,增强产业市场竞争;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转移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肉食品加工企业和规模养殖场,鼓励畜产品加工、饲料等企业和协会资本投资建设优质种畜禽场,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

4.3.3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

一是动物防疫部门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防疫冷链体系建设。要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强化内防外堵,确保不发生大动物疫情;二是要积极引导和指导动物防疫保健,把防治疫病资金的大头用在防疫保健上。规模养殖户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做到计划免疫;三是主管部门要根据现在畜牧业生产的实际,对近年来疫病监测中发现的新病种推广使用新疫苗预防,并在推广阶段给予养殖户适当的补助,以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4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建立防控长效机制

一是要科学规划,严格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对于新建、扩建的养殖场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是狠抓重点,措施到位。重点抓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区建设,不断增强规模化养殖程度。通过建设污水池、堆粪场、无害化处理设施、排污暗道、生猪圈舍改造和场区道路硬化,以及建设消毒室、消毒池等环保设施,使规模化养殖走上清洁、健康养殖轨道。三是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及菜篮子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养殖业粪便治理与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广发酵生态养殖,实现养殖废物的零排放,减少污染。

猜你喜欢

存栏肉牛畜禽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肉牛口炎咋防治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