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治神”对医德的启示

2013-01-24冯文林邱宇星梁培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心神灵枢内经

冯文林,邱宇星,梁培坤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基文史教研室,广州 510515)

1 “治神”之“静”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治神”之“静”包括环境之静和心神之静两个方面。对于环境之静,《内经》多篇中强调了环境之“静”在诊疗中的重要性。如《灵枢·终始》曰:“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等等。然而,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今天,人心浮躁,医生如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心神的宁静显得尤为重要。《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众脉不见,众凶弗闻。”虽然历代医家对于“众脉不见,众凶弗闻”的释义有所争议,但笔者认为此句隶属在“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之中,故可释为脉通“视”,视的繁体字为“眡”,与脉的繁体字“脈”有些相似,可能与传抄有误有关,喻人多;凶,通“讻”,即争辩,喻声多而杂。在众目睽睽下,医生视而不见;在喧闹嘈杂下,医生耳不相闻,静观病人,即“静意视义,观适之变”(《素问·宝命全形论》)。尽管社会环境如此嘈杂,医生“毋闻人声”,其心神应保持“安以静”(《灵枢·邪客》)。

2 “治神”之“慎”

《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治神”之“慎”体现了医生诊治病人应该谨慎小心,对待病人应该态度端正。一方面,施治时当“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素问·宝命全形论》)。尽管《内经》多篇对于谨慎小心言及多在实施针刺疗法的过程中,如《灵枢·小针解》:“密意守气勿失也”(密意:言意之周,无所不至,示谨慎之意),然而,笔者认为:“慎”适应于医生在各种的诊疗过程都应该遵循的医德准则。此外,医生还“欲端以正”(《灵枢·邪客》),对待病人应该态度端正。

3 “治神”之“一”

《素问·宝命全形论》又指出:“深浅在志,远近若一”,此处“一”即为“专意一神”(《灵枢·终始》),“必一其神”(同前)之意,强调了作为医生应该精神集中,诊治时应该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手动若务”(务,专一)(《素问·宝命全形论》),“神无营于众物”(营,通“荧”,惑乱。众物,外界事物)(同前),“神在秋毫,属意病者”(《灵枢·九针十二原》)。同时,“治神”之“一”还含有耐心和全身心投入之意。对待病人要有耐心,“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素问·离合真邪论》);医生还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诊治病人的工作中,即“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灵枢·小针解》)。

4 小结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了人心浮躁的蔓延,医生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医德的培养与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内经》时代所提倡“治神”的医德,对当前医生道德规范的实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的“治神”涵盖了“静”、“慎”、“一”等良好的医学道德水准思想。在《素问·针解》也有详细的论述:“如临深渊者,不敢墯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此外,《素问·征四失论》还指出,医生违背“治神”医德的情形:医生若“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关,故时疑殆”,某些医生谋功近利、草率行事只会贻误病情,影响医疗质量,损害医务工作者的形象。

猜你喜欢

心神灵枢内经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采采卷耳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