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本 珍贵的岭南中医眼科专著*
——《黄乔岳眼科全集》、《救目慈航》初探

2013-01-24

中医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瞳仁眼病全集

郭 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岭南地区多发眼病,医家在治疗眼病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有多种专著留传至今,现存岭南中医眼科专著有黄岩的《眼科纂要》、颜尔梧的《眼科约编》、邓雄勋的《眼科启明》、黄惠然的《黄乔岳眼科全集》和作者佚名的《救目慈航》等。其中《黄乔岳眼科全集》国内藏书甚少,《救目慈航》更是孤本,两者目前均未有研究者涉及,因此笔者不揣鄙陋,对此二书作简要介绍,并初步探索其学术思想。

1 《黄乔岳眼科全集》

黄惠然(1870—1910),号乔岳,澄海人。早年习儒,因其父早丧,祖母悲泣不止,以致双眼肿痛,请医服药罔效,竟致失明,感慨于古人“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之言,乃转攻医学,研究眼科,朝夕不辍,终而有得,编成《眼科全集》一书。1934年其子黄赞猷由海外经商归来,检查家中旧箧,得其父《眼科全集》、《海物诗集》遗稿,于1935年将二书合编出版,名为《黄乔岳眼科全集》[1]。

1.1 主要内容和版本

该书不分卷,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眼科总论,包括眼科论、九不治症、九不治法、五脏所属、论五轮主病、眼病歌诀、热症、冷症、眼目虚实冷热论、五行生克、七情、四气、五脏要论、审症应验口诀、眼科用药次第法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眼科七十二症症状描述及治法,原书未列症名,然经笔者查对,实出自《异授眼科》的“眼有七十二症医法”。第三部分为眼科七十二病症图说及治法方药,其中有些病名与第二部分相同,但对症状的描述、病因病机的分析及所用方药均不同,此部分乃作者原创,是该书最有价值之处。

该书现存1935年汕头艺文印务局铅印本,仅浙江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和南通大学图书馆有藏。该书书名为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题,书内有黄乔岳遗像,还有当时广东的政、军、商界名流李扬敬、黄麟书、吴铁城、邹鲁等19人的题词,其后有其子黄赞猷所写的“先严节略”以及河南信阳白花山人柴连复、杨祥达和黄赞猷所写的序言三篇。

1.2 学术思想概述

1.2.1 五轮学说为眼科之基

黄乔岳非常重视眼科五轮学说,在开篇之眼科论中便重点论述,他认为目乃五脏之精华,为一身之主宰,故五脏对应五轮。对于眼科疾病的发病,黄氏主要从五轮出发,阐述病症与五脏的关系,如“大小眦属心,病则赤,大眦赤属心实,小眦赤则心虚”,“若大眦先赤而传小眦,左眼先病而传右眼,其病在心”[1]9。在治法上也循五轮学说,如“黑仁有翳,乃火乘肝,宜泻肝火。白仁变赤,乃火乘肺,宜泻肺火。瞳仁精光不明,乃火乘肾,宜滋水”[1]9。此外黄氏还将五轮之部位划分阴阳所属,以便治疗时加以分别,他说:“眼分左右,左属阳为火,右属阴为水,左眼为阳,右眼为阴,阳邪日痛,阴邪夜痛,两眦白仁属阳,瞳仁乌仁为阴,用药皆有两侯。”[1]10在中医眼科学中五轮学说历来受重视,但像黄氏这样加以细致分辨阐述的却不多见。

1.2.2 注重脏腑寒热、虚实辨证

五轮各有所属脏腑,通过五轮之病可辨别判断脏腑寒热虚实,从而确定治法,这是黄氏辨证论治的特点。黄氏把眼病分为热症和冷症两类,认为脏腑有冷热之分,各脏冷热均会导致眼病的发生。如:“心热血灌瞳仁,宜泻脾而解心;肝火盛胬肉攀睛,宜泻心火而解肝;脾热上下胞睑肿,宜泻肺而清脾;肺热时时刺痛,宜利肾水而清肺;肾热瞳仁肿痛,宜泻肝火而滋阴;胃热翳膜时生,宜清肺而平胃;大肠热则生赤膜,宜通肾而利小肠。膀胱者宜清肺而滋肾水;心冷目昏气闷,宜补肝而养心;肺冷睛气光润,宜养脾而理肺;肝冷时时冷泪,宜滋肾而理肝;脾冷眼闭不开,宜养心而理脾;肾冷瞳仁太小,宜理气而滋肾;胃冷视物不明,宜养心而理脾;大肠冷则昏沉,宜养脾而理肺;膀胱冷则昏暗,宜调肺而养肾。”[1]10另外,作者还指出:“眼上午不痛,下午大痛者,是虚热;眼上午大痛,下午不痛者,是实热。眼泪多者是虚热,少者是实热。眼淡白红者是虚热。”[1]11

1.2.3 新症多属火

作者认为眼科疾病有新久之分,新病者皆因内积热毒之循经络而上头目,遇外风寒所触而发者,须先发表风邪,然后达其火热,药用黄连、黄芩泻其火,防风、薄荷以散其风,兼用麻黄、苍术之类药物。

1.2.4 对翳膜的诊断有独到见解

对翳膜的辨证黄氏颇有心得,他说:“凡审翳法,若久年翳膜能去者,其翳浮虚烂红,其眼不张。若近年发歇眼,其翳红白色浮厚者,有些红未退,有泪者,易散之。看其中多有死钉,不能去。若散翳如红霞色者易退。若因头痛起,固有死白翳者难退。又有一样厚翳去尽,其眼全黑,睛有些微云薄薄,带淡白色不能去。”[1]15

2 《救目慈航》

《救目慈航》,作者不详。刊印者黄荔洲,南海上栢圳口乡人,早年在法属越南海防市经营金泰茶庄和义兴牛皮厂,后参加中国同盟会,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慷慨解囊,踊跃捐输,想方设法购买粮械运往前线[2]。回粤后,偶从一隐名道人处觅得眼科手稿一本,发觉此书形图悉备、奇妙异常,便于1928年刊印出版,名曰《救目慈航》。

2.1 主要内容和版本

该书不分卷,采用图谱加说明文字的形式,共绘制77种眼病的图式,每图旁边列有该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及治法,另附方剂,共190首。该书图谱、辨证、方药悉备,方便而实用。全书虽无专门的理论阐述,但从其对各病症病因病机的分析看,实是以五轮学说为理论基础来辨别各病脏腑归属。

此书现存1928年广州联兴路宏粤公司铅印本,仅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藏。

2.2 学术思想概述

2.2.1 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本,受病脏腑多归之心、肝、肾

该书作者分析各病的病因病机时,从五脏虚实着手,心肝脾肺肾各经皆有所属之病,但就总体而言,认为实症多由心肝,虚证多由肝肾。如“血胞瞳仁”一症,“眼中赤痛,忽然眼内白仁渐生,血翳遮盖瞳仁,似血之形”,“皆是心经热极,及肝脏虚劳,心经之血属火,肝经之血属木,木举气起为火,见心经之真火,使其举伤于瞳仁,侵入黑睛”[3]。又如“高风雀眼内障”一症,“此眼初患之时,不痛不痒,不刺不涩”,“皆因病后之气所伤,其头不时眩晕,心神恍惚,或瞳仁不能运转,或颈不能转观,胆肝肾三经无水所养"[3]32。全书共列眼病77症,有50症的病因病机与心或肝或肾相关,其中外障有35症,内障有14症,内外障有1症。如鸡冠蚬肉外障,乃由脾胃壅滞,心经积成热毒所致,蟹眼疼痛外障,乃由肝肾二经劳神过度所致,坐起生花内外障,乃由肝血不足所致。

2.2.2 以修肝散、还睛丸为常用方

本书所用方剂,多为原创方剂,具有较大的价值。实证常用修肝散(木贼、当归、川芎、龙胆草、黄连、生地、草决明、薄荷、桑白皮、黑枝)加减,虚证常用还睛丸(白茯苓、鹿茸、当归、首乌、枸杞、沙苑、人参、熟地、巴戟天 、菟丝子)加减。书后还附有太玄真进还睛丸表,乃御医为皇帝治疗眼疾的方剂。现抄录于下:

太玄真进还睛丸:治远年近日一切目疾、内外翳障、攀睛胬肉、烂眩风眼及年老虚弱目昏多眵、迎风冷泪,及视物昏花久成内障,此药最降火升肾水,可宜久服,真妙方也。组方:人参、杏仁(泡去皮尖)、肉苁蓉(酒洗焙干)、杜仲(酒洗炒)、石斛、牛膝(酒洗炒)、杞子各一两半,正犀角(锉细研末)、防风各八钱,菊花(去梗叶)、当归(酒洗炒)、熟地(酒洗焙干)、菟丝子(酒煮焙干)、黄柏(酒洗炒)、枳壳、白茯苓(乳蒸晒干)、蒺藜(杵去刺,炒)、青葙、羚羊(针细末)、草决明、淮山、天冬(去心焙干)、麦冬(去心焙干)、生地(酒洗炒)、川芎(酒洗炒)、五味子(敲破焙干)、黄连(酒洗炒)、甘草(炒)各七钱,知母(酒炒)一两。右除犀角、羚羊另入,余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淡盐汤送[3]41-42。

2.2.3 外用贴方、洗方、点眼方,善用本地土药

在外用治疗上,采用贴眼、洗眼和点眼等方法。全书共收贴方7首,分别治疗偏头风外障、血灌瞳仁外障、天行赤眼外障、飞尘入眼外障、五疮伤睛外障、眼吐蚶肉外障(2首)。洗方有5首,分别治疗垂帘翳膜外障、风眩赤烂外障、治漏睛脓血外障、硬睑凝睛外障、壅毒伤精外障。点眼方3首,为光明丹、通消丹(二者书中未列具体药味组成)和点眼方(消山虎五分、黄连五分、大黄一钱、川贝五分)。

作者常用本地土药作为外用药的材料,如“消山虎,别名:紫花地丁、搜山虎(潮州)、土地丁(普宁)、一枝香(潮安、潮州、澄海、揭阳、饶平)、枝香草(潮安、潮州、南澳)、伤寒草(广州)”[4]、刺仔花、龙眼叶、芙蓉叶等,这些都是华南地区,尤其是潮汕、福建和台湾地区的草药,由此可推断该书作者可能常年生活在这些地区。

[1]黄惠然.黄乔岳眼科全集[M].汕头:艺文印务局,1935:2.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史料专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236.

[3]黄荔洲.救目慈航[M]. 广州:广州联兴路宏粤公司,1928:2.

[4]潘鸿江.潮汕青草药彩色全书(四)[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8.

猜你喜欢

瞳仁眼病全集
瞳仁
夜半的眼
《中国眼健康白皮书》:九成大学生是近视眼
2799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分析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我的灵魂呢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
瞳仁之明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
会告密的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