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视角

2013-01-23覃顺梅

对外经贸 2013年6期
关键词:产出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覃顺梅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一、实证分析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日益密切,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发合作的国际交通枢纽,广西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值得关注。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广西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因素贡献率的变化情况对于新经济格局下促进广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经济增长在物质形态上是指一国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动量的增加,在价值形态上是指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长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共同增长的结果,产业结构优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之一。1949年库兹尼茨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曾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此后,经济学家常常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经济增长。因此,本文将广西的经济发展过程分成两个阶段(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时间为分界点),第一阶段为1978—1992年,第二阶段为1993—2011年,目的是要通过比较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一)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Y=F(X1,X2…,XK,A),其中 Y 表示总产出;Xi中 i=1,2,…,k,表示第 i产业的产出量;A表示技术水平。从国民经济的统计角度看总产出量恒等于所有产业的产出量之和,对上述函数求全微分并进行处理可得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

本文主要研究改革开放至今广西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根据历年《广西统计年鉴》数据,将两个阶段广西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用Y1、Y2来表示,第一产业的产出量分别用X1、C1表示,第二产业的产出量分别用X2、C2表示,第三产业的产出量分别用X3、C3表示。

(二)模型分析

根据广西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在两个阶段的样本观测值,运用SPSS的经济计量软件可得1978—1992年的模型(2)、1993—2011年的模型(3):

两个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0.99,说明两个方程中第一、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整体的解释意义;它们的F值分别为81127、115461,方程通过了F检验,各估计参数也都通过了检验。因此方程的参数估计在统计意义上是可置信的。根据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方法及方程可知:

1.方程(2)表明1978—1992年第一产业的产出量每增长1%会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7%;第二产业的产出量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9%;第三产业的产出量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5%。1978—1992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总产出中的平均比重为42%、30%、28%,由此可知广西的第一产业每增加1个单位的产值,其总产值将会增加1.12个单位;第二产业每增加1个单位的产值,总产值将增加0.97个单位;第三产业每增加1个单位则总产值将增加0.89个单位。同理,方程(3)表明1993—2011年广西第一产业的产出量每增长1%带动国内总产出量增长0.26%,第二产业的产出量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总产出量增长0.40%,第三产业的产出量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总产出量增长0.34%。根据三次产业在国内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可计算出1993—2011年第一产业每增加1个单位的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由原来1.12个单位下降到0.98个单位,而第二、三产业则由原来的0.97、0.89个单位分别上升到1.04和1.01个单位,成为了这一时期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通过两个方程的比较可知,广西经济增长由原来的第一产业拉动逐步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拉动转变。在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第一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二、三产业的作用明显弱于第一产业。在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广西面临各种发展机遇,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工业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服务行业异军突起,第二产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则成为助推第一、二产业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一)夯实农业基础,坚持工业强桂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茨涅兹等人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广西应充分挖掘潜能,突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力争在与东盟经济产业对接中取得主动权。

1.坚持工业强桂。现阶段广西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因此必须以工业为重点发展对象,树立工业强桂的思想。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高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并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实现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强工业园区建设,通过提高园区物流配送、产业配套等综合服务能力进而提升园区企业投资强度。

2.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特色农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根据东盟各国情况,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扩大农产品和技术出口市场。

3.积极构建广西与东盟经济合作与信息交流平台。政府应发动和组织优势出口企业和商品到南博会参展,寻找发展商机。同时,也可以邀请东盟国家企业和客商前来考察洽谈投资项目,推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以构建既相互涵盖又特色鲜明的经济发展格局,进而带动广西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与东盟各国科技合作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仍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因素。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广西形成了封闭、粗放、低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再加上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各种原因,使得广西企业各方面的技术相对落后。所以促进广西与东盟各国科技与经贸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转变发展观念,利用好"后发优势",对促进广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农业方面,广西可与印尼合作研究油棕生产技术,与马来西亚、泰国合作研究水稻转基因技术,引进东盟的新技术,努力开发农业新品种。在采矿工业方面,越南采矿业的投资政策体系相对完善,技术较为先进,而广西的桂西经济区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矿产资源优势,因此该地区可积极与越南开展矿产开发合作,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当地采掘业发展,使之成为当地摆脱贫困的跳板。同时,桂西经济区还可在亚热带作物开发、水资源管理、洪水治理、森林火灾管理和精准农业等领域与东盟开展合作,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

(三)实现双边优势互补

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互补性,双方合作前景广阔。双方第一产业基本上都以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方面,广西以水稻、甘蔗、油料、水果、蔬菜、蚕桑、花卉等为主,而东盟多数国家则以水稻、水果、橡胶、香蕉、咖啡、棕榈油、胡椒、花生等为主。在工业方面,双方都以制造业为主,广西主要以制糖、炼油、电子、医药、化工、烟花爆竹、水泥等行业为主,东盟则以石油、天然气、服装、电子、矿产开采、木材及皮革制品加工为主。在第三产业方面,广西与东盟都是以商贸、服务、旅游业为主,广西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开发不足,而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的旅游业相当发达有很多经验值得广西借鉴。

广西可加大对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纺织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运输机械、轻工机械的出口力度,在这方面广西桂中经济区生产的产品具有性能、质量、价格上的优势,由于这些国家的机器制造业相对落后,而在高科技领域,应把马来西亚作为投资和合作的重点,桂南经济区的信息技术企业可利用马来西亚多媒体走廊的优惠政策,与马来西亚合作开发软件;同时,泰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纷纷上马不少基础设施项目,不仅为广西出口钢材、建材和机电产品提供机会,还成为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之一;广西工业部门齐全,在生活资料、信息产业、消费类电子产品、先进制造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产品技术日趋成熟,高科技企业可通过投标、合资、合作开发、设立当地公司等形式打入新加坡市场;在医药领域,由于菲律宾医药制造产业较为薄弱,广西可抓住机会成为该国医药产品进口主要来源地。

[1]覃顺梅,任晓宇.广西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变化和相关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4(8).

[2]刘伟,李绍荣,黄桂田,盖文启.北京市经济结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1).

[3]马晓国.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4]刘小翠.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产出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山核桃不同经营主体技术采纳行为差异对产出的影响
稻蟹生态种养产出量及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多模态语料库驱动的中国大学EFL教师课堂语伴手势的产出量研究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