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6例

2013-01-23李术元张冬艳祝立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10期
关键词:指关节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病

李术元 张冬艳 祝立梅

(山东省诸城中医医院,2622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约75%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我院应用历节康胶囊联合来氟米特片、注射用甲氨蝶呤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26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简称 ACR)于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症状:(1)关节表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受累关节的症状表现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同时,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纽扣花”样畸形,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表现掌指关节向尺侧偏斜。(2)关节外表现:①类风湿结节:多见于关节突起部及经常受压处,无明显压痛,不易活动。类风湿结节也可发生在内脏,心包表面、心内膜、中枢神经系统、肺组织及巩膜等。②血管炎:可影响各类血管,以中、小动脉受累多见。可表现为指端坏疽、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巩膜炎等。③心脏:心包炎、非特异性心瓣膜炎、心肌炎。④胸膜和肺:胸膜炎、肺间质纤维化、肺类风湿结节、肺动脉高压。⑤肾:膜性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增殖性肾炎、IgA肾病及淀粉样变性等。⑥神经系统:感觉型周围神经病、混合型周围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炎及嵌压性周围神经病。⑦造血系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疾病活动期血小板升高。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中、西药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126例,男28例,女98例;年龄(47.65±4.8)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2.00±1.50)年,类风湿因子(+)。对照组100例,男17例,女83例;年龄(47.12±5.12)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2.50±0.50)年,类风湿因子(+)。两组资料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规治疗:肌内注射甲氨蝶呤(5mg/支,山西普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462)10mg,每周1次。疼痛难忍者可给予氟美松注射液5mg,每日1次,连用7d。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口服历节康胶囊(我院自制制剂60粒/瓶),每次3粒,每日3次。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1]:治愈:关节肿痛消失,各项理化检查恢复正常,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气候变化时关节有轻度疼痛感,部分变形关节未复原。无效:各种症状无改善,各项理化检查无变化。

结果:治疗组126例,治愈88例,好转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6%;对照组100例,治愈48例,好转30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2009年4月12日初诊。自述患关节炎5年,尝试多种疗法均无效。现面部虚浮、怯寒肢冷、腰膝酸软、指腕关节肿胀、僵硬变形、不能屈伸、步履艰难、生活难自理;舌淡胖,苔白腻,血沉42mm/h,类风湿因子(+),X线片示两手指关节间隙窄,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历节康胶囊1个疗程,关节肿胀开始消退,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服用4个月历节康胶囊,加服来氟米特片2盒,肌注甲氨蝶呤1个月后,病情逐渐好转,生活能自理,近几年病情稳定。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属疑难杂症之一,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风”范畴。在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有“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并“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的论述。历节康胶囊是在乌头汤的基础上,又加选用近年来治疗本病疗效突出的新秀药雷公藤,结合多年的临床验证,筛选出近20味名贵中药组成。历节康胶囊处方组成为:川乌(制)18g,雷公藤48g,穿山甲(炮)6g,蜂房10g,没药(制)15g,豨莶草12g,白芥子(炒)12g,蜈蚣12g,地龙(炒)12g,两头尖15g,土茯苓15g,防己12g,乳香(制)15g,寒水石12g,鹿衔草10g,全蝎8g,金钱白花蛇8g。方中川乌味苦、辛,性温,祛风除湿、温经止痛;雷公藤苦、微寒,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白花蛇祛风通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蜈蚣、全蝎熄风止痉、解毒散结;地龙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穿山甲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散顽结;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防己苦、寒,利水消肿,与辛温药白芥子配伍更增加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水石辛、咸,大寒,清热泻火,消肿止痛;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强筋骨。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通经、消肿散结、解痉止痛之功。全方组方配伍得当,君臣佐使互为补充,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指关节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病
分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效果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有人吗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