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肝硬化80例临床分析

2013-0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肝性脑病纤维化

张 兵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女性肝硬化80例临床分析

张 兵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研究女性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方法分析80例女性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并随机抽取50例男性肝硬化患者作比较。结果发病高峰:女性40~59岁,占61.2%;男性40~59岁,占75.4%,发病高峰年龄相同,肝硬化并发症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率女性17.5%,男性40%,P<0.05有统计学意义;肝性脑病发生率女性患者12.5%,男性患者42%,P<0.05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中肝功能分级child AB级为77.5%,男性患者为52%,P<0.05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原因都以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为主,女性患者病死率20%,男性4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患者肝硬化进展速度、并发症及病死率均低于男性。

女性;肝硬化;临床分析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的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有资料表明,肝硬化和其并发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大约为2.5∶1。男性患者肝硬化发展速度快、生存期限短;女性患者肝硬化速度慢、生存期限长。另外,男性可作为一种独立的因素可加快肝硬化的进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2002至2009年肝硬化患者350例,女性118例,男性212例,其中诊断、治疗、预后较为明确的女性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分析,同时抽取50例男性肝硬化患者做对比。女性患者组年龄19~78岁;男性17~82岁。高发年龄在40~59岁,其中女性61.2%,男性75.4%。

1.2 方法

分析80例女性肝硬化患者的病因、肝功能分级、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并与随机抽取50例男性肝硬化患者作比较。

1.3 肝功能分级按照Child-pugh分级法[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种导致肝硬化的病因所占全部病例的构成比。以P<0.05判断差异显著性。

2 结 果

2.1 肝硬化主要病因分类

80例女性患者中,病毒性肝炎后58例(78%);药物性4例(4%);酒精性1例(1%);PBC11例(11%);心源性跟不明原因性各3例(3%);50例男性患者中,病毒性肝炎后31例(72.5%);药物性2例(2.5%);酒精性14例(17.5%);PBC0例0;心源性跟不明原因性各3例(3.75%)。

2.2 肝硬化主要并发症

80例女性患者组,上消化道出血14例(17.5%);肝性脑病跟原发性肝癌各10例(12.5%);自发性腹膜炎28例(35%);肝肾综合征9例(11.25%);电解质紊乱20例(25%)。50例男性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及自发性腹膜炎各20例(40%);肝性脑病21例(42%);原发性肝癌12例(24%);肝肾综合征8例(16%);电解质紊乱16例(32%)。两组上消化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病率比较P均<0.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3 肝功能分级为

女性组80例:Child AB级62例,Child C级18例;男性组50例:Child AB级26例,Child C级24例。P<0.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4 死亡原因

80例女性肝硬化患者中院内死亡16例(20%),死亡原因为:①上消化道出血6例(37.5%),其中2例合并肝性脑病;②肝性脑病5例(21.3%);③肝肾综合症综合征3例(28.7%);④原发性肝癌2例(12.5%);50例男性患者院内死亡24例(48%),死亡原因为:①上消化出血8例(33.3%),其中2例合并肝性脑病;②肝性脑病6例(25%);③肝肾综合症综合征6例(25%);④原发性肝癌3例(12.5%);⑤合并感染1例。两组病死率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从本组临床资料女性肝硬化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较:①发病年龄高峰均集中在40~59岁;②病因均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为首位,次之女性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为主,男性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③在并发症中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女性低于男性,其他并发症相比无明显差异;④肝功能分级女性以child A B级为主,child C级较少;⑤女性病死率低于男性,而死亡原因均以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为主。

女性患者与男性产生性别差异的可能有以下的原因:①生活环境的差异,如嗜酒、体力活动等;②雌激素的作用可能是主要原因,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的基本病理过程,研究表明:雌激素及其衍生物是生物体内有效的内源性还原剂,可降低肝脏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在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的体外实验中,可以减少肝星状细胞向肝脏成纤维细胞转化。Yasuda[3]等用二甲基亚硝诱导大鼠的肝纤维化模型,发现雌性大鼠的肝纤维化进展速度低于雄性。Shimizu[4]等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发现给予雄性大鼠妊娠相当剂量的雌激素,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包括:①抗肝细胞氧化及凋亡作用,过氧化是刺激肝损害向肝纤维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内生的NO对肝脏的脂质过氧化和纤维化有保护作用[5],减少肝脏脂质过氧化和纤维化。②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肝纤维化。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很多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其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两个重要的细胞因子。在体内,肝星状细胞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转化生长因子的方式,活化自身向成纤维细胞转化。Xu[7]等研究表明,在CCl4诱导肝纤维化的大鼠模型中,雌激素可抑制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生。③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抑制肝纤维化。肝脏不是雌激素的靶器官,但肝脏同样存在高亲和力的雌激素受体,可能经其调节肝纤维化进程。

综上所述,雌激素作为自身的抗氧化剂可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但确切的作用机制复杂,需进一步探索。雌激素与肝硬化的复杂关系还需要大量的前瞻性及随机性研究。

[1] Shimizu I,Ito S.Protection of estrogens against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J].Hepatol Res,2007,37(4):239-247.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8.

[3] Yasuda M,Shimizu I.Suppressive effects of estradiol on dimethylnitrosamine-induced fibrosis[J].Hepatology,1999,29(3):719-727.

[4] Shimizu I,Mizobuchi Y.Inhibitory effect of estradiol on activation of rat hepatic stellate cells[J].Gut,1999,44(1):127-136.

[5] 刘近春,张新日.NO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对肝脏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4,8(5):295-297.

[6] Sakamoto M,Uen T.Estrogen upregulate nitric oxidesynthase expression in cultured[J].J Hepatol,2001,34(6):858-864.

[7] Xu JW,Gong J.Estrogen reduces CCL4- 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rat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2,8(5):883-887.

R657.3+1

B

1671-8194(2013)18-0111-02

猜你喜欢

肝性脑病纤维化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氧化槐定碱体内体外通过AKT/mTOR通路调控自噬抑制HBV诱发肝纤维化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芪红水煎液抗大鼠免疫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