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2013-01-23杨丽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大理州患病率血脂

杨丽明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云南 大理 671000)

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杨丽明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云南 大理 671000)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 通过 2011 年 3 月至 2011 年 12 月在大理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 716 例20~65 岁的人群进行调查,其中男性 551 例,女性 165 例。结果 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 9.8%,其中男性 10.8%,女性 8.9%。结论 65 岁以下人群代谢综合征男性高于女性。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超重或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相关因素;预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代谢综合征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即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症候群,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5岁以下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女性。亚洲国际心血管病合作组于2000~2001年,在中国对15838名年龄在35~74岁的成年人群进行了横断面调查,根据IDF推荐的有关中国人代谢综合征的标准诊断进行分组分类,全国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6.5%,标化后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为23.3%和11.5%[1]。本文通过对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大理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716例20至65岁的人群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716例20~65岁的人群进行了调查及分析,其中男性551例,女性165例。根据我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04年中国糖尿病学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者可诊断成人代谢综合征:①超重或肥胖BMI≥25kg/m2;②空腹血糖≥6.1mmol/L及餐后2h血糖≥≥7.8mmol/L,及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③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者[2];④血脂紊乱:空腹血浆TG≥1.7mmol/L、及或男性空腹HDL-C<0.9mmol/L、女性空腹HDL-C<1.0mmol/L者。

2 结 果

本组人群高血糖45例,血脂紊乱186例,高血压71例,超重或肥胖74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9.8ā,其中男性10.8%,女性8.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3 讨 论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3],这些因素直接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疾病的主要因素。代谢综合征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公布的数据估计,世界人口的1/4存在代谢综合征。中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4%~16%,有研究证实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增高3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增高2倍,总死亡风险升高1.5倍,糖尿病风险增高3倍[4],代谢综合征是多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所致的疾病,是一种不被人们广泛认知及重视的疾病,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炎性反应、血液动力学改变、胰岛素抵抗等增加了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很多患者不了解代谢综合征的危害,无法做到积极防治,从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产生多种对机体组织器官不可逆的损伤。膳食结构不合理和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是代谢综合征高患病率的主要因素。在本研究组中,大部分体检者都有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长期饮酒、吸烟、缺乏合理膳食及运动,经常熬夜、暴饮暴食,经常出差,饮食不规律等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因此,积极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纠正胰岛素抵抗,加大人群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超重或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效戒烟、控制体重、学会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可有效的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

[1]顾东风,Reynolds K,杨文杰,等.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3):181-186.

[2]中 华 医 学 会 糖 尿 病 分 会 代 谢 综 合 研 究 协 作 组 .中 华 医 学会 糖 尿 病 分 会 关 于 代 谢 综 合 征 的 建 议[J].中 华 糖 尿 病 杂志,2004,12(3):156-161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S]..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4]Eckle RH,Grundy SM,Zimmet PZ.The metabolisms yndrome[J]. Lancet,2005,365(9468):1415-1428.

Metabolic Syndrome Related Factors and Prevention

YANG Li-mi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Dali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Dali 671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tabolic syndrome related factors and preventive.MethodsThrough 2011 March to 2011 December in Dali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line of health examination in 716 patients 20 to 65 years of age popul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male 551 cases, female 165 cases.Results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was 9.8% including male sex 10.8%female sex 8.9%.ConclusionPeople under the age of 65 metabolic syndrome in males than in females. Hyperglycemia, dyslipidemia, hypertension, overweight or obesity metabolic syndrome risk factors.

Metabolic syndrome; Related factor; Prevention

R587.1

:B

:1671-8194(2013)09-0041-01

猜你喜欢

大理州患病率血脂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