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3-01-22

种业导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瓢虫麦苗蚜虫

王 莉

(平舆县农业局农广校,河南 平舆 463400)

1 形态特征

麦蚜虫体很小,体色浅绿、绿色至深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无翅型孤雌蚜生活。在营养不良、环境恶化或群体密度大时,则产生有翅型迁飞扩散。

2 发生规律

麦蚜一般一年发生10~20代。麦二叉蚜以卵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开始孵化,进行孤雌生殖2~3代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转移。气温升高后,一个孤雌蚜一天可生2~8头若蚜,最多20多头,4~10d可完成一代。小麦收获后,在田边杂草上和土缝内过夏,秋播麦苗出土后,又转到麦苗上繁殖危害,秋末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在麦根部越冬。麦二叉蚜耐寒力强,潜伏于麦根部在-13℃低温下都不会冻死。在26℃条件下6d完成一代。麦长管蚜主要在小麦穗期危害,集中于穗部刺吸养分,严重时使麦粒瘦秕,对产量影响大。

麦长管蚜在我国北方麦区不能越冬,每年由南向北蔓延发生危害。经研究表明,麦长管蚜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我国北部冬麦区麦是长管蚜发生的主要虫源基地,然后随气流向北部广大麦区逐渐迁飞危害。

禾缢管蚜每年发生30代左右。以卵在蔷薇科李属木本植物的芽腋和枝条皮缝间越冬。3月下旬小麦返青起身期,有翅蚜开始迁入麦田,4月上中旬为迁入盛期,迅速繁殖扩大种群,5月上旬至6月上旬达危害盛期。小麦黄熟期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向玉米、高粱、自生麦苗及杂草上繁殖为害。秋季麦苗出土后迁回麦田繁殖,危害麦苗,11月中旬蚜量达高峰,成为秋苗麦蚜的优势种群。随气温下降,移至麦苗茎基部栖息危害。当气温降至0℃时,蚜虫虽冻僵,但气温回暖后仍可恢复活动,当气温降至-5℃左右时,蚜虫即被冻死。秋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蚜虫的秋季繁殖和冬季越冬;春季气温回升早,蚜虫繁殖早,种群数量上升快;而5月气温偏低利于麦蚜繁殖,穗期危害盛期长,危害加重;大风暴雨则对蚜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防治措施

3.1 保护利用天敌

麦蚜天敌种类较多,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寄生蜂、食蚜蝇、草蛉等,其对麦蚜种群数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应加强保护利用。

3.2 种子处理

在苗期麦蚜发生较重且小麦丛矮病和黄矮病重发的地区,秋播时可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如40%甲基异柳磷,或35%甲基硫环磷,或75%甲拌磷,均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可兼治地下害虫。

3.3 苗期施药

对未施行种子处理的地区或田块,凡黄矮病发生地区,应加强田间蚜情调查。如蚜株率达5%以上,百株蚜量10头以上,应立即进行田间防治。每667m2用10%吡虫啉10g或40%氧化乐果25~30mL,在秋苗期和返青期各喷一次治虫防病。

3.4 后期施药

主要是防治小麦穗期危害的麦长管蚜。当百穗蚜量达500头以上时,即可进行田间喷药,每667m2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8g,或10%吡虫啉10g,对水50kg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瓢虫麦苗蚜虫
蚜虫婆婆
红绣鞋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小小瓢虫
小麦苗的梦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飞呀,小瓢虫
给麦苗盖被子
小雪花与麦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