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2013-01-22沈寅龙

种业导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定苗墒情套种

沈寅龙,陈 华

(1.西华县农业局,河南 西华 466600;2.西华县科技局)

1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中早熟的玉米杂交种,是保证夏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根据当地生态生产条件,结合品种特性进行科学选种。周口宜选用郑单958、浚单20、中单909、伟科702、郑单538、先玉335等耐密型品种。

2 播种

夏玉米早播是增产的关键,早播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延长生育期,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防止芽涝和后期低温危害,减轻病虫害,是实现夏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2.1 麦田套种

麦田套种玉米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虽然可以更多地争取热量,但套种过早会延长玉米幼苗与小麦的共栖时间,不利于玉米幼苗的稳健生长。另外,套种过早的地块在小麦收获时容易伤苗。而套种时间过晚,则又会失去套种的意义。套种玉米的最佳时间为小麦收获前的3~7d,最长不要超过10d,即小麦收获时玉米不出苗或刚出苗,掌握在三叶期之前。

2.2 夏直播

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时播期越早越好,以抓早为主要目标。注意足墒下种,精播时要达到深浅一致。如墒情不好,播后及时浇蒙头水,但浇水量不宜过大。前茬小麦收获时留茬20cm以下,以免影响玉米生长。

2.3 播种方式

高产田宜采用宽窄行播种。宽行80cm,窄行40cm,隔两行麦垅播种,再隔四行麦垅播种。

选用机播耧进行种肥同播时,种肥间隔10cm左右,以免烧种。每公倾随种播入缓控复合肥225kg;没有种肥同播的地块,在玉米播后20~25d,每公顷施入缓控复合肥220kg。施肥时,沿幼苗一侧距幼苗15cm开沟条施。

一般播种深度以5~6cm为宜。墒情好的粘土地应适当浅播,以4~5cm为宜;疏松的砂质土壤,适当深播,以6~7cm为宜;若土壤含水量过高,不宜深播。

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型品种每公顷定苗67500株左右,大穗型品种每公顷定苗52500株左右。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出苗至拔节)

苗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

4.1.1 化学除草 播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采用土壤封闭或茎叶处理。土壤封闭墒情不足时,要适当加大喷药用水量。苗后除草,应采用定向喷雾,严禁喷到玉米植株上,以免造成药害。

4.1.2 查苗补苗 对于漏播、种子芽干或落干、坷垃压苗或地下害虫危害等原因造成的玉米缺苗,要立即进行查苗补苗。补栽的苗,苗龄2~3叶为宜,补栽时最好是在下午或阴天带土移栽,以利缓苗,提高成活率。

4.1.3 间苗定苗 要根据品种、地力、肥水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确定合理的密植范围。幼苗三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以保证每公顷种植密度。适时进行间苗、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以利培育壮苗。

4.1.4 蹲苗 蹲苗是促进玉米根系下扎,提高玉米后期抗旱性和防止倒伏的重要措施。苗期玉米耐旱怕涝,可适量控水蹲苗并及时进行深中耕松土,以利玉米根系生长。

4.1.5 病虫害防治 适时防治地老虎、麦杆蝇、蓟马、粘虫、甜菜夜蛾等害虫。

4.2 穗期(拔节至吐丝、抽雄)

穗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叶壮秆,穗多穗大。具体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和茎秆粗壮墩实,以达到穗多穗大的丰产目的。

4.2.1 除蘖 玉米拔节前,茎秆基部可以长出分蘖,但分蘖量少,这与品种特性有关,也和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当土壤肥沃,水肥充足,稀植早播时,其分蘖多,生长亦快,应及时除掉,以免影响主茎的生长发育。

4.2.2 追施穗肥 夏玉米一般在播种后25d开始拔节,同时开始穗分化。播后40~50d进入玉米雌穗小花分化期,此时需肥量最多,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期。夏玉米播后35~45d是夏玉米追肥的最有利时机,将总氮量的60%施入,也就是在种、肥同播后每公顷再施入尿素375~450kg。

4.2.3 合理灌溉 玉米拔节后进入生长旺盛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大喇叭口期如发生干旱,将影响抽雄和小花分化。因此,在大喇叭口到抽雄后25d内,发生旱情要及时灌溉。

4.2.4 叶面喷肥 玉米生育中后期,为延长功能叶片作用,防止后期脱肥并加速灌浆和增加粒重、促进早熟,可进行叶面喷肥,喷浓度为0.05%~0.30%的磷酸二氢钾,也可喷浓度为0.2%~0.3%的硫酸锌溶液或叶面宝等。

4.2.5 病虫害防治 适时喷施杀菌剂防治叶斑病,大喇叭口期进行药剂灌心,防治玉米螟。

4.3 花粒期(开花至成熟)

此期管理的关键是保持较大的绿色光合面积,防止脱肥早衰,保持根系旺盛的代谢活力,增强吸水吸肥能力,提高光合作用能力。

4.3.1 补施粒肥 玉米后期如脱肥,可用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洒,喷洒时间最好在下午4时后。

4.3.2 保墒防衰 玉米生育后期保持土壤较好的墒情可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并可有效防止植株早衰。

4.3.3 适时晚收 应改变“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的习惯。合理的收获时期应在苞叶发黄后7~10d,此时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适时晚收一般可增产10%左右。

[1]李丙昭.河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05):16-17.

[2]王振华,王懿波,王永普,等.河南省夏玉米再高产的关键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5(05):3-5.

[3]王更新,张建立.豫南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30-31.

[4]李志苹,罗巨方,姜玉琴,等.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08):18-19.

[5]郭燕英.夏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11(09):20-21.

猜你喜欢

定苗墒情套种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番茄套种需注意什么
加强土壤墒情监测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日照市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网建设实践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