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吸烟的误区

2013-01-20策划徐永晨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小鹏戒烟危害

策划:徐永晨

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吸烟的误区

策划:徐永晨

现在的中学生吸烟的很多,他们认为吸烟是成熟的象征,是“酷”的表现,把吸烟当成一种“时尚”。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但严重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也给班级、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面对吸烟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呢?

调研:为了真实了解学生的吸烟情况,我进行了一次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校七、八年级54名男生,共设计了35个选题,和本话题有关的5个调查结果是:认为吸烟是成熟的象征3人,占0.6%;相信吸烟有害的45人,占83%;家长反对其吸烟的52人,占96%;吸的第一支烟是朋友或同学给的20人,占37%;目前正在吸烟的16人,占20%。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不到位,朋友或同学对学生吸烟的影响最大,男生吸烟的比率过大。因此,建议学校加大对吸烟危害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个别教育和家校联合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戒烟。(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裴贵明)

学生戒烟,我有办法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王大龙:我曾经采取过“厌恶疗法”:让吸烟的学生用一支新烟嘴抽支烟,然后拆开烟嘴,亲眼看一看焦油的颜色,闻一闻焦油的味道,教师不用讲吸烟的危害,学生就会主动戒烟。

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中学熊行高:学生常常在寝室、厕所等角落偷偷吸烟,说明他们心里知道这是错误行为。遇见学生吸烟,提醒他们赶快掐灭烟头就行。

泰来县六三学校胡淑荣:教师的一味说教不如学生之间的沟通容易让他们接受。让学生自行收集一些吸烟有害健康的资料,使之从心理上产生对烟的不良感受;让他们说说身边人吸烟的原因;给他们讲讲关于戒烟的故事,从正面进行引导。最后给出如下问题,自由讨论:你吸过烟吗?烟是从哪儿来的?父母对你吸烟持什么态度?你觉得自己能公开吸烟吗?想过戒烟吗?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互相监督把烟戒掉好吗?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李慧文:只有找到学生吸烟的症结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会和他们一起看宣传禁烟的视频,一起从医生那里得到吸烟有害健康的有力证明,引导全班学生探讨怎样拒绝有害的“时尚”。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陈晓东:先了解学生的吸烟情况,同时调查家长是否有吸烟的行为及对孩子吸烟的看法。然后有的放矢地讲吸烟的危害,让家长和教师形成“统一战线”。最后,与家长探讨让孩子戒烟的有效办法并实施。

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段云成:在新的学期中,确定《影响人们吸烟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性主题。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可以通过找家长、问朋友、咨询电台、给知心姐姐写信等方式,研究吸烟的年龄、性别、文化、收入、心理、目的等因素的影响。最后让学生形成调查报告,让学生在研究中认识吸烟的危害。

戒烟案例,给我启迪

案例1:我和学生一起戒烟(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张成全)

小鹏是一个讲义气而又倔犟的学生。他吸烟被我抓过两次“现行”,批评教育后,他仍然我行我素。这让我恼火不已。

一天,寝室教师把他带到我的面前说:“他昨天晚上在寝室吸烟,被我抓到了!”我强压心头怒火,说道:“好吧,交给我处理吧!”

我的怒火如火山一样爆发了。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通,可谁知,他的脸越发涨红了,冒出一句:“老师,你为什么能吸烟?”

“我……”从教以来第一次被学生问住,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台阶还是要下的,于是,我结结巴巴地说:“你先回去吧,下次再谈。”

他疑惑地看了看我,悻悻地离开了。是啊,教师就应该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方方面面起表率作用。否则,教育学生时真的没有说服力啊!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家里人一直极力反对我吸烟。在家吸烟时,我像一只钻入室内的苍蝇,被妻子、儿子撵得到处跑。何苦呢!吸烟害人害己,现在又“四面楚歌”,我必须戒烟!突然,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下晚自习后,我把小鹏约到办公室。我说:“小鹏,老师错了,老师也不该吸烟!如果老师戒烟了,你能戒烟吗?”

“老师,我也知道吸烟的危害。你要是能戒烟,我也能戒!”

“那我们就来个君子协定,共同戒烟?”

“击掌为誓,一同戒烟!”

我都有10年烟龄了,一开始不吸烟,抓耳挠腮、六神无主、浑身无力,仿佛害了场大病,可学生的话警醒我——必须戒烟!

小鹏又是什么样子呢?课堂上,小鹏全神贯注听课,偶尔也偷偷打哈欠;晚自习,大家做完作业搞其他专长,唯独他笔耕不辍,用拼命学习来充斥私心杂念,让自己过得更充实,也就忘记了吸烟。

一个月后的班级专题座谈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我和学生一起戒烟”几个字,我和小鹏又作了关于如何戒烟的“经验总结”,同学们被我俩的“事迹”打动了。从此以后,我的班上基本没有“瘾君子”了。也许他们是被我感动了,也许是“中毒”不深吧!

【评析1】:语言有时是苍白的,行动更有感染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何其重要。张老师和小鹏同学一起戒烟的故事让我感动。感动之一是张老师胸怀的坦荡,当着学生的面不回避自己的错误。感动之二是张老师强烈的责任感,为了让学生戒掉烟瘾,不惜痛下决心和学生一起戒烟。戒烟,对一个有着10年烟龄的人来说是何其难,没有强烈的爱生之情是绝对做不到的。感动之三是张老师能和学生坦诚相向,在敞开心扉的沟通中建立信任,在相约的监督机制中互相激励,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了一个个心灵。(湖北省宜城市流水中学徐天海)

【评析2】:商榷之一,小鹏吸烟被抓,并没承认错误,而是将自己的行为和老师对比,丝毫没有意识到吸烟对未成年人有很大危害,而对成年人顶多只是一个坏习惯。小鹏在主观上试图转移视线并推脱责任,客观上成功地暂时达到目的,张老师在帮学生戒烟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开始和最后都没有再提及,显然不利于小鹏对自己未成年人身份的定位和认识未成年人行为的不成熟性。商榷之二,张老师在学生将责任转移到自己身上时,显然没有思想准备,措手不及,只能将学生的过错一并揽在自己身上,只是事后觉得学生还须要教育,于是才和学生一起戒烟,也算是亡羊补牢了。(湖北省枣阳市吉河小学陶丰满)

案例2:戒烟,不能简单(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谭发礼)

这个班不省心,我早有耳闻,接任班主任的第一天便摊上事了。那天课间,值周教师气呼呼地把云交给我……原来,云和他的十来个“跟班”躲在厕所抽烟。值周教师发现时,正好轮到云表演吐烟圈……

我将云和他的“跟班”悉数找来,以考试的方式书面提问:“从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参与抽烟的有哪些人?为什么会产生抽烟的想法……”

掌握基本情况后,我把他们领回教室,没有训斥,也没有铺陈道理。我找来两个玻璃杯,接了同样的清水,当着孩子们的面将收缴的几支烟扔进其中一个杯子,便继续上课。

很快,到了作业时间,我举起那两个杯子,问:“对比为什么那么明显?”孩子们争相举手,我却单选了云,云没敢正眼看我,声音发颤:“清水杯中没烟。”

“烟能让清水变成棕黑色,会不会影响身体?”我追问。云低头不语,旻接过话茬:“会让肺变黑。”我没有评价,目光快速扫视全班,然后打开电脑,从网上搜索出一组禁烟图片,每一幅图片的呈现都迎来孩子们的惊呼……

接下来,关于“怎样看待吸烟”的讨论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认为吸烟会导致肺功能衰竭、易产生呼吸道疾病;有的学生认为污染环境、影响他人身心健康……见目的基本达到,我顺势敲打:“拒绝吸烟不要成为口号,要真正行动起来!”我表情严肃:“吸烟,有损集体荣誉,更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严厉批评了云和他的“跟班”,按照制度扣减了他们的操行评分,我知道,要让他们真正回归,还得耐心细致地引领,更需要家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当天下午,我决定家访。

与云的外婆交谈,我得知,云与外婆的日子很困窘,靠低保生活,半年来,家中经常被盗,庆幸的是,盗贼还算有些良心,每次都只偷走少量的钱。云在一旁,脸涨得通红。我看出了端倪,将云叫到一旁,同他仔细分析……良久,云哭了,跑过去扑通一下跪在外婆面前……

我庆幸自己没有简单禁烟了事,孩子犯错的表象后一般都会有个“秘密”,而解密的方式有时可以左右孩子的发展方向。在云良心发现的那一刻,我更加坚信:戒烟,不能简单!

【评析】:戒烟,没那么简单!学生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归因。云吸烟也许是为了寻求一种解脱:家境的窘迫,父母关爱的缺乏……与“跟班”们一起喷云吐雾,聊以慰藉空虚的心。

谭老师用实验、图片、研讨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吸烟的危害,这是广谱的教育,敲山震“云”。到云家家访,查找云吸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这是谭老师教育的不简单之处。找到症结,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不光是教育云戒烟这件事,也为以后的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管静)

案例3:帮亮亮戒烟的日子(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陈长华)

学生吸烟,起初多半是对成年人的一种模仿,是渴望成熟的一种外显,有时也是同伴间的相互熏染,久而久之便对吸烟有了依赖,甚至成瘾。对学生的吸烟行为,我坚决阻止,用尽了各种办法,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教育历程。

入学时,亮亮那熏黄的手指告诉我,他的烟龄不短。我找亮亮谈,他说已经吸了三四年,想戒,总是戒不掉。我与亮亮立下盟约:半年内戒掉烟瘾。亮亮答应得很勉强,我可是信誓旦旦。军训间隙,亮亮常去楼角,我便跟踪过去,与他搭讪,每次亮亮都不好意思地一笑,跟我返回同学中间。

我与亮亮家长联系,控制他的零花钱;与他的好友协商不给他提供烟;跟舍务老师说好,看住他,严禁他在寝室吸烟。开始,亮亮常急躁,我就给他买些小零食,让他犯烟瘾时就吃点。亮亮吃着我给他买的零食,甚是得意。

借亮亮做值周班长之机,我让他组织研讨话题:向吸烟行为说“不”。我帮助他制作了“烟民的肺片”的幻灯片,在班级的早会上播放。那一张张被焦油笼罩的肺,让学生毛骨悚然。我请医生给学生讲授吸烟与健康的关系,一个个鲜活的病例加深了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亮亮当即表示:一定要戒掉烟瘾,请老师与同学们监督!初战告捷。

我清楚亮亮的戒烟行为一定会出现反复。那年十一长假返校的当天晚上,亮亮和几个同学去快餐店小聚回来,在寝室一边打扑克,一边吸烟,舍务老师来查寝,慌忙中,他把半截烟塞在褥子底下,结果褥子着了,把亮亮和舍友吓坏了,一阵慌乱之后,火被扑灭了,事后亮亮被查处。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亮亮,他痛下决心:告别香烟!

为巩固亮亮戒烟的阶段性进步,我让他当了班级的体委,组织间操,安排体活。他曾带领我班男生荣获年级组篮球比赛的冠军,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誉。亮亮开始了阳光般的学习生活。彻底与“烟民”称号“拜拜”了。

【评析1】:教育学生须循序渐进。在这个案例中,我感受到了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要阻止、说服、警示、鼓励,需要教者不懈坚持,耐心等待,热情鼓励,倾情陪伴。吸烟行为已植入亮亮的生活,根深蒂固,想要连根拔起,需要师生联动,更需要亮亮的忍痛割“爱”,这种力量要靠教师激发,这就是教育的魅力。(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 管静)

【评析2】亮亮戒烟到底是教育的作用,还是火的刺激,此案例并不能明确反映;失火以后,老师“让他做班级的体委,组织间操,安排体活”等与他戒烟有没有关系,案例也未能解释。亮亮最后戒烟似乎是偶然性的,一场火灾“深深触动了他”。也许,亮亮戒烟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一次失火的刺激……(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朱立平)

真实情景再现:用爱拨动心弦(泰来县六三学校赵艳梅)

最近发现班级很多男生经常上课迟到,下课急着往厕所钻。原来,他们课间都去厕所吸烟了。而吸烟的学生也并非都是所谓的“后进生”,一向成绩很好的小文同学也染上了烟瘾。

小文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家庭贫困,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他说:“有时候觉得大家都瞧不起我,觉得很寂寞、无聊,所以就用吸烟来打发时间。”后来,我经常找小文谈心,我问他:“现在还吸烟吗?”他说:“我也想戒烟,但总是戒不掉。”我对他说:“只要你想,就一定能戒掉!”

为了帮助小文和班上其他吸烟的学生戒烟,我和小文精心准备了一节《吸烟有害健康》的主题班会,小文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了吸烟的危害。同学们看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都意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戒烟的意识被唤起。在班级中,针对吸烟的问题,我制订了戒烟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戒烟,并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学会去接纳他人,发现他人的弱点,其实弱点就是做思想工作的突破点,只有让他们从心里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从内心深处抵触香烟,才能把烟戒掉。

当事者感言:戒烟要打好“组合拳”

吸烟有害健康,这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吸烟的人以农村人居多,并走向低龄化。看来,全民戒烟任重而道远,依赖学校单方面的教育不可能收到显著效果。戒烟,要打“组合拳”!

学校对学生教育的重点是“拒绝第一支烟”。学生吸第一支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好奇心理作祟,有的是因为郁闷,有的是受家长吸烟的影响,有的是受同伴的熏染等。然而,学生一旦产生烟瘾,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戒掉,更何况是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对于已经产生烟瘾的学生,需要学校及教师多做一些耐心、细致的工作。所以,学校十分有必要采取国旗下讲话、开主题班会、演讲、深入医院调查和医生讲解等形式,让学生拒绝第一支烟。

我们要积极跟家长建立联系,鼓励家长做出戒烟的表率,用实际行动帮助孩子告别烟瘾;要求家长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远离香烟或帮助孩子戒烟。对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更要加大关注力度和教育力度。据我了解,在这些孩子中吸烟的比例更大,应积极与其家长联系,让家长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孩子。

除此之外,社会上要加大对吸烟有害的宣传,尤其要加大对未成年人吸烟现状的关注度,这样,家、校、社会一起努力,定能保护我们的学生少受香烟的危害。

下期互动话题:面对冷漠的学生,教师该怎么办?

今天体活课,有两个学生发生了矛盾,争吵起来,还大打出手,当我赶到现场时,发现班级的其他学生都在“看热闹”,却没有人拉架。后来我找他们了解情况,很多学生都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和我没关系……”面对如此冷漠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E-mail:51213148@qq.com

❖编辑/王一鸣

猜你喜欢

小鹏戒烟危害
充电5min 续航200km 试驾小鹏G9
小鹏P5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小鹏P5
药+酒 危害大
戒烟文
浪口上的小鹏
酗酒的危害
戒烟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