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国鲁莽救人质惹恼西方

2013-01-19

环球时报 2013-01-19
关键词:人质事件阿尔及利亚人质

● 本报驻阿尔及利亚、法、英、德、加记者 李德 姚蒙、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 甄翔 玉鹏 卢昊“这是唯一正确的处理方式。”阿尔及利亚政府昨天为解救人质的行动辩护。此前一天,阿尔及利亚政府军动用直升机对该国一处天然气厂进行攻击,解救被武装分子劫持的阿尔及利亚人和外籍工作人员。阿政府18日强调,650名本国员工和70多名外国人质获救,但在西方媒体的眼中,包括5名外国人在内的30多名人质死亡,是阿尔及利亚政府“功绩簿”上的“带血污点”。受害国埋怨说,一切都被阿尔及利亚蒙在鼓里,人质也任凭他们的鲁莽而被“屠杀”。西方舆论相信,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是这个北非大国不再听从先前“宗主国”的话,擅自行动。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正是阿尔及利亚重视从殖民者手中夺回的主权,让其拒绝西方再次发号施令。令一些政治分析人士更为担心的是,法国在北非的作战行为可能成为“极端伊斯兰势力的粘合剂”,人质事件恐怕仅是反西方的开始。 “骇人听闻的悲剧” 名为“血盟军”一群伊斯兰武装分子占领阿尔及利亚东南部一处油气田并绑架数百名员工36小时后,当地时间17日中午,阿尔及利亚政府军发动强攻解救人质,经过8小时的激战,阿尔及利亚军方称行动结束。阿尔及利亚政府行动后表示,由于与武装分子就释放人质的谈判破裂,军方“没有其他办法”。法新社援引阿尔及利亚官方通讯社18日的报道说,阿尔及利亚军队已解救出近650名人员,包括70名外国人,政府已经开始和武装分子恢复谈判。而此前媒体普遍引用的数字是,150名阿尔及利亚人和41名外国人被劫持。 西方媒体引用目击者的话称,政府军一开始就出动直升机进行轰炸,一些人质在被劫持者用吉普车转移时被战机击中,并将这归结为人质死亡的主要原因。英国路透社18日的最新消息说,目前已确认至少有30名人质死亡,其中可以确认身份的有8名阿尔及利亚人、2名日本人、2名英国人还有1名法国人。 这场解救国际人质的强攻让人质所属国的政府“措手不及”,从伦敦到华盛顿,从奥斯陆到东京,官员们抱怨对解救行动的结果一无所知。 “17人在出事天然气厂工作,14人被扣为人质,4人脱险,10人下落不明。”日本公民在营救中出事,让正在东南亚三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决定取消在最后一站——印尼的演讲提前回国。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8日开始的访美行程也被压缩。法新社称,安倍此前给阿尔及利亚总理打电话,强烈要求不要进行这种“鲁莽”行动,解救人质过程中仍有日本人死亡,这让安倍非常尴尬。同样改变外交行程的还有英国首相卡梅伦。英国《泰晤士报》18日说,卡梅伦将推迟向欧盟发表演讲,留在英国处理事件。卡梅伦表示,“形势非常危险,不断发生变化。必须为可能出现坏消息做准备。” 不过,英国外交部眼中的“骇人听闻的悲剧”在西方舆论中伴随着“失望和愤怒”被不断放大。“这完全是场可以避免的悲剧。”日本《东京新闻》称,这一行动完全是在人质安全未受到任何保障的情况下进行的,违背救援行动基本原则。日本读卖电视台更以“大失败”来形容阿军的军事行动,称阿方认为必须以绝对强硬的方式来对待恐怖分子的恫吓,但其具体实施方法“简单粗暴”。日本军事评论员广田悟男18日对东京电视台称,解决人质问题需要精密的“外科手术式”的行动,而不是冒失的挥起大锤,把所有东西砸个稀巴烂。 “史上最恶劣的人质救援。”虽然确认人质中没有韩国人,但舆论的类似批评很响亮。韩国SBS电视台称,部分被扣人质得以趁乱逃脱,但在武装分子与人质杂处的情况下,阿尔及利亚政府军乘坐直升机无分别地对人群开枪扫射。俄罗斯《晨报》直言,解救行动变成“大屠杀”。 美国《每日野兽报》援引为阿尔及利亚石油公司工作的私人安全机构消息称,政府军夺取天然气厂的行动“一团糟”,事件似乎以悲剧完结。德国《图片报》称,人质事件已经成为恐怖组织面向西方的扬声器。直到现在,西方也还没弄明白绑匪是恐怖分子或沙漠歹徒?但他们目的很明确,对抗西方,“悲剧还远未结束”。 还没搞清是否有本国人死亡的美国政府表示“遗憾”。考虑到可能还有美国人质在武装分子手上,美国政府的措辞相当谨慎。国务卿希拉里致电阿尔及利亚政府, 称“此事件最终结束后,两国将全力以赴合作应对和打击‘基地组织。”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人质事件是场“悲剧”,但他并没有进一步对阿尔及利亚政府公开指责。 阿为何不与西方商量着办 美国和法国的这种“软弱”态度在《纽约时报》看来,凸显了“与阿尔及利亚合作的局限性”。 《柏林日报》18日称,阿尔及利亚不愿让西方出手,可能与政权自身利益有关。阿尔及利亚是非洲大陆上最大的国家,是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盟友,但它解救人质的能力低下导致西方人质被杀。《洛杉矶时报》评论称,阿军解救人质行动让世界重新聚焦关注一个军火贩子、走私人员和极端伊斯兰思想横行的“无法无天的沙漠地区”。人质事件本来可能导致长期对峙的局面,而阿军突袭让走势发生了令人吃惊的转折。 路透社认为,这场人质危机之大为近几十年来所少有,只有俄罗斯车臣武装分子劫持人质可与之相比。营救行动成功还是失败?虽然部分人质死亡令多数媒体认定解救行动失败,但专家对失败原因有不同的解读。“行动是盲目的。”俄罗斯特种部队前上校季姆18日对俄新社表示,参加解救行动的阿尔及利亚军队并没有实施特种作战行动的经验,该国没有能够完成解救人质这种复杂任务的特种部队。他们在决定发起攻击时,并没有恐怖分子及人质准确位置的信息。在俄“阿尔法”特种部队老战士冈恰洛夫看来,这一行动并不成功,这不是在解救人质,而只是在飞机掩护下的一起军事行动。 也有专家强调阿尔及利亚的难处。俄《国防》杂志主编科罗特琴科认为,在当时形势下阿军采取这一行动是迫不得已的。当地的地形条件也并不利于采取特种行动。这一行动虽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也成功解救了部分人质,这对该国军队来说已是不易了。俄新网称,也有分析人士说,解救人质取决于各种条件限制。实际上具有丰富反恐经验的俄罗斯特种分队在解救人质时也曾出现过重大人员死亡。例如2004年9月,具有丰富经验的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在解救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学校被劫人质时,也造成331人死亡,其中包括186名儿童,有31名恐怖分子被击毙。 “阿军方处理人质事件的做法符合其对恐怖分子的一贯立场。”北非风险咨询机构咨询师波特表示。他18日对《今日美国报》称,阿方既不与恐怖分子谈判,也不支付赎金,阿方可能认为自己没错,他们认为这场危机是西方不顾阿方建议的行动导致的,要是有人批评他们对国内危机的反应,他们会给予抵制。他说,“阿方的重点是恢复稳定,避免今后发生类似事件。” 《环球时报》记者也亲眼目睹过阿尔及利亚武装分子的猖狂。在阿尔及利亚的9个月期间,记者所在项目部下属工地的一户人家被恐怖分子全家灭门。而记者出行时,目睹该国国有中巴被装扮成军警者诱入歧途,乘客全部死亡。回国的飞机起飞时,身边的客机被炸毁。 对主权的看重是另一种解读。法国《20分钟报》称,阿尔及利亚是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主权的,自尊心很强,不能接受诸如外国军警帮助解救,或外国政府介入谈判等方式,法国这个被他们好不容易用枪赶走的前殖民者就更不行。正因如此,阿尔及利亚才不顾欧美一再呼吁 “人质安全优先”执意行动。 撒哈拉成为第二个阿富汗? 法新社18日报道说,阿尔及利亚安全部门消息人士透露,一些劫持人质的伊斯兰武装分子目前仍然藏匿于该国一个偏远天然气厂区附近,形势还不明朗。 而西方国家在经历人质被杀之痛的同时,法国“援助”马里政府打击反政府武装的行动已经整整一周。法国和其他联合国外交官表示,法军与马里伊斯兰武装分子初步交锋显示沙漠武装人员的训练和装备比法国上周开始军事干预前预期的要好。 俄罗斯《报纸报》称,马里极端分子在阿尔及利亚找到了盟友。西方国家对马里采取军事行动可能让非洲国家视为“新的殖民”入侵,从而让这一地区的极端组织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西方。未来恐怖组织在非洲国家扣押外国人质事件会频繁发生。 “阿尔及利亚这场悲剧是法国入侵马里事件整个过程的一个链条。”俄罗斯宗教研究所所长伊戈纳坚科表示,这样血腥事件才刚开始,未来可能会漫延到非洲其他国家。他18日对俄《观点报》说,如果法国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军事行动继续下去,会让当地一些保持中立的武装站到恐怖组织一边。德国《焦点周刊》称,撒哈拉正成为第二个阿富汗。▲

猜你喜欢

人质事件阿尔及利亚人质
埃及球迷:是否支持宿敌?
双人脱困
阿尔及利亚宣布销毁全部杀伤性地雷
爱一个人
小人质的幸福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