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撒哈拉惊现“反西方战争”

2013-01-18

环球时报 2013-01-18
关键词:阿尔及利亚绑匪伊斯兰

●本报驻马里、法国、德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李正新 姚蒙 青木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刘洋 张倍鑫 ●柳玉鹏 汪析 “被劫持人质中有美国人”、“被劫持人质中有英国人”、“被劫持人质中有日本人”……昨天,相似的“确认信息”从华盛顿、伦敦、东京甚至维也纳传出,似乎在印证41名在阿尔及利亚外国员工16日遭绑架是货真价实的“大事故”。由于绑架者要求法国停止对马里北部的“残酷侵略”,西方舆论大多相信此事是北非伊斯兰极端武装针对“马里之战”发动的报复。英国外相黑格在谴责英籍员工被杀时则说,马里不过是恐怖分子冷血谋杀的借口。谁是这场“沙漠风暴”的主谋?西方舆论场上该武装组织的名称有好几个,但带头的被认定是一个叫贝尔摩塔尔的“阿富汗圣战”老兵。当阿富汗、马里、北非等地理名词因这一事件突然串联,英国《独立报》警告说,西方必须小心这道“后阿拉伯之春时代”伊斯兰世界的“不稳定之弧”。17日,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向《环球时报》证实,目前没有中国公民遭绑架的报告,距出事地点最近的一个中石化项目组也已停工。阿政府军空袭劫持现场 “我们要求阿尔及利亚政府军撤出这片区域才能开始谈判。”当自称名叫阿布巴拉的劫持者通过半岛电视台向阿尔及利亚政府提条件时,这场被英国媒体形容为“沙漠风暴”、“引发西非、欧洲各国首都及华盛顿焦虑关注(CNN语)”的劫持事件进入僵持的第二天。这些关注源于劫持者证实有上百名阿尔及利亚人及41名外国人质扣在他们手中,法新社说,这些人质来自挪威、法国、美国、英国、奥地利、罗马尼亚、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爱尔兰、日本、韩国和德国。 艾因阿梅纳斯,这个邻近利比亚的阿尔及利亚东部城镇16日在国际上出了大名,16日遭绑架的外国人大都是受雇于当地一家有欧资背景的天然气工厂,该厂由英国BP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共同运营。当日凌晨5点,数十名武装分子袭击了载有外国员工的大巴,一名英国人、一名挪威人及一名阿尔及利亚人被打死,绑匪将这些原本正在赶往当地机场途中的外国人带到该工厂员工宿舍区扣押。厂区内一家法资食品企业声称,该公司150名阿尔及利亚雇员也被扣押 。还有报道称,绑匪在厂区埋设爆炸物,并将爆炸物系在人质身上。BBC称,阿尔及利亚政府军随即将人质扣押地点团团围住,双方陷入僵持。 “如果我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法国政府、阿尔及利亚政府及所有人质所在国政府都要负全责,现在轮到他们站出来阻止这场针对我们在马里的人的残酷侵略了。”当绑匪向外界做出上述宣示时,路透社称,“这些伊斯兰武装分子为马里内战开辟了另一条国际战线”。法新社援引天然气工厂工人的话说,绑匪还要求阿政府释放100名被捕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并把他们送到法国地面部队与伊斯兰极端势力武装正在激战的马里北部。但阿尔及利亚内政部长卡比利亚的回应是,“(政府)不会与恐怖分子谈判”。 决心不谈判的阿政府军17日对遭劫持的天然气田发动了进攻。毛里塔尼亚安妮通讯社称,34名人质及15名绑匪在政府军空袭中死亡。但很快路透社援引当地不同消息源称,6名人质被杀,4名被释放,另有25名人质稍早前成功逃脱。目前上述说法都没有得到进一步证实。 “马里只是个方便的借口,通常这种行动都需要更长时间的筹谋”,英国外相黑格17日在谴责绑架者“冷血屠杀”的同时,用这话怀疑绑匪的真实目的并非与马里有关。法国前国防部长龙格也说,部署如此周密的劫持行动需要几周,与马里战事“撞车”纯属巧合。事件发生后,美国防长帕内塔“向美国人民承诺会采取一切必要及适当举措应对形势”,人在越南的日本首相安倍则下令成立“阿尔及利亚绑架事件对策本部”。 谁是绑架者?法新社援引毛里塔尼亚媒体消息称,绑架者是个叫“血盟军”的组织。BBC和法国《世界报》则分别称之为“卡勒德·阿布·阿巴斯旅”和“穆萨利姆旅”。 虽然名称不同,但西方舆论大多认定绑架事件主谋名为贝尔摩塔尔。综合西方媒体说法,1972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他曾参与在阿富汗的“反苏圣战”,1993年回到北非,屡次针对西方人发动袭击,并成为“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领导人。去年他因与其他领导人不和退出该组织另立山头,据说他靠绑架西方人已赚了数百万英镑。当地人叫他“马尔波罗先生”或“独眼人”,法国情报机关则给他一个更神秘的外号:“无法捉摸的人”。北非将爆发反西方战争? “我们对恐怖分子能做什么?毁灭他们!” 在奥朗德如此煽情的感召下,(上接第一版) 1400名已部署到马里的法军士兵继续北上作战。法新社说,“消灭他们”这样的非黑即白、善恶分明的讲话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说过,车臣战争时俄罗斯官员也说过,现在轮到奥朗德了,最近他和他的防长、外长协调一致,走上法国电视台为开战辩护。美国《华盛顿邮报》说,法国民调显示,3/4法国人支持总统决定,绰号“弗兰比(一种法国甜品)”的奥朗德因决定果断赢得了强人形象,但法国《世界报》对开战也有担心,文章说:“你通常都知道一场军事干预如何开始,却永远不知道它会如何结束,而你又知道,结果往往是非常凶险。” “马里冲突正掀起一场席卷北非的反西方战争”,英国《独立报》说,41名西方人在阿尔及利亚被绑架加剧的正是这种恐惧。CNN题为“西方关注马里的六大原因”的文章说,马里是世界经济中的边缘地带,也没有坐在石油的海洋上,它是非洲一个内陆穷国,但它却有两个法国那么大,而且从北方邻国阿尔及利亚,到南方的科特迪瓦,再到西边的毛里塔尼亚和东边的尼日尔,马里的每一个邻国都不稳定,都有各种暴力、极端势力活动,而法国在马里用兵的最大风险是,它会把马里变成一个“圣战者的招募官”,一个吸引武装分子的磁铁,将那些极端主义者团结在“反对西方十字军入侵伊斯兰土地”的同一个信仰下。文章将阿尔及利亚绑架事件形容为马里战事的一次“圣战出口”,文章特别提醒,西非生活着3万法国人,法国本土还有500万穆斯林,法国内政部称,法国将密切监控每一个从本土前往阿富汗、叙利亚和撒哈拉的人,尤其是那些去了之后还要回来的人。 “西方必须为一道不稳定之弧早作准备”这是英国《独立报》16日社论提出的要求。文章从巴基斯坦国内近期乱局谈起,称从地处伊斯兰世界东北端的巴基斯坦到伊斯兰世界西端的马里,阿拉伯之春在伊斯兰世界正引发令人意想不到的回响。目前,叙利亚还在打仗,利比亚和也门也不太平,后革命时代的埃及和突尼斯也不稳定,从南亚到西非,一道不稳定之弧已然成形。 “当法国战机轰炸马里时,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正提供关键的背景:这个人口1500万的西非国家是过去4年来西方轰炸和打死穆斯林的第八个国家。”英国《卫报》说,这场轰炸凸显了西方干预的教训:反恐战争是一场不会停止的战争,它会没完没了地制造敌人,确保战火不断燃烧。“我们必须杀死恐怖分子”已成为一句用来辩护的标准化宣传,成功灌输在西方人脑中。17日,西方媒体的担心也在变成现实。法新社称,多名摩洛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公开谴责西方在马里搞“犹太复国主义十字军东征”,并称参与此次干预的所有伊斯兰国家都“背叛了伊斯兰”。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17日说,绑架事件说明战争已不局限在马里,西方在非洲的整体利益将遭受沉重打击。奥地利《东奥地利日报》也说,“这是真的,马里的远只是在地理上,对欧洲来说,撒哈拉大沙漠上的塔利班已近在眼前”。《华盛顿邮报》说,尽管如此,法兰西的行动却是孤独的,它所有盟国的支持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这绝不是奥朗德所期待的。没有中国公民在阿被绑架 “目前使馆方面没有接到有中国公民被绑架的报告”,这是《环球时报》17日从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使馆得到的信息。使馆工作人员称,16日劫持事件发生后,使馆第一时间确认了中国公民的相关信息。此外,当地有一个中石化工作组,约有70名中国人作业,目前该工作组已停工,人员也已返回驻地并加强安保。 提前出版的1月27日香港《亚洲周刊》题为“中国的微妙角色”的文章说,马里事变表面上是法国作为前宗主国出兵平乱,背后却隐藏中西方利益博弈。中美法都支持马里政府,却有着各自的盘算。有英国媒体说,这场战争实质上是欧洲国家代表美国去遏制中国在马里及非洲的影响力,而中国对法国出兵的默认则更多是希望尽快恢复和平后坐享其成,继续进行贸易活动。至于法国,则是打着“反恐”旗号,顺水推舟参与这场利益争夺。▲

猜你喜欢

阿尔及利亚绑匪伊斯兰
绑架者的真面目
埃及球迷:是否支持宿敌?
阿尔及利亚宣布销毁全部杀伤性地雷
让绑匪自我曝光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