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炀帝:大有作为和奢靡败家的统一体

2013-01-12杨津涛

决策与信息 2013年11期
关键词:杨广隋炀帝龙舟

杨津涛

隋炀帝:大有作为和奢靡败家的统一体

杨津涛

隋朝第二代统治者杨广通常被称为“隋炀帝”,这是李渊篡位后给表弟上的一个谥号。按古时谥法的规定,“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总之就是说他荒淫无道,以至众叛亲离。

公元581年,杨坚抢了小皇帝宇文阐的帝位,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封二儿子杨广为晋王。13岁的杨广随即就被派往今天的山西,以并州总管的名义,率军防御突厥。18岁时,杨广被召进京,做了两年的内史令后,在开皇八年(588年)成为伐陈隋军的统帅。有父亲在后方坐镇,有高 、韩擒虎等名臣效力,杨广平白地捡了一个统一南北的盖世功勋。

因为隋朝政策上的一些失误,平陈不久,江南各地复叛。叛乱被平定后,杨广再次回到江南,当上了扬州总管,他因此对扬州情有独钟。杨广虽然没在战场上立功,但他招抚江南士族,使很多地方不战而降。杨广为了收江南地区的人心,还学了一口流利的吴地方言。用一句教科书的套话来说,杨广促进了南北的文化交流与政治统一。

杨广在江南十年,一方面尽力拉拢地方士族与朝廷显贵,另一方面则尽一切办法讨好父皇和母后。独孤皇后以善妒闻名,不许文帝接触宫中其他女子,因此五个皇子都是独孤皇后一人所生。杨勇有多名宠妃,各自都为他生了几个孩子;而杨广则只与王妃萧氏同居,其他妃嫔都无子嗣。

文帝和独孤皇后曾到二儿子家串门,杨广听说后,急忙就让府中漂亮的侍女躲藏起来,只留一些丑女人招待皇上和皇后。屏帐都用最普通的布;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杨广也不让擦洗。由此给文帝留下了一个“不好声色”的假象。

隋炀帝上任第一件事是营建东都洛阳,然后在各地修筑离宫,《隋书》说当时全国有宫殿26座。东都修好后,还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那就是作为防御的长壕。隋炀帝征用了几十万民夫,修了一条横贯山西、河北、山东数省的长沟。隋炀帝紧接着又重修长城,他亲往塞北,监督工程。

在洛阳城外,一座周长两百里的“西苑”拔地而起。在西苑中的湖泊上,以传说中的仙山方丈、蓬莱、瀛洲为模型,建造了几座百余尺高的小岛,岛上修有宫殿。西苑北边是一条龙鳞渠,渠面宽20步,有桥连通两岸。沿着渠边建有16个院落,厅堂殿宇无不华丽。冬天,院里种的树木全部凋零,这时就命人把彩纸剪成花的形状,然后挂在树枝上。纸叶掉色后,即会更换新的,所以庭院中的树木就“四季如春”了。

隋炀帝冬天时如果想乘船在西苑游览,就会有人凿破冰封,在水上布置出彩纸剪的荷花与菱角。16个院中的美女们各显神通,以求得到皇帝的关注。

杨广在位14年,其中老老实实地在首都长安的时间不足1年,他策划的最有名的工程无疑就是大运河。有野史记录,隋炀帝曾得到一幅《广陵图》,目不转睛地看了半天。萧后问他:“知它是甚图画,何消皇帝如此挂意?”炀帝回答说:“朕不爱此画,只为思旧游之处。”广陵就是杨广待了十年的扬州。萧后听炀帝讲了江南风物后,说了一句:“帝意在广陵,何如一幸?”这正中炀帝下怀。所以大业元年(605年)通济渠刚一完工,他就急不可耐地一下江南了。

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宽、高各45尺、长200尺,共4层。最上面一层是正殿,炀帝在这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中间两层是160间雕梁画柱的房子;最下面住的是内侍和水手。皇后座船名为“翔螭舟”,规模比龙舟稍小。随行船只数千艘,其中既有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们所乘的游船,也有装各地进贡物品的货船,史书说拉船的纤夫有18万人。

皇帝出行不能没有护卫,龙舟后一方面有兵船数千艘,另一方面骑兵们在运河两岸跟随龙舟而行,旌旗蔽日。炀帝命人建造的这些船只各有名号,等级分明。隋炀帝赋诗《泛龙舟》:“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有统计说,炀帝一行的大小船只共有5191艘。

为龙舟拉船的人名为“殿脚”,意即“水殿的脚”,共有1080人。这些人“三班倒”,每班360人,使龙舟得以昼夜行进。对于“殿脚”,在《大业拾遗记》等笔记中说,隋炀帝选有1000名美女,让她们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纤。炀帝在船上观赏时,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炀帝曾靠着门帘,对身边大臣说:“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这个故事被明朝文人进一步发挥,在章回体小说《隋炀帝艳史》中,有人向皇上建议用美女拉纤,炀帝疑惑地问:“这样一只大船,百十名柔媚女子,如何牵得它动?除非再添些内相相帮,才不费力。”那人先说“用女子牵缆原要美观,若添入男人便不韵矣”,随后想出一个“妙招”:“古人以羊驾车,亦取美观,莫若再选一千嫩羊,每缆也是十只,就像驾羊车的一般,与美人相伴而行。”

江南世族以文化正统自居,瞧不起隋朝开国的那些关陇勋戚,所以炀帝下江南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压服他们。有一个名为何稠的人给炀帝出主意,在天子礼服上画日月星辰,用羽毛装饰仪仗,一切都豪华至极致。

为了满足皇室海量的羽毛需求,各地老百姓在水上、陆地布下天罗地网,不管是大的小的,还是美的丑的,全部一网打尽。在今天的浙江湖州地方有一棵超过百尺的大树,上面没有能让人攀爬的树枝。树顶上有一个鹤巢,人们就想砍树捉鹤。仙鹤为了不让幼鸟受伤,就自己把羽毛拔下来扔到了地上。这在当时被看作是大吉兆,所谓“天子制羽仪,鸟兽自献羽毛。”《太平广记》说,各地的飞鸟“殆无遗类”。

隋炀帝第二次巡游江南是在大业六年(610年),入住前一年才竣工的江都宫。此时大隋朝国力臻于巅峰,外国人也都见识了中国以丝绸缠树的阔绰。除了高丽以外,各国使臣云集江都,朝拜隋炀帝。就是在这时,炀帝动了征辽东的念头,他要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见识一下大隋的厉害。然而动员天下财力而发起三征高丽,均以失败告终。在四百年的大分裂刚刚结束三十年时,新的动乱就开启了。

率先反隋的杨玄感,其父就是当年帮助杨广夺嫡的权臣杨素之子。他很快被击败,军师李密侥幸走脱,成为隋朝的重要掘墓人之一。此后烽烟四起,以至评书中有所谓“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说法。

杨玄感造反时,把大运河上的龙舟都给付之一炬了。炀帝下令重造,并在大业十二年(616年)最后一次下江南。谏阻的大臣们不是被杖责,就是被处死,因为隋炀帝此时心中已有了打算:抛下北方,据守东南。临行前,没法与皇帝同往江都的宫女们痛哭流涕,炀帝随口吟诗道:“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利用关中将士的思乡情绪发动政变,炀帝被迫自缢。

猜你喜欢

杨广隋炀帝龙舟
杨广:表演政治家
龙舟
我们回家吧
《金娃——龙舟》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隋朝“江都之变”风云
深山琴苑
观云
李渊起义
端午节,看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