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78例

2013-01-11乔伟丽郑召善田利会

关键词:车前子保肝利尿

乔伟丽 郑召善 田利会

(1.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 五莲 262300,2.五莲县中医医院,山东 五莲 262300)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是慢性肝病发展至中晚期的主要症候,是各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功能减退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肿大,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不吸收而渗漏出的蛋白液,形成了腹水症。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改变。它是各种肝损伤共同的终末阶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发展而来。其特点是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由于肝硬化早期经过 积极防治后可以逆转或不再发展,而晚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进行肝硬化的防治非常重要。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仍比较困难,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时间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156例,均为腹水持续2月以上,常规利尿剂治疗效差者,均排除心、肺、脑、肾等其他器质性病变。按就诊编号分为2组各78例。治疗组男32例,女46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6.2岁;病程2~10年,平均6.25年,其中乙肝肝硬化58例,酒精性肝硬化20例,中医辨证分型:气滞湿阻型14例,寒湿困脾型6例,湿热蕴结型25例,肝脾血瘀19型,脾肾阳虚型8例,肝肾阴虚型6例,对照组男34例,女44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8.2岁;病程1~11年,平均7.25年,其中乙肝肝硬化52例,酒精性肝硬化26例,中医辨证分型:气滞湿阻型15例,寒湿困脾型10例,湿热蕴结型23例,肝脾血瘀15型,脾肾阳虚型8例,肝肾阴虚型7例, 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症状总分值方面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西医保肝、抗感染、利尿及支持疗法。若腹水量过大,有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等)时配合抽吸腹水并补充白蛋白。

1.2.2治疗组: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加中药治疗。(1)保肝消臌汤口服。处方:薏苡仁30g、泽泻20g、猪苓10g、茯苓30g;泽兰15g;黄芪30g、党参20g、白术30g;鳖甲15g、丹参30g;大腹皮20g;车前子20g.加减:气滞湿阻型加陈皮,厚朴,寒湿困脾型干姜、附子,湿热蕴结型加茵陈、金钱草,肝脾血瘀型加莪术、水蛭,脾肾阳虚型加附子,肉桂,肝肾阴虚型加生地黄,玄参。水煎服,(2)以养肝利水汤高位保留灌肠。处方:车前子30g,大黄30g,黄连20g,牡蛎30g,水煎,每次用药液200-250ml。两组均以30剂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1.3疗效标准及结果

1.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治愈:治疗三个疗程,患者腹水(经彩超检查证实)及全身症状缓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腹水及其他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腹水未见减轻,其他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

2 结 果

2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经统计分析,2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肝硬化腹水,临床上多表现为腹大胀满,二便不利,属于中医鼓胀范畴,是肝硬化的中晚期表现,主要原因由水钠潴留、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液漏出过多外,还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严格限制钠及利尿剂导致的低钠血症、肝肾综合征等合并症。是各种肝损伤共同的终末阶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发展而来。其特点是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是在肝硬化气虚血瘀基础上,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不通,水湿停于胸腹所致,病机复杂,因此诊治不能同于一般肝性腹水,同时用大量利尿剂逐水,常常诱发消化道大出血,电解质紊乱,导致肾衰,往往加重病情。治法当标本兼顾,以行气利水、健脾益肾、活血化瘀、通腑降浊为法。本法用薏苡仁、泽泻、猪苓、茯苓渗湿利水;泽兰活血利水;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鳖甲、丹参活血化瘀;大腹皮下气利水;车前子清热利湿。现在药理研究表明:泽泻有保肝利尿作用;薏苡仁、猪苓、茯苓有抗癌、利尿、加强细胞免疫作用;黄芪、白术有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促进白蛋白合成及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丹参有抗肝纤维化、改善微循环作用;白术、车前子有持久的利尿作用,促使水钠排出。利水方中车前子利小便,大黄通腑泻下,黄连燥湿解毒,牡蛎酸敛防止泻下太过伤及正气。实验研究表明,大黄能加速肠道毒素排泄,黄连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减少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牡蛎能使药物在肠道中呈高渗状态,且对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因此灌肠后具有透析样作用,能通利大便,减轻腹胀,排出毒素,消除腹水。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具有保肝、降低门脉高压,通便降浊及利尿作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刘彦晶, 李琳.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32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4):74-75.

[2] 钟连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5):331.

猜你喜欢

车前子保肝利尿
不同炮制方法用于车前子对治疗慢性便秘的影响对比分析
人道神药车前子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车前子酚类成分的研究
贵州省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一)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例报道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