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2-12-27胡文忠于基成李婷婷杜雄伟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课程体系食品

冮 洁,胡文忠,于基成,李婷婷,杜雄伟

(大连民族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民族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冮 洁,胡文忠,于基成,李婷婷,杜雄伟

(大连民族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对比分析了中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根据民族地区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人才的实际需要,对民族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民族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工业从原料生产开始,到产品加工乃至最后流通到市场,都与食品质量安全发生密切关系。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和食品生产的广泛应用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西方国家也面临着食品安全的严峻挑战,从而将食品质量与安全排在2l世纪食品领域的十大研究方向之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因此必须培养一大批食品安全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贸易、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研究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各高等院校纷纷结合自身的特点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汇集了农学、工学、生命科学、预防医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特点。目前,全国已经有117所高等院校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2010年全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招生已达6500人,70余所院校共有数千名学生顺利毕业,并分别在有关教学、科研、生产、检验、监督管理等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连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目前在校生四个年级共238人,计划以后每年招收规模为2个班60人,在校生将达到8个班,约240人的规模。本文根据民族地区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人才的实际需要,对民族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中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健全,食品质量与安全已逐步转化为生产者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因此,这些国家食品安全的政府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都与中国有所不同。在国外高校中,没有设置专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而是在相关的学科或专业中设置了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有关的课程,这些专业包括动物科学、食品科学、食品商品学、肉品科学、微生物学、毒理学、人类营养、饭店餐饮管理等专业。在这些专业下,设立了食品安全的方向,学生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被要求选修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食品加工或食品供应、食品微生物或食源性危害、食品法律、食品安全研讨、毒理、分析、食品化学、兽医和兽药、餐饮公共管理等。毕业生可在农业、医药、兽医兽药及各类相关企业就业。

在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人才的培养分散在农、医、理、工等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各不相同,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校所在行业不同,依托学科背景不同,对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各校制定和构建的本专业培养计划也千差万别[1]。全国设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各高校依据自己的办学背景和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分别有所侧重,其中医学类院校侧重于人类健康和与医学关系更密切的内容;农业类院校以动植物生产、食品工艺、环境科学为主;工科院校以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基础知识为主,在掌握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侧重于食品的理化检验,如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分析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的检测等。河南工业大学的李雪琴对工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食品、强检验、善管理三位一体”的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山东农业大学的宋晓庆对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师生互助型”人才培养模式[3]。

2 民族地区食品质量安全调研

2.1 民族地区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科教、交通发展相对滞后,食品加工企业发展也受到制约。多年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着规模小、设备简单、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对市场经济、WTO规则、国家标准、质量管理、质量安全等不甚了解。有些地区还存在不法食品生产和各种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非法活动。

造成民族地区食品生产企业整体水平较低,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较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上、管理上和技术上的。但是,一个基本的也是最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在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具备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素质的人才极其匮乏。加强民族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和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2 人才需求情况

通过深入的调研了解到民族地区所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人才主要是“技术加管理型”复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单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从人的能力结构及功能看,接受专业知识只是使人具有了某一方面的“述”能,其基本功能是把知识作为谋生工具。而复合知识则能使人具有综合性质的“道”能,其基本功能是融通知识、深化知识和产生创新灵感[4]。因此,必须实现从单纯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转变。

2003年中国开始实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并在2005年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食品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必须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检验人员实行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国家已对食品加工企业实施QS认证的行业准入制度,出口的食品企业则要通过 HACCP、FDA、GMP等认证,为此,高素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技术加管理型人才相当紧缺。

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启动了国家食品安全工程,采用“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实施进一步理顺有关监管部门的职责、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等六大措施。国务院这一食品安全重大战略,是在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内在规律进行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在继续强调建立检验检测体系这一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食品安全的过程管理、预警预报管理和协调的重要性,同时也阐明了食品质量安全技术与管理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实施,人才是根本,新的形势呼唤技术管理复合型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

3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5月,学校启动了修订20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在参考了国内一些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又结合民族院校的特点和本校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重新制定了2009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培养方案中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食品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毒理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食品加工技术和品质控制管理知识,熟悉国内外食品法律法规以及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能在食品原辅料生产、食品加工、流通和消费领域以及食品卫生、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从事食品分析检验、品质控制与管理、食品贸易、食品安全评价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新培养方案实施了“2+1+1”三段式培养模式,即前两年按专业所属大类、第三年按所在专业、第四年根据市场变化和就业需求柔性设置相应的课程,达到“夯实基础、突出应用、适应市场、拓宽面向”的要求。

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培养方案中将学分由原来的202学分调整为18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1学分,专业类教育课程47.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46.5学分,实践教学25学分,课外教育10学分。

3.2 建立保障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三大建设做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3.2.1 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课程的设置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深入调查研究,从需要的角度来建设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达到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在2009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三级课程平台。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以学校的公共课程为基础,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外语、体育训练、思想政治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等;专业类课程平台以生命科学学院打通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应用化学等八个专业后设置的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为基础,主要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现代生物学和化工原理等课程;专业课程平台以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技能的课程为基础,主要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食品营养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等课程。三级平台课程体系的建立,充分体现基于通识教育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模式,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3.2.2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构成的统一整体。在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中,上述各个部分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以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5]。

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是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围绕素质、能力培养,以实践技能训练为目标,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组合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完善做保证,形成一个相对独立、整体优化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

图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2.3 师资队伍的建设

构建具有民族高校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适应民族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难度很大、费时较长的系统工程[6]。为了让教师队伍朝“双师型”方向发展,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一方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深造,选送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学习,并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活动,为教师构筑一个实践的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一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已达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在读博士4人。已形成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励建荣,邓少平,顾振宇,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食品学报.2004,4(4):110 -113.

[2]李雪琴.工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1):66-68.

[3]宋晓庆,李大鹏,陈义伦,等.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53-55.

[4]冷志明.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8,19(4):23 -27.

[5]冮洁,胡文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72-75.

[6]符瑛.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1):30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s Training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pecialty i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GANG Jie,HU Wen -zhong,YU Ji-cheng,LI Ting-ting,DU Xiong-we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of Chinese and foreig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pecialty is comparatively analysized.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alents in ethnic regions,the talents training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pecialty i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is researched and practised.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pecialty;talents training

G642.0

A

1009-315X(2012)01-0085-04

2010-12-21;最后

2011-11-10

大连民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Z201111)。

冮洁(1965-),女,满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

(责任编辑 刘敏)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课程体系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基于产业链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