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旱丰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长8744的选育

2012-12-23张俊灵孙美荣张东旭李岩华闫金龙申书珍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稳产旱地丰产

张俊灵,孙美荣,张东旭,李岩华,闫金龙,申书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

近年来,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上迫切需要抗旱丰产、产量潜力大、旱年能稳产、丰水年能高产的品种。利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具有选育适应北部和黄淮2 大麦区种植品种的独特地理优势,拟定的育种目标是:以长6878 为对照,在不减少公顷穗数的前提下,比对照的千粒质量和穗粒数有所增加,适当降低株高或提高茎秆的强度来增强抗倒,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抗青干能力,落黄好、适应性广等性能。长8744 就是按照该育种目标选育出来的一个集抗旱、抗冻、稳产、广适于一体的冬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于2010—2011 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1 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1003),适宜在山西省南部和中部广大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1 材料和方法

1.1 组合配制

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和性状互补的组配原则,1998 年选用晋麦62 号作母本、98-6160 作父本进行杂交组配。

1.2 选育经过和方法(图1)

1.2.1 杂种后代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1]1998年进行杂交组配,收获的杂交种子F0点播于水地;F1表现株高适中,落黄好,穗子大,田间综评为1级,F1混收;F2种植群体360 株,按照育种目标和农艺性状选择了4 个优良单株,经过室内籽粒淘汰,有2 个株系入选F3。其中,F1,F2在水地条件下选育。F2以后各世代入选的单株,经室内籽粒淘汰后,在水、旱地2 种环境条件下进行同时或交叉选育。

1.2.2 高代采用测产、选穗、田间农艺性状和室内籽粒性状考察相结合等方法 2003 年(F5)选择3 个优良株系分别混收;2004 年对3 个株系在水、旱地同时进行了产量测定,通过产量比较和室内籽粒性状考察保留2 个品系;2005 年在水地条件下从保留的2 个品系中进行穗选,经过室内籽粒性状考察选穗152 个;2006 年在水地条件下种植152 个穗行,经过产量比较、田间综合性状考察和室内考种入选17 个穗行;2007 年对17 个穗系进行了测产,从中选出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07-8744 和07-8759这2 个稳定系;2008—2009 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内进行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07-8744 小麦新品系,其综合性状和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长6878 和京冬8 号。

2 结果与分析

2.1 遗传基础

从系谱[2-4](图2)可以看出,母本晋麦62 号是以山西平遥小白麦为主系,融入了平遥小白麦、胜利麦、小鹅186、早洋麦、达西亚等北部晚熟冬麦区遗传基质的一个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寒、抗倒伏、分蘖力强、丰产、白粒、硬质等优点;父本98-6160 是以山西平遥小白麦和蚂蚱麦这2 大血系为主系,融入了胜利麦、早洋麦、伊卡124D、蚂蚱麦、碧玉麦、濮阳3665 等北部晚熟冬麦区和黄淮中熟冬麦区遗传基质的一个中间材料,具有抗旱、灌浆快、落黄好、大穗大粒等优点。通过晋麦62 号与98-6160 的有性杂交,使抗旱、丰产、抗倒等基因得以重组和累加。因此,长8744 小麦新品种的遗传基础丰富,基因具有多样性。

2.2 特征特性

长8744 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芽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75 cm 左右,穗层整齐,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叶片黄绿色,茎叶无蜡质。穗纺锤型、长芒。护颖卵形,颖肩斜肩,颖嘴中弯,小穗密度中等。籽粒椭圆形,白粒、硬质、饱满、大小均匀。一般公顷穗数525 万~675 万,穗粒数26~30 粒,千粒质量40~45 g。植株生长稳健,抗冻性强。茎秆韧性好,抗倒性强。根系发达,抗旱节水性和抗青干能力强。旗叶功能期长,灌浆快,成熟落黄好。

2.3 丰产性

2008 年参加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水地鉴定和旱地鉴定试验,水地平均单产为8 880 kg/hm2,比相邻对照京冬8 号增产20.6%;旱地平均单产为8 730 kg/hm2,比相邻对照长6878 增产5.6%。2009 年参加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旱地品比试验,平均单产达到2 785.5 kg/hm2,比对照长6878 增产9.2%,居第2 位。2010—2011 年参加了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区域试验(表1),2010 年平均单产为3 000 kg/hm2,较对照晋麦47 号增产18.6%,居第1 位;2011 年平均单产为3 417 kg/hm2,较对照晋麦47 号增产9.6%,居第3 位。2011 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3 198 kg/hm2,比对照晋麦47 号增产9.5%,居第3 位。

可以看出,长8744 不论在丰水年还是在特殊干旱年,其丰产性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

表1 长8744 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2.4 稳产适应性

对区试结果进行稳产性和适应性[5-9]分析(表1)可知,2 a 区试中所有试点均增产,增产点率达100%;高稳系数分别为72.59 和68.89,均为参试品种中最大;适应度均达100%,为参试品种中适应度最大的品种。生产试验6 点中有5 点次增产,增产点率达83.3%。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较高的稳产性和较强的适应性,适宜于山西省南部和中部冬麦区旱地种植。

2.5 品质特性

2011 年山西省区试统一抽样品质分析,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73%,湿面筋含量34.1%,沉淀值28.5 mL,吸水率59.3%,形成时间3.5 min,稳定时间2.2 min。加工后面白,出粉率高,商品性好。

2.6 抗旱性

据国家小麦抗旱鉴定单位河南省洛阳农林科学院鉴定,长8744 的抗旱指数为1.000 7,抗旱能力明显好于对照品种西峰20。在山西省旱地区试田间观察记载,抗旱性均为1~2 级(按照全国区试制定的耐旱性5 级记载标准),抗旱性非常突出。

3 讨论

3.1 合理配制杂交组合, 使目标性状基因得以有效组合

长8744 的母本是“十五”期间在山西省中部水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晋麦62 号,该品种具有矮秆、抗冻、抗倒、多穗、丰产等特点,其缺点是穗较小、抗旱性差、成熟较晚。父本98-6160 具有抗旱、大穗、多花多实、综合性状好等优点,其缺点是穗数偏少。在“性状互补”这一理论基础下,2个亲本的组配使该组合具有较强优势,选育出的长8744 聚合了2 个亲本的优良基因,使抗旱、抗冻、高产、稳产、抗倒等优良基因在较高层次上得到重组,从而使长8744 实现了抗旱性与丰产性的统一。

3.2 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提高了品种适应性

长8744 的选育是根据生态育种学原理,育种早代(F1~F4)在水、旱2 种环境条件下同时或交叉选育,为抗旱与高产等目标性状的表达提供了所需的不同环境条件,实现了主要育种目标性状与选种环境的协调,使杂种基因型的各种潜在遗传特性得以充分表达[1],加大了选择频率,提高了长8744 的适应性。

3.3 采用高代测产与选穗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了品种的产量潜力、稳定性和综合农艺性状

长8744 早代采用系谱法进行单株选择,使优势群体得到了有效选择。在具有优势群体的基础上,F6~F9进行测产、选穗、田间农艺性状和室内籽粒性状综合考察,在不同年型下选择产量高、穗大、综合农艺性状和籽粒商品性好的穗系,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品种的产量潜力、稳定性和综合农艺性状。

[1]孙美荣,李岩华,张俊灵,等.水旱交叉选育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9,14(4):7-11.

[2]李岩华,孙美荣,张俊灵,等.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3 号的选育[J].小麦研究,2002,23(4):12-14.

[3]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等.超高产晋麦62 的选育报告[J].作物杂志,2001(4):41-42.

[4]张俊灵,孙美荣,张东旭,等.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 [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3):217-220,224.

[5]张俊灵,孙美荣,李岩华,等.小麦新品种长4738 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7):9-11.

[6]郝晓芬,王节之,王根全,等.谷子新品种长生07 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5):1-3.

[7]曹廷杰,胡铁柱,王西成,等.河南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10(8):14-15,19.

[8]余新春,鲁伟林,夏明聪,等.高稳系数法在杂交粳稻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评价中的应用[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5):81-83.

[9]张正,崔宏亮,王振华,等.胡麻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3):39-40.

猜你喜欢

稳产旱地丰产
建湖县供电公司护航“菜篮子”稳产保供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