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时报》的发展与国际传播特点

2012-12-21赵瑞琦

中国记者 2012年6期
关键词:发行量时报报纸

□ 文/赵瑞琦

《印度时报》的发展与国际传播特点

□ 文/赵瑞琦

影响力决定传播力,《印度时报》庞大的受众群和代表性,使其拥有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其国际报道的倾向性与其他因素一起,影响着印度国民对外部世界的观感、态度和行为。

《印度时报》在印度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它是目前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英文对开日报,有超过300万的日发行量和千余万的读者群;同时,《印度时报》的网络版得益于与门户网站的合作,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报纸网站点击量。

在印度报界首屈一指

尽管印度仍是一个并不富裕且存在大量不识字人群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报纸读者群。尤其是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以及总体的互联网普及率仍然很低(目前仅有150万家庭用户、覆盖1300万人)等原因,印度国内的报业市场很繁荣,增速依然较快。2009年,在世界遭遇金融危机,全球报纸日发行量下降的情况下,印度报纸的日发行量依然增长至1.1亿份,读者数量超过2亿人,报业广告增长率达到25%。①

目前,印度全国报纸的数量达到创纪录的6万种。发行数量最多的日报是印地文报纸,有2600多种,英文报纸有400多种。然而,尽管没有数量优势,但在印度社会政治生活中,英文报纸的地位却要高很多,英文媒体对印度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舆论影响力。在这其中,《印度时报》的影响力首屈一指。它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2008年,该报报道称,经印度发行检查局(the 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India))证实,其超过314万的发行量是英文日报中最大的,在世界上所有语种报纸的发行量中位居第八。2010年,该报日平均发行量已经达到343万份。《印度时报》读者主要为知识分子、商人、官员等社会主流阶层。报纸每日出12~20版,广告占50%到70%之间。

《印度时报》的网络版是英文报纸中点击量最大的。《印度时报》网络版与门户网站合作,向登录用户提供其他新闻网站没有的新闻信息。根据美国互联网流量跟踪分析公司ComScore的数据,2009年5月,《印度时报》网络的访问量接近1亿6千万次,是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英文报纸网址,超过《纽约时报》《太阳报》《华盛顿邮报》《每日邮报》和《今日美国》。②

《印度时报》的扩张能力也不容小觑。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腹地广大,有能力跨越省界的报纸比例不高,所以地方特色报、方言报,多能独霸一方。近几年来,由于外资的进入,很多大报开始广泛设置地方版。目前,《印度时报》已经走出传统阵地新德里和孟买这样的大城市,开始在其他城市制作发行地方版本。《印度时报》总部在新德里, 但在全国有8个不同版本,其中只有一个评论版是全国统一版本,其他各版都不相同,不同发行地区可根据当地读者需要设置版面和提供消息。

基础雄厚、影响力不断扩张,给《印度时报》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报的广告收入在印度名列前茅,报社大楼坐落在首都新德里的巴哈杜尔·沙阿·扎法尔街,这里是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印度时报》与其他40余份报纸组成了印度时报报系。

国际传播的特点

印度英文媒体是印度与外部尤其是西方之间联系的一个平台和纽带,它们非常关注国际问题,报纸上的国际新闻就像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信息与价值观借此流通互动。同时,由于印度的政府官员、知识精英及对外交政策有影响力的人士都讲英语,就使得英文媒体对印度外交决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渗透力和舆论影响力。

一、关注美欧和南亚,不太重视亚洲整体。

在《印度时报》的国际新闻报道中,现实利益、地理优先性与文化、历史纽带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数量。

鉴于《印度时报》的读者主要是中产阶级及以上的人群,这样的家庭大都有亲人在美国读书;同时,印度服务外包的客户大部分在美国;再者,一段时间以来,美印关系颇为融洽。这样,三管齐下,美国受到了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多的关注,有关美国的内容占据了国际版发稿量的第一名。

印度自身所在的南亚一直比其他地区受到更多关注。然而,《印度时报》对于亚洲整体的关注仍嫌不够。其实,这也是亚洲媒体的一个共同点:近些年来,尽管网络化的粘性使亚洲国家间的互动越来越密切,但是,各国的媒体对彼此的关注度并不高。2008年,一项针对亚洲国家主要报纸的调查显示,《印度时报》事关美国的新闻发稿量与亚洲(包括中东)的发稿量相当。③

二、为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制造有利舆论。

近些年来,得益于迅猛发展的经济和有利的国际格局,印度想成为全球性大国的愿望更加迫切。资本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合谋得到了传媒力量的支持:在《印度时报》上,对大国身份的诉求,既是“政治正确”,更是一种报道和解释框架。

2008年10月28日,《印度时报》公布了印度总审计署一份最新调查报告。该报告措辞空前严厉,指出印度空军的飞行员培训体系和防空系统建设“漏洞百出”,根本无法满足保卫领空的要求。《印度时报》发问:“面对两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国与随时可能爆发的边境冲突,国防部的人却整天忙着查缺补漏;这不能不让公众怀疑,我们的军队真的准备好了吗?”《印度时报》是主流英文媒体的风向标,它的“忧天”引来众多“杞人”,纷纷指责国防部门懈怠。面对如此舆论压力,印度国防部长承认,军方之所以在装备更新上裹足不前,主要是因为政府不肯提供足够的经费。④

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这样,不管是主观有意还是客观有利,《印度时报》都成了扩充军备者的同谋,通过制造舆论,助力印度打造一副钢铁骨架。

三、重视对华报道,但存在偏见。

中国是最受亚洲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中国经济30多年迅猛发展的结果。而因为地理相邻、历史恩怨和地缘政治等原因,印度媒体更是非常关注中国、重视对华报道。进入21世纪,面对中印同时崛起的局面,印度国内出现了一种同中国“较劲”的心态,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中国成了印度英文主流媒体“最敏感的神经”,它们争相挖掘中国新闻,以保持竞争力。

在对华报道方面,《印度时报》又走在了前面,它是最早派出驻华记者的印度媒体。⑤近些年来,事关中国的稿件数量一直稳居该报国际新闻版第二的位置。同时,印度关于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也多出自《印度时报》及其他一些英文主流媒体。

然而,尽管《印度时报》在报道国内容易引起公共生活矛盾恶化的问题时,偏见较少,且总是三思而行,⑥但是,在对新闻华报道上,它却与某些不入流的印度媒体一样,以追求耸人听闻为能事,诸如“中印边界爆发流血冲突”和“要10天内封杀中国手机”等有明显事实差错的假消息,始作俑者都是《印度时报》。

另外,经济利益的考量也在推波助澜。印度的媒体多为私营,依靠广告维持生存,点击率、收视率、发行量是媒体生存之本。为此,许多媒体不惜代价,千方百计地在首发新闻、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方面赢得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中国话题自然成了印度媒体吸引公众眼球、占领新闻市场的一招撒手锏。对此,BBC曾经一针见血地评价道:“任何一家印度主流媒体,如果一期没有几条重要的中国新闻压阵,就很难拿出手。⑦

经济利益当前,职业道德退位。有时,《印度时报》明知是虚假新闻,依旧照发不误。譬如,在接到“中印边界发生流血冲突”的消息后,编辑打电话到国防部核实。国防部称绝无此事,纯属谣言。但《印度时报》前线记者认为新闻可靠,后方编辑也觉得事情重大,即便不实,也能制造轰动效应,于是坚持刊发该条新闻。看来,为了提高发行量,该报也存在不惜把严肃的硬新闻当作可以炒作的娱乐软新闻来对待。

如此,在《印度时报》的对华报道中,就形成了一种迎合某些利益集团特殊需要的结构性谎言。实际上,近些年来,以《印度时报》为首的主流英文媒体已经形成了如下的对华报道模式:首先寻找中印关系中的敏感话题,然后某家媒体捕风捉影在头版头条进行报道,接着其他媒体跟风炒作,短时间内这些虚假新闻形成强势影响舆论,最后官方察觉事态的严重性后出面澄清。⑧幸运的是,两国政府对双方的真实态势和方向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政府间的互动与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并不重合。

【注释】

①《人民日报》:《印度报业“老大”地位难撼动》,转引自《新闻实践》,2011年1月

②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Times_of_India

③ 崔英宰:在“在亚洲新闻媒体中描述亚洲国家:网络分析”,2008 第六届亚洲传媒论坛——国家形象传播论文集

④《印度空军日常坠机超700架 雷达难挡空中入侵》,《青年参考》,转引自新华网

⑤ 梁建平:《立足竞争——印度报业管窥》,《新闻与写作》,2001年第8期。2008年,《印度斯坦时报》撤销了驻俄罗斯的记者站,换到了中国。

⑥ Ashutosh Varshney ,Ethnic Conflict and Civil Society,India and Beyond, World Politics 53.3 (2001) 362-398

⑦ 郑保卫、覃敏:《从印度媒体的对华报道看虚假新闻的“传播力量”》,《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期

⑧ 同上。

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09*ZD012”的阶段性成果)

编 辑 吴长伟 mailv@xinhuanet.com

猜你喜欢

发行量时报报纸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报纸
世界新闻纸持续减产
外汇储备增加并不必然引致货币发行量增大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日本新闻纸持续减产
长风破浪会有时——2016年《中国老区建设》发行量稳中有升
潮流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