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日本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

2012-12-18秋吉久纪夫作滨田麻矢译贺桂梅校

新文学评论 2012年1期
关键词:艾青九州诗集

◆ 秋吉久纪夫作 滨田麻矢译 贺桂梅校

我与日本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

◆ 秋吉久纪夫①作 滨田麻矢译 贺桂梅校

我报告的题目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在日本”。这个题目听起来有点大也有点夸张,其实我只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求学时期,日本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些情况。

我进入九州大学法文学部的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是日本战败四年后的1949年。那年4月,九州大学的法文学部开始被分为法学部、经济学部和文学部。两个月后,日本进行了六三学制改革,全国开始施行新的大学制度。

我刚刚入学那年的4月28日,就召开了第四届九州大学中国学会。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当时觉得很紧张。在当时的会场上,只有三个学生,而且都是新生,就是中国历史专业的菊池英夫君、中国哲学专业的濑户口择雄君,还有中国文学专业的我。

这一年,也就是我第一次参加九州大学中国学会的1949年的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一个月的22日,在东京的学士院会馆里,创立了日本中国学会。

日本中国学会开创时期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者,当然都不是战后才开始研究中国的,而是在战争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涯。他们是在日本军队全力以赴、高举太阳旗侵略中国大陆的时候,把现代中国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在当时的环境里,免不了多多少少地沾染着战时的色调。

这是昭和八年(1933年)创立中国文学研究会的一些人的名字:冈崎俊夫、增田涉、松枝茂夫、竹内好、武田泰淳。还有小野忍、饭塚朗、千田九一等先生。他们的研究对象是鲁迅、郭沫若、巴金、丁玲、茅盾、赵树理等等。

比这些人稍年轻的下一代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者,是那些战败后还浸染在战争氛围的中国学世界里,但却反省了以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因而不管不顾地投入中国研究的人。中日战争的时候,他们都当着兵,在世界地图上那些涂着红色的日本占领地区(更不用说中国大陆了),从事着特工队等的残酷工作。日本战败后,他们有的人做了俘虏,在西伯利亚劳改,最终死里逃生;有的在日本国内,被当时的“紧急学徒勤劳动员法”逼着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在军需工厂里从事着最底层的强制性肉体劳动。

从1951年4月开始,修完了新制大学两年教养课程的学生们,晋升到学习专业课程。当时,日本各地的大学纷纷开始创办新的学会、研究会。中国学领域当然也不例外。1月份,九州地区的中国学研究者和九州大学中国学会一起举办了西日本中国语文学会;5月,在九州大学文学部中国关系研究室里,开始了中国文艺座谈会。

最早入学的时候,我的兴趣在《西游记》,那本描写陪着玄奘法师辛苦了17年,从天竺穿过巍峨的山脉,万里迢迢地给唐都长安带来了佛典的孙悟空活动的神怪小说。但1952年年底,很偶然地,我第一次读到了从新中国传进来的诗集。我惊讶于那里面崭新的内容,没想到现代中国有着能写这样作品的诗人。我的全部身心都被那个世界吸引了。

无论是刚刚战败时期的日本社会,还是中国社会所经历的中日战争、国共国内战争,以及反右派运动,在这些没完没了的社会动荡中,宝贵的文献资料常常被故意地扔弃、烧掉或销毁。我看到的那本诗集,就是在这样的混乱时期,偶然到达日本的一本书。那本诗集是《新文学选集》第二辑中的《艾青选集》,北京开明书店1952年的再版本。初版是前一年的1951年7月。编辑是很有名的作家茅盾。一共234页,纸质非常粗糙、印刷也很简陋的那种书。价钱是中国原定价9800元,当时值日元290元。在日本销售这本书的地方是东京神田的国际书店。

艾青这个诗人,1996年5月86岁时去世了。他死前3年,1993年9月12日,在北京他的家里,我拜访过他。见他之后的第二个月即十月的9日、10日、11日,我从北京坐火车到他的故乡浙江省钱塘江上游、金华县畈田蒋村访问。1998年8月,我去了艾青留法时期巴黎的旧居,巴黎第六区欧德翁欧洲剧院附近的里斯本旅行社。彼时他在圣杰克街61号的餐馆打工,在蒙巴纳斯大街学画。

艾青是1910年浙江省金华县一个地主家庭出生的画家。他就读的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的校长1929年推荐他去巴黎留学三年。当时艾青读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兰波、凡尔哈伦、阿波利奈尔等人的作品。他很仔细地阅读这些人作品的法文版。1931年,日本军侵入中国东北地区的奉天(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艾青马上加入在巴黎组织的“世界反帝大同盟”。从第二年即1932年的1月,他开始写诗,并向在中国已经颇有历史的文艺杂志《北斗》投稿。这年2月,他从马赛坐船回国,在上海活动。但7月12日的晚上,在法租界的西门路,一个国民党的间谍揭发了他,他被以紧急犯罪法突然遭到非法逮捕,并被判处6年徒刑,关在上海第二特区法院的看守所里。1934年10月,被送至苏州反省院。1935年10月,经过3年3个月的刑期后,他被释放了。

1937年7月12日,中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去了武汉。第二年,在山西省开办的民族革命大学里当教师。当时他写作了那首让我惊讶的诗:《手推车》。

1952年读到这首诗之后,我立即开始着手翻译这首作品。我念一念我翻译的这首诗: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作)

我刚刚读到《艾青选集》的时候,很偶然地知道我的朋友的朋友、一个社会党议员,有机会去北京。于是,我托这个朋友把我写的一封信,转交给住在北京的诗人臧克家先生。为什么我认识臧克家呢?因为他是当时刚刚创刊的《诗刊》杂志的编辑发行人。我意外地可以直接与臧克家先生联系。有了他的介绍,新发行的文学杂志、新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都纷纷地寄到我这里来了。就这样,我对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眼光,渐渐地带有了专业性。

正是在这个时候吧,有一天,目加田诚先生②要我到他的办公室去谈话。老师说:“我的研究范围是古典,不是现代文学,东京大学的小野忍教授是我大学时代的朋友,研究现代文学专业,你务必去东京拜访他。”所以我很快就到了东京,找到了小野忍先生在杉并区桃井的家。

小野先生早在战后的1947年4月,就发表了《关于茅盾的〈腐蚀〉》,论文刊载在《随笔中国》第一号上;1949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抗战前后的长篇小说》发表在《中国研究》第九号上;1951年9月,《赵树理》发表在《近代文学》第六号上。而且在当时,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研究室以小野忍先生为中心,也包括小野忍先生的学生们,早已热心地开始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研究鲁迅的有尾上兼英、伊藤敬一、桧山久雄、丸山昇、木山英雄等先生,研究茅盾的有高田昭二先生,研究郁达夫的有伊藤虎丸先生,研究胡适的有竹田晃先生,还有研究闻一多的佐藤保先生。

在这样的潮流里面,1953年5月23—24日两天,在大分大学的大会上创立了九州中国学会。也正是在那一年,目加田诚老师告诉我,有人成立了现代中国学会。我马上和我的朋友樋口进君一起参加了。那时候,樋口进已经开始研究中国现代作家周作人、巴金、赵树理。

我第一次在学会上做报告,是1953年4月第十二届文艺座谈会上的事。我报告的题目是《艾青的乡愁》,地点是福冈市箱崎九州大学校园里三畏阁二楼的里屋。第二年,在1954年2月的座谈会上,我也做了报告,题目是《中国现代诗研究——以艾青为中心》。接着,1956年5月27日,在九州大学举办的九州中国学会上,我发表了《现代中国的诗论》,会议地点还是在箱崎的九州大学讲堂。1961年6月3日,也是在九州中国学会上,我做了《闻捷的诗集〈天山牧歌〉的意义》的报告。

1962年1月,我编译了《中国现代诗集》,作为饭塚书店的《世界现代诗集》的第六卷出版。1962年11月,平凡社出版了中野重治、今村与志雄编辑的《中国现代文学选集》第十九卷(诗、民谣集),里面收入了我翻译的臧克家、田间、李季、闻捷、严阵的诗。1963年10月19日,在法政大学召开的现代中国学会上,我发表了论文《何其芳的诗论》。

又过了一段时间,1964年的5月24日,在宫崎大学召开的九州中国学会上,我跟樋口进君一起发表《试论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从这次发表开始,在同年12月5日庆应大学召开的日本中国学会上、第二年(1965年)7月2日九州大学召开的现代中国学会上、1965年10月23日冈山大学召开的日本中国学会上,我们两人一起,围绕着现代中国文学的课题共同发表了两个人的研究成果。

非常幸运的是,不久(1966年),东京的朋友告诉我们,我们俩被选入为了筹备恢复中日外交关系而组建的中国学术调查团,去中国考察,时间是从7月20日到8月12日。在调查团的九个成员中,中国文学研究者只有我们两人。

说是访问中国,但当时中日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我们不可能从福冈直接去北京。我们先去了东京,因为拿到许可证的访问团在东京集合;然后从东京飞到香港,再从香港到中国内地。我们费了很长时间,走过从香港进入内地的海峡上的铁路轨道。低头往下看的时候,透过枕木可以看到白色海浪翻滚的泡沫。那种感觉非常恐怖。我们很辛苦才到达广州,然后坐飞机到苏州,接着去了杭州、上海、南京,最后到达北京。

就这样,我们好不容易才到了北京,见到了曾从九州大学医学部毕业的郭沫若先生③。也就在那一天,竟然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我们马上就得回国。那是个异常的时代,想起来真是很遗憾。

注释:

①秋吉久纪夫(1930— ),日本福冈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著名中国文学研究者、中国现代诗译者和诗人。著有《近代中国文学运动研究》、《方志敏〈狱中日记〉——其人与诗》、《陈千武论》,出版有诗集《南方河豚之歌》、《天敌》等。专注于中国现代诗歌的日文翻译工作,为冯至、何其芳、卞之琳、穆旦、艾青、戴望舒、阿垅、牛汉、郑敏等编译了诗集。另编译有《精选中国现代诗集》、《亚非诗集》、《越南解放诗集》等。

②目加田诚先生当时是秋吉先生的指导老师——译者注。

③郭沫若曾于1918—1924年间在九州帝国大学的医学部求学——译者注。

(2011年10月7日在日本中国学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恳谈会上的讲演)

猜你喜欢

艾青九州诗集
艾青《我爱这土地》
诗集精选
九州狂舞庆丰收
诗集精选
艾青来了
诗集精选
宫保鸡丁 香辣九州
诗集精选
无题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