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公司传输综合网管系统接入方案

2012-12-10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450007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00048

邮电设计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网管集团公司管理系统

谢 歆,王 鹏 ,笪 钟(.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450007;.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00048)

0 前言

目前,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已建立了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的、提供各类数据长途业务的运营网络。其网管系统通过网元管理层(EML)、网络管理层(NML)及业务管理层(SML)等逻辑分层结构,实现网络集中监视或集中监控管理、网络性能管理与资源优化、网络组织调度、网络故障与配置管理等主要功能,以保证网络高效、可靠、经济和安全运行。运营商间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因此,在建设国际领先的电信网络同时,建设一流的电信支撑管理网,不断提高服务、管理和智能化水平及系统的实效性、灵活性,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对运营商来说,随着电信网络建设与改造的不断深化,建设好网管系统更显重要。

1 综合网管系统的基本内涵

综合网管系统可按多厂商、多层次及多专业综合网管系统3种方式进行建设。

1.1 多厂商综合网管系统

多厂商综合网管系统,是指在某个专业范围内,在多个设备厂商网元管理级、子网管理级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所开发建设的网络层管理系统。在专业网络范围内,多厂商网管系统可实现端到端的设备管理和网络管理。目前,国内所建的网管系统,大多为交换、数据及传输等专业的多厂商综合网管系统。

1.2 多层次综合网管系统

多层次综合网管系统是网络管理功能在逻辑层次上的纵向整合,是在某个专业网络管理级网管系统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业务管理层功能(如建立与运维支撑系统相关的工单、故障单、客服及计费等)。多层次综合网管系统 (如楼宇LAN网管系统及WLAN网管系统等),较适合于管理本地化的、经营范围较小的业务网络。

1.3 多专业综合网管系统

多专业综合网管系统,是指在几个专业或全专业网络范围内,在多个设备厂商网元管理级、子网管理级或网络管理级网管系统的基础上所开发建设的网络层管理系统。多专业综合网管系统需要较长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从业界建设经验来看,一般宜先行建设专业网管系统,在基本满足各专业网络运维管理需要后,再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多专业综合网管系统。

本文只涉及传输专业多厂商综合网管系统,它是进一步实现多专业综合网管系统的基础。

2 传输综合网管系统建设原则

传输综合网管系统建设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标准性。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应符合相关技术体制和标准规定。

b)开放性。系统宜采用开放体系结构的软硬件平台 (如:client/server体系结构、UNIX操作系统及关系型分布式网络数据库)。

c)先进性与易用性平衡。系统宜采用先进的开发平台开发分布式、高性能和可伸缩的应用系统,并注重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且功能齐全、操作性好。

d)独立性与互连性兼具。系统可作为1个独立的系统对传输网络实施管理,接口宜采用开放的标准化协议 (如目前广泛支持的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CORBA)),以便于接口的互联互通。

e)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兼具。系统与厂商网管系统间的接口应是相对稳定的,不能随网管系统版本的频繁升级而更改原协议和模型,且系统接口及硬件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f)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通过数据、服务器及程序可靠性的有效措施,能保证系统持续可靠地提供网管业务。

g)经济性。系统通过其扩展性,能有效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3 多厂商网管系统接入方案与应用

3.1 接入方案

省(自治区)传输网多厂商综合网管系统接入集团公司综合管理系统有以下3种方案。

3.1.1从省内传输综合网管接入

省内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已开发建设了各厂商网管的采集层接口,集团公司综合网管系统可从其采集层接口直接接入。

采集层是指省内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针对各厂商开发的配置、告警、性能信息交互模块,在厂商网元级管理系统(EMS)北向接口上报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了类TMF814的封装。采集层可在接收到EMS上报的信息后,分别向省内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和集团公司综合网管系统等多个上层网络级网管系统分发。

该方案的优点是:能有效利用已有信息采集机制;可减少各厂商EMS北向接口许可(License)采购。

该方案存在以下缺点及可能隐患。

a)增加了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入集团公司综合网管系统的适配开发工作。由于各省综合网管系统的采集层并未屏蔽厂商间的接口差异,仅在透传基础上进行了类TMF814的封装,因此对集团公司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接入来说,除了开发厂商EMS接口的适配外,还需开发省网管系统采集层的封装适配。

b)省综合网管系统采集层正常与否,将影响到集团公司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使用。

c)省综合网管系统采集层分发机制是否能正确、准时、无遗漏地传递到集团公司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d)省综合网管系统采集层的修改和升级将会影响到集团公司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届时与省综合网管系统采集层适配的模块也需进行调整。

3.1.2从厂商EMS接入

通过在厂商EMS上安装北向接口并与集团公司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上的接口适配模块相连,即可完成对EMS配置、告警、性能等信息的获取,并支持上层网络级网管系统的特定指令,完成告警同步、EMS通断等特定操作。

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信息传递直接、准确、有效,接口适配模块通用性较佳及信息交互可控;主要缺点及可能隐患是:对某些厂商需增加接口License;某些大数据量信息交互时,可能会影响到省内综合网管系统的运行。

3.1.3从已建厂商子网级管理系统的网管接入

目前,从厂商子网管理系统和从网元管理系统上获取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厂商子网管理系统与综合网管系统连接的经验也还不多。这一方面需要综合网管系统的开发商重新开发针对厂商子网管理系统的接口适配器,但开发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另一方面,在综合网管系统与网元管理器间多出一个设备厂商的子网级管理系统。若子网管理系统运行效率低或与网元管理系统的连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综合网管系统的管理效率,且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问题的处理和责任的划分都较难以界定。

3.2 接入方案的应用

以下以中国电信WDM系统传输综合网管为例,介绍不同接入方式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3.2.1从省内传输综合网管系统接入

对于涉及设备厂商、系统较多、网络较复杂的有关省份,建议采用从省内传输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入方案。

广东电信已在全省范围内建成了统一的传输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了对一干省内段、二干及本地网骨干、汇接和接入层传输网络的全程监控管理,并将WDM、SDH、MSTP等所有网络类型和业务融合到了省级的传输网络管理平台中。

广东电信全省统一的传输网络管理平台,基本上屏蔽了各厂商网管间的差异。从管理平台中获取的数据,符合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及集团公司和省级对传输网络管理的总体架构和模式。

广东电信传输网络管理平台能提供标准的CORBA接口,其模型符合集团公司关于网络管理系统统一接口的规范要求。为实现对全省范围内所有干线的统一管理,一干WDM系统的省内段就是通过该接口与集团公司WDM网络管理系统接口实现数据同步和共享的。运行实践也验证了该接口方式所具有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优势。

广东电信传输网络管理平台已通过该接口方式实现了与各厂商网管系统的接口连接。但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由于二干WDM系统EMS提供的单license接口方式存在着EMS北向接口吊死现象,因此会经常对厂商的接口服务进行重启;加之二干网络规模较大,就更增加了厂商网管系统的负担。若因此对厂商EMS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不仅会影响到依赖厂商网管开展的日常维护工作,还会影响到省级网管的应用及集团公司WDM系统的正常接入。

对于上述问题,可采用以下2种方案加以解决,但其效果存在着明显差异。一是采用直接从厂商EMS接入集团公司WDM综合网管系统方案。当该方案出现系统故障、网络调整或厂商接口升级时,省层面除分别协调各厂商外,还需协调集团公司WDM综合网管系统开发商;二是采用直接从省级网管系统接入方案。当该方案出现网络调整或厂商接口升级时,可直接由集团公司WDM综合网管系统开发厂商与省级网管开发厂商进行协商,从而大大降低了协调和管理工作量。

对于个别厂商(如LUCENT等)明确表示同一套EMS上不建议加载多license、技术层面不保证厂商EMS正常运行时,若采用直接从各厂商EMS接入方案,省级网管和集团公司WDM网管只能接入1个,因此更有必要采用从省级网管采集层进行接入方案。

另外,从省级传输网管系统接入集团公司综合网管系统的方案,在广东电信其他项目(如省集中告警系统及广州市大客户网管系统等)中也已得到了应用。

3.2.2从厂商EMS接入

对于除广东电信外的其他省公司,由于涉及传输系统和设备厂商较少,采用直接从厂商EMS接入方案不仅易于操作,信息传递也更为直接、准确、有效。

4 关于标准化接口规范的制定

4.1 接口规范的作用

虽然目前所有厂商的北向接口都采用TMF814版本的CORBA接口规范,但因TMF814并没有对设备配置信息模型、信息含义等作出具体规定,因此各厂商在北向接口上报的配置、告警、性能信息表述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电信运营商的传输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曾多次因厂商网管北向接口上报信息新格式、新标示、新设备、新板卡的使用,造成配置信息模型等变化,影响了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对告警和性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导致了综合网管系统集成商对接口采集适配器的改造。这不仅影响了传输系统的接入效率,还增加了综合网管系统的资金投入。

因此,电信运营商需制定统一的厂商接口规范。接口规范在功能上定义规范出各厂商北向接口协议和模型的实现,以消除厂商间的版本差异。实施规范接口能有效地降低版本频繁变动带来的调整工作。按照统一接口规范要求不同厂商的北向接口,可更好地发挥综合网管系统优势,省去综合网管系统对各厂商接口的适配开发和接口符合性测试,从而加快新建干线工程纳入综合网管系统集中监控的进度。

4.2 规范方案的制定发布实施

接口规范由综合网管系统开发商在已有TMF 814标准的基础上,总结运营商网内各传输设备厂商北向接口的差异,完成包括以TMF 814为蓝本的北向接口扩充规范的制定。规范内容包括总体介绍、功能点描述、业务和数据模型及idl定义等。规范制定应由起草规范草案、征求各厂商意见并反馈修改、评审发布等阶段组成。规范发布后,各厂商应按照规范统一接口。

4.3 接口规范对厂商接口开发要求

接口统一规范实施后,将改变现接口开发模式。现接口开发属“一对多”模式,由综合网管系统开发商根据各厂商接口的不同逐个对适配模式进行接口开发,不但周期长,还因需大量厂商配合增加不必要的工程成本。统一版本后,接口开发将变成“多对一”模式,各设备厂商在新建干线或升级干线版本中开发统一接口规范,实现配置、告警及性能模块的全部功能,并根据统一接口规范的信息和数据模型,完成配置、告警、性能的统一映射及内部的单元和集成测试。规范的推出,将促进干线传输设备厂商北向接口在TMF 814基本标准基础上的全面规范和统一。

5 结束语

电信运营商依照上述原则,并结合自身网络状况、网管能力及维护管理体制,能很容易地判断出需采用何种传输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入方式。目前,专业网管系统的建设尚不健全、物理尚未集中、网管水平还较落后,应将重点投放到建设专业网管系统及完善运维管理体制上,并在建设专业网管的同时兼顾多专业综合网管系统平台的需求。

[1]YDN 037-1997同步数字体系(SDH)管理网管理功能、ECC和Q3接口协议栈规范[S/OL].[2011-02-10].http://www.docin.com/p-79 731101.html#documentinfo.

[2]YD/T 5179-2009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验收规范[S/OL].[2011-02-10].http://www.bzsoso.com/standard/Soft/TXXYBZ/2011/03/02/13 1137.html.

猜你喜欢

网管集团公司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在线评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SDN 网络管理关键技术应用分析与改进思路
关于国家控股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析
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分析
H5 智联韵动版
北京市中小学网管教师培训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