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运动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2-12-06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阳光体育

喻 坚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0)

从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以来,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广泛地开展。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科研论文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方便我国学者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的了解和把握。本文力图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能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1 当前阳光体育运动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关于“阳光体育运动”含义、特征和价值研究

1.1.1 阳光体育的含义

当前学界一般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学校体育活动,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最终目标。覃小菊[1](2009)从国家长远发展的层面,把“阳光体育运动界定为是新时期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面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是加强我国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它主要是以青少年为实施对象”。但遗憾的是,类似这样的概念界定显然过于笼统,而且只是对中央文件的“复述”与“解读”。

刘小俊[2](2009)认为,阳光体育运动是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培养学生具有主动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行为,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饶平[3]等(2011)从另外一个角度认为,阳光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形态。阳光体育运动是休闲体育的校园形态。

综上所述,当前学界虽然对“阳光体育运动”这一事物已经有着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概念的把握上仍比较模糊,并没有说明阳光体育较之其他形式的体育运动的特殊性。特别指出的是,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厘清阳光体育运动与一般学校体育工作的区别、阳光体育运动的范畴、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等问题。

1.1.2 阳光体育运动的特征

与其他体育形式向比较,阳光体育运动具有极为鲜明的特点。黄祖林[4](2008)认为,“阳光体育”的特征是:参与群体全面扩大;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运动参与的主动性,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使体育活动终身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笔者认为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特征,由于其范畴的不确定,因而目前很难准确、全面地描述其特征,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1.3 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首先是一项“国家工程”,对国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例如,梁金辉[5](2011)等人就认为,阳光体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提升个体的人力资本存量;还可以提高政府体育财政的支出效用。但也有学者认为,阳光体育更为根本的是关乎“人”的发展的活动。刘海元等人[6](2007)就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将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深化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它是中国学校体育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次价值取向的扭转。杨芳[7](2009)等人也认为,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除了学生的体质健康,还应包括更加广阔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喻坚[8](2009)认为,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给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应以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中心,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全过程中,应时刻将增进学生各方面的健康贯穿其中,能够较好抵制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了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而对于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则关注得很少,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局限性。

1.2 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研究

1.2.1 经费短缺、场地器材设施匮乏

有关体育经费短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匮乏,而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研究是比较多,其研究成果也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例如,肖丽[9](2009)认为,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总体严重不足,致使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比较短缺,不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是阻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正常开展的因素之一。王怀虎[10]等(2009)也指出,由于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从而导致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严重短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场地狭小,甚至没有,难以满足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需要。

1.2.2 体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中小学体育教师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之一,这是学界所达成的普遍共识。但现实所表明的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熊扬名[11](2011)、杨小帆[12]等(2009)认为,在实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中,中小学体育师资不足是主要障碍因素之一。丛洪岩[13]等人(2010)指出,我国现有约50万中小学体育教师,很难满足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要求,尤其是在小学1-2级开设四节体育课后,象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小学都无法做到开足体育课,可想而知全国的其它地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情况。从总体来看,全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的问题则是质量的严重低下。

1.2.3 应试教育取向的制约

应试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的“体制性顽疾”,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徐英微[14](2009)、梁立启[15](2009)等人指出,应试教育像一座几乎无法翻越的大山,阻挡在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前面。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学校领导和教师支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人,分别占到23.5%,22.3%。而有36.3%的人认为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健身跑可有可无,有54.02%的人反对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他们的理由是,目前各个中小学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就是升学率,各学校之间为了升学率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小学学生除去休息时间以外,几乎都是在应对各项学习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阳光体育运动。可见,课业负担过重导致我国中小学生缺乏健身意识,是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国内学者也做了大量的对策性研究。经归纳主要从政策环境、发展规划、资金、人才保障和其它对策等方面,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相关对策于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起到了较好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献较丰富,在此不作累述。

1.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大多数学者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已提出了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张鹏飞等人[16](2009)在研究建构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时认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根本保证应该是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相关法规及体制,它的关键是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校内外体育活动是否搞好为目标;它的基础是对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它的导向是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纳入到学校考核内容中去;它的核心是逐步建立起学校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规章制度及评价体制。王涛[17](2009)则提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首先是转变思想观念、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其次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师资;再次是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等。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段黔冰[18](2011)认为,突出“针对性”应当是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工作的关键;协同体育项目与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是硬件建设的中心;完善相关的体育保障制度,提升执行力度是重点;健全激励机制,缩小行为动机与参与现状“剪刀差”是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条件保障的核心。

以上的研究虽然对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具有价值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较少,既没有在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做理论上系统阐述,也没有做实证分析,只是把相关文件做了归纳解释。

2 阳光体育运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从总体上看,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存在着对对策研究比较重视,对阳光体育运动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忽视的现象,由此产生了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阳光体育运动实际发展需要,而且这种现象吁越来越来显得十分突出,并且出现了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性研究立论不实,论证不系统,不充分、缺乏逻辑性和立论色彩。比较典型的就是,我们在研究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时,其研究手段和方法基本上都套用学校体育的概念模式,而较少有针对阳光体育运动本身的内涵、外延等方面的全面阐述。特别是有关学校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的联系和区别,未能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等。此外,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研究整体缺乏进行系统论述。

可以肯定,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如果不弄清楚,必将使我们在实践中陷入学校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难以区分泥潭,甚至出现阳光体育运动代替学校体育或学校体育代替阳光体育运动的误区,从而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无法实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有的价值。

显然,由于目前阳光体育运动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原因,尽管各地区有大量针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成果,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在我们以往研究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借鉴”和“套用”学校体育对策研究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整体缺乏新意。从而,导致有关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其研究成果均大同小异。

其次,由于研究者过多地关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项目、作用、意义以及体系内部项目的构建等,特别是对各地区是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尤其较多。所以,研究者们普遍忽视了有关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课程,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其他课程体制改革等外部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研究。

第三,阳光体育运动理论构建少,具体实施研究多。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迫切需要从5年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践中提炼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观点,来构建一系列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理论体系。特别是有关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长效机制等方面的理论构建研究显得十分紧迫。

与此同时,还必须对构建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理论体系和模式,比如开展长效机制的理论体系和建立阳光体育运动推广模式等,在实践中反反复复地经过较长时间地不断修正和不断加以完善。最后,使其成为建立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制度性、规范性,机制性理论体系和模式。只要这样,才能使构建的阳光体育运动理论体系和模式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从而使我们尽快走出目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停滞不前的困境,使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走向一个更高层次。

第四,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创新较少,重复较多。由于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存在一些问题。普遍缺乏“研究问题”,然而研究问题则处于科学研究的核心地位,没有研究问题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好的研究成果。比如,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对策的研究,一般按照“现状——对策”的研究范式,多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上,而对问题研究不够深入,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人低水平重复研究阳光体育运动的某一个问题,而真正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优化研究比较缺乏。

同时,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时,由于研究者自身缺乏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变化的系统跟踪研究,使得某些对策和建议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而且部分对策简单照搬学校体育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因而,即使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也缺乏创新性和有效性。

总之,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研究成果,由于缺乏有高度和深度的理论研究支撑。可以说,至今还没有提出有一定高度和深度具有理论依据和实践根据的看法和观点。因而也就无法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观点,当然也就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体系。这也是当前阳光体育运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3 展望

首先,必须加强阳光体育理论体系生成研究。在以往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是“借鉴”学校体育的理论研究成果,把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重点往往放在怎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上,或者是关注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如何来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上。相对而言,对目前阳光体育运动理论体系结构和这种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如何随着整个学校体育教育和学校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何进行演进和发展等问题的研究,相对来说研究得是比较少的。

事实上,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教学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进行了不断变革,也就是说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对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研究阳光体育运动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国家宏观政策,一定要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刚要》来进行思考,一定要建立一个符合我国教育发展规律的、特别是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规律的、一个能反映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特色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理论体系[19]。只有这样,才使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入一个纵深状态。

其次,必须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推广模式研究。就目前而言,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向纵深发展的因素虽然不少。其中,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模式理论研究滞后就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现实而言,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模式,总体来说模式单一和陈旧,缺乏切实、可行的新的推广模式。再加之中、小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缺乏动力和创新。从全国来看,可以说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效果并不显著。

再次,必须加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发展机制研究。阳光体育运动是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和健康问题,为了彻底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状况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有长效机制的保障,必须加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发展机制研究。否则阳光体育运动就无法完成其历史使命。

值得指出的是,在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发展机制的研究过程中,还必须重视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因为它是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发展机制能否实施的关键所在。就当前而言,学校、社会、家长联动机制不失为目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能有效率运转的长效机制之一。当然,其他的长效发展机制也有其优点。不过所有这些长效发展机制都尚未完全成熟,都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和实践。很显然,只有构建符合我国当代青少年心理特征和体质健康发展规律和中、小学校体育发展规律的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又快又好地发展。

第四,必须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个人自觉研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的实质性变化,其动因的主要方向并不是取决于外因,而是取决于内因。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中,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因此阳光体育运动尽管是一项对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体育锻炼有意义的活动,但是是否得到学生的喜爱,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所以,学生主体的个人自觉,对于正在实施的阳光体育运动来说,其意义重大。

然而,从以往的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研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外因研究,如社会、学校等方面,很少有从内因--学生个人自觉方面作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这无疑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目前学生个人自觉已经成为制约阳光体育运动持续发展下去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学生个人自觉研究,从而了解如何促使学生从现实需求出发,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才能达到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真正目的。

[1]覃少菊.“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3):10-11.

[2]刘小俊.阳光体育内涵与发展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1):25-27.

[3]饶平,将德龙.对阳光体育特征的认识与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2(4):75-78.

[4]黄祖林.从阳光体育内涵与特征审视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9):92-94.

[5]梁金辉,钟理明,赵治治.多维视角下的阳光体育运动及其开展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5):431-433.

[6]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4(8):10-14.

[7]杨芳,高海利.阳光体育运动的局限于思考——由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误区引发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54-56.

[8]喻坚.阳光体育运动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9(6):95-97.

[9]肖丽.阳光体育运动的制约因素及条件保障保证[J].天中学刊,2009,24(5):113-114.

[10]王怀虎,杨芳.甘肃省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12-115.

[11]熊扬名,赵丽萍,沈富春,等.四川省农场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1(3):150-154.

[12]杨小帆,史兵,胡柏平.“阳光体育运动”推进部力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1,18(3):95-97.

[13]丛洪岩,李小伟,刘辉.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其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87-90.

[14]徐英微,张辉.蜀道难——分析开展“阳光体育”所遭遇的社会阻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8(2):78-80.

[15]梁立启,栗霞.阳光体育运动主体不和谐因素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3-5.

[16]张鹏飞.构建“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57-59.

[17]王涛.从“囚徒困境”看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71-73.

[18]段黔冰,王涛,张红坚.四川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75-78.

[19]徐学慧.阳光体育研究述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3):70-73.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阳光体育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体育运动
走,出发!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走在阳光路上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