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与CT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评价

2012-12-01兰春林王爱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6期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道

王 力 兰春林 王爱华

(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梗阻性黄疸症在临床上又被称为阻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小胆管与肝胆管以及肝胆总管发生机械性梗阻而造成[1-2]。梗阻性黄疸可具体分为低位与高位梗阻性黄疸,低位梗阻主要以胰头癌与胆总管癌以及胰腺炎为常见,而高位梗阻多以肝门区肝癌、胆囊癌以及胆管细胞癌为常见。对其采取的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因而对梗阻性黄疸部位的诊断及其对病因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10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CT扫描与MR磁共振扫描,比较二者的准确性与敏感性,现具体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选择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所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08例,其中男71例,女37例,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56.8±1.4)岁。108例患者中,胆管结石60例,肿瘤48例;所有患者又可细分为高位与低位梗阻性黄疸,高位梗阻性黄疸症患者41例,其中胆管细胞癌11例,肝癌10例,胆囊癌12例;汇管区胆道结石8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其中肝总管癌15例,胆道结石52例。

1.2 方法

1.2.1 CT扫描

选择使用PICKER IQ PREMIER CT机,在行CT扫描前,患者需禁食,保持空腹6~7h,在行扫描检查前30min,给予患者使用1%浓度泛影葡胺300mL[3,4],同时需给予患者再辅助服用1%浓度造影剂150mL,扫描步骤需从头部到脚部,扫描层厚为10mm[5],特别需要注意区域如肝胆部位,扫描层厚需控制在3~5mm,起始给予平扫后行增强扫描。

1.2.2 MR扫描

MR机选择使用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GE0.35T(日立公司生产),患者在行扫描检查前,禁水禁食6h,防止出现肠道显影,对胆道的检查出现干扰影响,在检查初始可教导患者行呼吸训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组间对比数据应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2.1 CT与MR扫描均可清晰显示胆管扩张,CT扫描可具体见胆管出现了分支样或圆形变化,MR磁共振扫描显示肝内胆管出现分支状扩张变化,此外,CT扫描可显示肝门区域出现占位性病变,胆囊与胆总管扩张且伴有不同程度胰管扩张,而MR磁共振扫描则能全面显示胆道整体扩张变化情况。

2.2 CT扫描过程中,发现胆囊与胆总管出现阳性结石阴影,有高密度圆形或者不规则样变化呈现,60例胆管结石中,通过CT扫描检测发现率达68.4%,对疾病诊断准确率为82.7%,而MR平扫及增强扫描过程可更准确发现胆管横断直径,其发现率达96.5%,且对疾病诊断准确率达95.3%。二者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体见表1。同时二者在对良性与恶性梗阻诊断率方面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CT与MR扫描诊断准确率比较

表2 CT与MR扫描对良性与恶性梗阻诊断比较

3 讨 论

胆道梗阻性黄疸症是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梗阻性病变若出现恶化,必须采取手术或者行介入治疗[6],因而临床上对梗阻性黄疸症的诊断就显得极为重要,必须对病变位置及良性与恶性进行诊断确认,从而才能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为设计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这也是目前摆在外科与影像科医师面前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7-8]。

本文对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了CT与MR扫描,通过对扫描结果的对比发现,MR扫描对梗阻疾病的发现率达96.5,CT扫描对梗阻疾病的发现率为68.4%,两者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MR扫描达95.3%,而CT扫描仅为82.7%,结果表明,MR扫描在临床对梗阻性黄疸症的诊断要明显优于CT扫描,据相关报道研究,MR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症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在90%~100%,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MR扫描可反映整个胆总管的病变,常规确定梗阻病变位置,提高了梗阻性黄疸的定位与确认,通过观察MR扫描图像,可发现对肿瘤的截断征与双管征都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特别是对梗阻受压征象,MR扫描可清晰呈现,同时通过断层图像的显示,也可将胆道软组织块影以及淋巴转移情况显示,更有助于肿瘤的定位于定性判断,与CT相比优越性较为明显,且对术前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在临床上MR扫描值得推广应用。

[1]Vaishali M.D,Adarwal A.K,Upadhyaya N,et al.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医学核心期刊文摘胃病分册,2005,4(2):233-234.

[2]许建铭,范觉昕,须同禄,等.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2008,6(3):136-137.

[3]Legmann P,Vignaux O,Dousset B,et a1.Pancreatic tumors:comparison of dual—phase helical CT and endoscopic sonpgraphy[J].AJR Am J Roentgenol,1998,170(5):1315-1322.

[4]周存升,孙从,柳澄,等.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5(11):90-95.

[5]邓生德,魏铭,郑生喜,等.优化低场MRCP 技术参数的初步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33(4):235-236.

[6]彭卫军,周康荣,陈财忠,等.磁共振胆道造影在胆道梗阻定位及定性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3(1):197-198.

[7]姜战武,童赛雄.梗阻性黄疸几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评价[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2(8):607-608.

[8]王守安,孙泽民,王海平,等.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胆系多发性结石的临床应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3(12):212-213.

猜你喜欢

梗阻性黄疸胆道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