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临床分析

2012-12-01张福芹王雪青兰春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6期
关键词:活动性消化道溃疡

张福芹 王雪青 兰春林

(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癌肿侵袭消化道血管、贲门黏膜破裂及息肉摘除术后出血等等,在国内发病率高,是消化内科最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传统内科保守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效果,但保守治疗显效时间慢,再发风险高,急性大出血很难控制。最近内镜下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在我院得到广泛的开展,疗效满意。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80例在我院内镜下治疗病例与同期74例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例相比较,研究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80例非静脉曲张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研究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20至79岁不等,平均为43.8岁。出血原因:消化性溃疡大出血54例,其中胃窦部溃疡出血29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例,复合性溃疡1例,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3例;上消化道息肉摘除术后出血6例,胃癌血管侵袭性出血9例。贲门黏膜破裂出血11例。80例患者均出现黑便,伴呕血37例。对照组74例患者,男39例,女35例,年龄21岁至78岁不等,平均为41.9岁。出血原因:消化道溃疡大出血51例,上消化道息肉摘除术后出血11例,胃癌血管侵袭出血6例,贲门黏膜破裂出血6例。研究组与对比组一般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内科保守治疗

74例非静脉曲张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后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象、肝肾功、生化系列,肝炎系列等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腹部彩超、胸片等影像学检查,行禁食水补液支持治疗,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止血剂以及生长抑素止血,胃黏膜保护剂保护胃黏膜等相关治疗,必要时予吸氧输血治疗。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心电血压血氧,详细记录尿量,粪便性状颜色,有无呕血等情况。若48h内血压血红蛋白持续下降,出现大量黑便或大量呕血则转内镜下止血治疗或转外科手术治疗。

1.2.2 内镜治疗

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后行完善相关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行禁食水同时补液、抑酸、止血或必要时输血治疗,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将血红蛋白维持在70g/L以上,凝血象保持正常,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刻在严密监护下进行急诊内镜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心电图检查,若心电图发现严重心律失常或者心肌缺血,应先纠正心脏状态再行内镜治疗,并且术中密切心电血氧血压监护并备好各类抢救药品以及心电除颤仪,术前为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可根据患者情况可予肌肉注射安定5mg以镇静,静脉推注654-2针10mg以解除上消化道肌肉痉挛,便于内镜操作。首先行常规胃镜查清出血情况,找到出血病灶后,先用1∶10000冰冻去甲肾上腺素加0.9%生理盐水多次冲洗病灶,用吸引器吸尽病灶处积血,使视野保持清晰。若发现血管显露性活动性出血,可使用黏膜注射针在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加0.9%生理盐水,通常在出血病灶周围以及裸露的血管旁注射共三到四处,每处可注射0.5至2 mL,直至出血病灶周围黏膜肿大变白,止住出血。若为活动性渗血或者上述方法效果不佳的病例,可用等离子凝固器对出血病灶行电凝治疗,每次电凝持续时间为3至5s,可反复电凝直到止血成功。若为动脉显露喷血者或上述方法效果欠佳的病例,即用止血夹夹闭出血部位,观察五分钟若无出血即可退出内镜,止血夹可以自动脱落,由肠道排出体外。术后继续禁食水、补液支持治疗,继续抑酸、止血及保护胃黏膜治疗,同时密观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压、粪便性状颜色以及血红蛋白量,并根据情况调节用药。若再次出血者可急诊行内镜治疗,治疗后仍有呕血、柏油样粪、血压及血红蛋白持续降低者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

1.2.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行t检验统计,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同期74例内科保守治疗患者即时止血有效49例,即时有效率为66.2%;48h内再次出血12例,继续保守治疗止血成功5例,无效者转内镜止血或转外科治疗;总有效率为72.9%。余25例单纯保守治疗均告无效,转内镜止血治疗或转外科治疗。80例内镜止血治疗的患者中即时止血有效72例,即时有效率为90.0%;48h内再次出血4例,二次内镜止血成功4例;故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8例内镜止血无效转外科治疗。见表1。

表1 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与保守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与保守治疗总有效率为72.9%相比,有显著差异,可见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高,且显效快,术后出血立刻停止,48h内再发风险小,再次行内镜治疗止血成功率高,与单纯保守治疗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

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明确出血病因同时,可通过内镜使用各种治疗措施进行止血,譬如局部撒敷、局部注射药物、电凝止血以及钛夹止血等[1]。目前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方法包括:局部撒敷止血药,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渗血少量的患者,而且止血效果不确定,再出血风险非常高,一般不作为主要止血措施,可作其他止血方法的辅助措施[2];局部注射止血药治疗,这种方法常用于血管裸露的活动性出血,在血管内部或血管旁边注射止血药后,可使局部组织肿大压迫破裂血管使血管闭合收缩,同时可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而止血;电凝止血治疗,适用于活动性的渗血或者小血管的出血,这种方法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引起穿孔的风险小[3];止血夹夹闭治疗,使用金属小钛夹直接夹闭破裂的血管,通常1~2周后肉芽肿形成止血夹自然脱落,适用于血管裸露的活动性出血。综上所述,非静脉血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止血效果佳,再发风险小,操作简单,适合广泛开展。

[1]龚好.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J].胃肠病学,2011,16(6):367-368.

[2]张明.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5):679-680.

[3]艾合买提•热甫海提.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急诊内镜治疗临床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3):377-378.

猜你喜欢

活动性消化道溃疡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变中求恒 稳中求胜——中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大揭秘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都是“溃疡”惹的祸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