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蜂业相关主要寄生蜂

2012-11-28代平礼吴艳艳

中国蜂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寄生蜂小蜂赤眼蜂

代平礼 周 婷 王 强 吴艳艳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农业部授粉昆虫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93)

目前,已报道进行人工繁育并用于害虫防治的寄生蜂有近百种[1,2]。寄生蜂作为天敌在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具有无污染、无残留及经济高效的优点,成为害虫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蜂业相关的主要寄生蜂有寄生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斯氏蜜蜂茧蜂Syntretomorpha szaboi Pap,以及寄生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蜡螟绒茧蜂Apanteles galleriae Wilkinson和蜡螟凹头小蜂Antrocephalus galleriae Subba Rao。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寄生蜂特性和应用,并介绍了养蜂业相关寄生蜂,为蜂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1 寄生蜂生物学特性及利用成功的寄生蜂

1.1 生活习性

寄生蜂一般都是成虫积极地寻找寄主,当发现寄主后,将卵产于体表或体内。幼虫孵化后取食寄主的营养,和寄主共生一段时间后才使寄主死亡。寄生仅仅发生在未成熟阶段,寄生期间不转移寄主,成虫阶段自由生活。

1.2 寄生形式

寄生蜂分成外寄生和内寄生两大类。外寄生是指把卵产在寄主体表,孵化的幼虫从寄主体表取食;内寄生是把卵产在寄主体内,孵化的幼虫取食寄主体内的组织。寄生蜂可寄生于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卵寄生,如赤眼蜂trichogrammatid;幼虫寄生蜂,如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 Boucek;茧寄生蜂,如金小蜂Nasonia;成虫寄生蜂,如小茧蜂braconid;以及幼虫-蛹-成虫寄生蜂,如姬蜂ichneumon。

1.3 营养来源

寄生蜂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幼蜂体内营养积累和成蜂取食两个途径。成蜂取食包括取食寄主和取食非寄主食物两个方面。某些种类的成蜂通过取食寄主来获得生存和生殖所需的营养,但是大部分成蜂需要取食糖类来作为其主要能源,而且糖类对寄生蜂的生存和生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4 国内利用较成功的寄生蜂种类

国内通过人工繁殖利用较成功的寄生蜂种类有:赤眼蜂、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等[3]。

赤眼蜂:赤眼蜂以眼红色而得名,指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昆虫。赤眼蜂科约7属,40种,均为卵寄生,分别以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蜻蜓目、缨翅目、直翅目、广翅目等昆虫卵为寄主。成虫产卵于寄主卵内,幼虫取食卵黄,化蛹,并引起寄主死亡。成虫羽化后咬破寄主卵壳外出自由生活。赤眼蜂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是重要天敌。可利用麦蛾、米蛾、地中海粉螟、粉斑螟、蓖麻蚕、柞蚕、松毛虫等卵大量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

管氏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属肿腿蜂科Bethylidae天牛肿腿蜂属 Scleroderma,是许多钻蛀性害虫(特别是天牛类)幼虫和蛹的体外寄生蜂[4]。其寄主种类很多,初步统计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3个目22科50余种昆虫,其中天牛类寄主占20余种。管氏肿腿蜂以受精的雌蜂在寄主虫瘿上群居越冬,翌年气温达到20℃时出蛰活动,寻找寄主,寄生于蛹或幼虫[5-6]。管氏肿腿蜂广泛应用于林业钻蛀性害虫、药用植物蛀茎害虫、经济作物蛀干害虫和居室害虫的生物防治中。

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周氏啮小蜂属姬小蜂科Eulophidae,寄生率高、繁殖力强,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可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天津、陕西、河北、北京等省市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7]。

丽蚜小蜂:丽蚜小蜂属蚜小蜂科Aphelinidae、恩蚜小蜂属Encarsia,是世界广泛商业化的用于控制温室作物粉虱的寄生蜂。丽蚜小蜂至少寄生于8属15种粉虱。丽蚜小蜂是单寄生、内寄生,在白粉虱成虫前卵期以外的各个虫期都可取食。

2 与养蜂业相关寄生蜂

与蜂业相关的寄生蜂国内已报道有3种,寄生中华蜜蜂的斯氏蜜蜂茧蜂,寄生蜜蜂敌害大蜡螟的蜡螟绒茧蜂和蜡螟凹头小蜂。

2.1 斯氏蜜蜂茧蜂

斯氏蜜蜂茧蜂属姬蜂总科Ichneumonoidea、茧蜂科Braconidae、优茧蜂亚科Euphorinae、蜜蜂茧蜂属Syntretomorpha[8-11]。寄生中蜂蜂群,寄生率可以达20%左右。中蜂被寄生初期无明显症状,待茧蜂幼虫老熟时,可见大量被寄生的蜜蜂离脾,六足紧卧,伏于箱底和箱内壁,巢门偶见,腹部稍大,丧失飞翔能力,螫针不能伸缩,不螫人。中蜂不论蜂群群势强弱,皆被寄生,幼蜂多的蜂群被寄生率高[12,13]。

斯氏蜜蜂茧蜂在贵州省一年发生3代,在9月下旬及l0月上旬,最后一代(3代)的蛹茧在蜂箱裂缝及蜡屑内或箱底泥土内越冬。越冬蛹茧于翌年4月下旬陆续羽化。第1代卵至老熟幼虫历时36~39 d。幼虫老熟时纵贯中蜂腹腔,且中蜂体内仅1头茧蜂幼虫,在蜂箱裂缝或阴僻处及箱底泥土内吐丝结茧化蛹。蛹期为11~13 d。成蜂从茧内羽化后,雌雄蜂即追逐交尾。l~2代雌雄成蜂在箱内可存活30 d以上。中蜂群在向阳处被寄生少,阴湿处被寄生多。雌蜂喜选择10日龄以内的中蜂幼蜂产卵,在每头中蜂体内仅产卵1粒,且多于腹部第2~3节节间膜产人[12]。

防治:避免从斯氏蜜蜂茧蜂分布区引人中蜂蜂群。此蜂在蜂箱裂缝及蜡屑内或箱底泥土内作茧化蛹,故应在4月底羽化之前彻底打扫蜂箱及箱底泥土,清除越冬蛹茧;平时也要经常打扫,适时换箱,反复晒箱;发现成蜂及时扑杀,可减轻危害[12]。

2.2 蜡螟绒茧蜂

蜡螟绒茧蜂属茧蜂科Braconidae、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Apanteles,系大蜡螟和小蜡螟低龄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之一[14]。

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偏爱寄生2~3龄幼虫。蜡螟绒茧蜂对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日龄增大而逐渐下降,通常不寄生5龄幼虫。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可产卵68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蜡螟绒茧蜂可在同一寄主体内产多粒卵,最多时可达11粒,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15]。

2.3 蜡螟凹头小蜂

蜡螟凹头小蜂属小蜂科Chalcididae,截胫小蜂亚科Haltichellinae[14]。

蜡螟凹头小蜂每头雌蜂可产卵25~31粒,其寄生率可达70%左右。蜡螟凹头小蜂在蜡螟幼虫和蛹内完成卵、幼虫、蛹等阶段的发育, 羽化时咬破蜡螟蛹壳前端顶盖而出,寄生蛹壳内留有残存黑色物为小蜂脱的皮[14]。

表1 斯氏蜜蜂茧蜂、蜡螟绒茧蜂和蜡螟凹头小蜂形态鉴别

图1 斯氏蜜蜂茧蜂[17]

图2 蜡螟绒茧蜂[14]

图3 蜡螟凹头小蜂[14]

3 利用蜡螟绒茧蜂和蜡螟凹头小蜂防治大蜡螟

大蜡螟是蜜蜂的重要敌害,幼虫通过钻蛀取食巢脾而危害蜂群。轻者影响蜂群的繁殖力,重者造成蜂群的飞逃。东方蜜蜂较西方蜜蜂受害严重。到目前为止,除了加强饲养管理、人工清除,没有更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利用寄生蜂是防治大蜡螟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饲养大蜡螟技术较成熟,可以人工饲养蜡螟绒茧蜂和蜡螟凹头小蜂,投入到中蜂群以及巢脾贮藏室,有效防治大蜡螟,起到保护东方蜜蜂的作用。在养蜂生产中需区分这三种寄生蜂(表1,图1、图2和图3),切忌混淆[16]。

4 小结

绝大多数寄生蜂都是益虫,是农业、林业、蔬菜、经济动植物害虫防治的有效手段,用寄生蜂防治害虫,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对人畜安全,保持生态平衡,是一实用性很强技术。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需掌握目标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以及寄生蜂的寄生特点等,做到放蜂时机适宜,有的放矢,提高防效。也有一些寄生蜂是害虫,如斯氏蜜蜂茧蜂寄生东方蜜蜂,此类寄生蜂属于害虫,需有效控制。

害虫和益虫都是人为划分的,例如大蜡螟,既是蜜蜂的敌害,也是重要的试验昆虫。对于养蜂业来说,有必要发展蜡螟绒茧蜂防治大蜡螟对蜂群的危害;对于人工饲养大蜡螟作为试验昆虫,就需谨防蜡螟绒茧蜂寄生大蜡螟。因此,控制还是利用寄生蜂,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致谢:感谢湖南农业大学曾爱平教授在蜜蜂寄生蜂方面给予的指导。

[1]李中新,刘玉升.寄生蜂的繁殖与利用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34 (2) : 289-293.

[2]徐学农,王恩东.国外昆虫天敌商品化现状及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 2007, 23(4): 373-382.

[3]严静君,刘后平.中国林木害虫天敌昆虫利用研究进展[J].陕西林业科技, 1995, (2) : 24-28.

[4]萧刚柔,吴坚.防治天牛的有效天敌——管氏肿腿蜂[J].林业科学,(昆虫专辑),1983,81-84.

[5]萧刚柔主编.中国森林昆虫(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1262-1265.

[6]戴建昌,林乃铨.中国林木害虫寄生蜂研究概况[J].昆虫天敌,2000,22(3):116-122.

[7]杨忠岐.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 2004, 20(4): 221-227.

[8]Papp J.Syntretomorpha szaboi,a new genus and species fromTaiwan(Braconidae:Euphofinae)[J].Mushi,1962,36(3):17-20.

[9]Chen X,van Achterberg C.Revision of the subfamily Euphorinae(excluding the tribe Meteorini Cresson) Hymenoptera:Braconidae from China[J].Zool Verb Leiden,l997,313:1-217.

[10]WalkerA K,Joshi N K,Verma S K.The biosystematics of Syntretomorpha szaboi Papp(Hymenoptera:Braconidae:Euphorinae) attacking the Oriental honey bee,Apis cerana Fabricius(Hymenoptera:Apidae),with a review of braconid parasitoids attacking bees[J].Bull Ent Res,1990,80:79-83.

[11]陈学新,何俊华, van Achterberg C,马云.中国优茧蜂亚科研究概况及已知种名录( 膜翅目: 茧蜂科)[J].昆虫分类学报, 2000,22(1):65-70.

[12]曾爱平,游兰韶,周志成,刘新桃,陈绍鹄.斯氏蜜蜂茧蜂的生物学特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3(3):319-320.

[13]张国只,张学峰,曹莉,陈镜华,许再福,韩日畴.广东首次发现寄生于中蜂体内的寄生蜂——斯赞蜜蜂茧蜂[J].中国蜂业,2008,59(3):26.

[14]游兰韶,陈绍鹄,周至宏.贵州省蜂巢害虫大小蜡螟的两种寄生蜂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22(2):164-169.

[15]何建云,肖铁光,宋东宝,肖芬.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 2009, 25(3):200-203.

[16]徐祖荫, 陈绍鹄, 范毓政.中蜂蜂群中三种寄生蜂的特征与识别[J].蜜蜂杂志,1990,(5):6-7.

[17]游兰韶,陈绍鹄.中蜂扁腹茧蜂生物学和防治[J].昆虫知识,1993,30(2):107-111.

猜你喜欢

寄生蜂小蜂赤眼蜂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赤眼蜂培育及防治玉米螟概况简析
榕树与榕小蜂的相爱相杀
鸡嗉子榕小蜂繁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食性关系
瓜实蝇2种蛹寄生蜂生防潜能比较
巧用寄生蜂防控中蜂巢虫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寄生紫薇绒蚧的跳小蜂
寄生蜂适应性生殖行为策略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