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鸟画创作浅谈

2012-11-22丁明

剧影月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填色线描花鸟

■丁明

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原始社会,发展到两汉六朝时已初具规模。花鸟画主要是以描绘动植物为主要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等。从表现技法上,也可分为工笔、大写意、小写意、水墨花鸟、泼墨花鸟、设色花鸟、白描花鸟、没骨花鸟等。花鸟画在造型上着意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来达到表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情感,在技法上,工笔花鸟画更具写实色彩,即造型严谨,风格精丽典雅,而写意花鸟则显笔墨冼练、概括、讲究韵味。本文就花鸟画的工笔与写意创作谈点感想。

工笔画古称“细笔”,相对写意而言,其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澈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在创作上工笔花鸟定稿后,先用墨线勾勒出形象的轮廓,然后上色。上色又有填色和渲染之分。填色是指在勾好线条内染上物体所需的颜色。要强调的是,在填色过程中,不能有损或盖住勾好的线条。工笔画有淡彩和重彩之分。淡彩是先用墨彩的方法把对象画到八九分,然后用淡薄的色彩作渲染,重彩用勾勒勾染的方法,并以矿物质色为主,因用色较为厚重,色感富丽称为重彩。

线描在工笔花鸟画中是绘画的基础也是形象化的语言符号,物体本无线的概念,线是对面的相对而言,是对物体提炼加工而成,花鸟画中的勾勒、双勾、夹叶、点厾等即构成了线描语言符号。线描可以充分体现物体的形态、节奏、韵律,具有艺术的美感,如近现代画家吴昌硕,以石鼓书道线描为衣钵,融入花鸟画中,其作品苍劲古拙、气魄恢宏,齐白石乃以民间母体艺术为基固,以简约粗笔为框架,创作出纯朴丰润、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线描作品。宗炳言,“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工笔画创作要静下心来,善于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要善于通过对季节变化的自然环境中花鸟情态的细致刻画,取得真实生动的效果。我们观宋人花鸟,尺幅之间,大气堂堂,一花一叶,皆能与天地相通。花鸟作品精工而大雅,无一丝人间烟火气息,这与古人作画时保持内心平静清澈、心智专一的虚静心态不无关联。

花鸟画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写意花鸟画的深入发展,到了明末,自徐渭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时已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在这个数千年发展过程中,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产生了吴昌硕、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也出现了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徐悲鸿、陈之佛等一大批中外闻名的花鸟画大家。花鸟画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民族传统特点。写生是指“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点,写意花鸟画包括描绘自然和表现自我两种成分。所谓写意,就是作者在绘画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所谓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贵在神似”都说明了中国画的传神是形似和神似的体现,这需要作者对物象深入体察了解和经过情感体验的结果,也是人性品行臻于完善的体现。

每一个画家都有着不同的气质与素养,面对同一个物象,会有不同的心灵感受,故唐张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花花鸟鸟、一草一木,大千世界是无穷丰富的,画家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这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也是一个画家必须具有的自我文化意识。

一幅优秀的花鸟画作品,其本质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一任激情撞击下的创造,它既反映了对象的本质特征,也表现了画家本人的爱憎和审美评价。写意画往往要求笔简意赅、主题突出,对作品的概括性非常强,简练到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但表现的内容、意义仍然是丰富的。所以要求画家必须有高超的笔墨技巧,必须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去熟悉所描绘的对象,去理解所描绘的对象,这样才能激发画家的情感,画出传神的作品来。

猜你喜欢

填色线描花鸟
写意花鸟
我画我心
填色我最棒
填色我最棒
填色我最棒
填色我最棒
武建亭中国画作品
花鸟卷
王瑜琦?马睿怡?陈若兮等
线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