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大众文化

2012-11-22王善平

剧影月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歌星大众文化时髦

■王善平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大众文化早在大众文化兴起前便为社会所提倡了。我们对艺术理想最激烈的诉求其实不过是对大众文化的呼唤和向往,这一期盼甚至流露在对非大众文化的批判中。大众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早就、一直深深植根在我国各阶层人民的心中,从劳动人民到知识分子对接受这一文化根本不需要任何心理转变,或可说那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一.大众文化越来越多样化

历史的悠久,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的样式越来越多。

远的不论,近代以降,戏剧之后多了电影、电影之后多了电视、电视之后多了电脑、电脑之中又派生出网络。其他样式更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舞厅仍在火爆,练歌房又热了起来;VCD、DVD、MTV组成了家庭影院;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形成了读者群;游戏机室屡禁不止,网吧又吸引了多少青年和少年儿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安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的样式将会越来越多。

二.多样化的大众文化分流了爱好者人群

面对越来越多的大众文化,根据各人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所处环境、年龄个性等因素,自然是“萝卜青菜各人喜爱”。对于接受和感受这样的文化,不是工作和学业,无压力和强迫可言,它有着极大的可选择性和随意性。年纪大的多喜爱戏曲,年纪轻的多喜爱跳舞、唱歌;谈恋爱的喜欢看电影,结了婚可能就喜欢上了家庭影院;懒得跑的可以呆在家里看电视和上网;小女生爱看言情小说,小男生爱泡吧,农民工最爱看武侠小说……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交叉情况、兼有情况,也有兴趣转移现象。

三.大众文化反映着一定的时尚和时髦

前面讲兴趣会转移,兴趣转移除了年龄变化、文化积累的因素外,主要是时尚所然。金庸的武侠小说风靡华人语系之后,琼瑶的言情小说也迷倒一代女生;收音机里听评书曾经是许多人中饭后的必修课,电视里看连续剧也曾是许多家庭晚饭后的主要节目;全国学唱“样板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歌星演唱会从剧场挪到体育馆仍一发不可收;武侠小说畅销时各种盗版如雨后春笋,现如今已成为废品收购站的主要对象。大众文化总有一定的流行性。它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时尚。既是时尚就会成为一种风气,在好奇心、虚荣心的驱使下,有许多人会追这个时尚、赶这个时髦。流行、时髦的东西未必能长久,一个时髦赶过了,又会去赶下一个时髦。

四.政府倡导与舆论导向

近年来,政府对大众文化注意实施“宏观调控”,提出弘扬主旋律、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振兴昆曲、振兴川剧等等口号。应该说在一段时间、一个时期、某个领域、某个地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说提出振兴京剧。国家办了京剧节,中央电视台举办全国电视大奖赛,为此,各地方的政府文化部门必然对剧团予以重视、加大投入;剧团内部更是厉兵秣马、忙得热火朝天。京剧节电视转播,大奖赛连续播出,这确实在一定的圈子内引起的大家的关注,也吸引了一些观众、扩大了观众面,然而,获奖之后的剧目不是门前罗雀车马稀,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问题很简单,现在的京剧观众就是一部分固定人群,人娄也越来越少。该看的都看了,再看没必要,不想看的再好也不看。再说,现在的剧场条件、交通工具、经济收入等因素,使得一般观众觉得不如在家看电视来得既省事又省钱。

舆论导向不容忽视,但这要分两面来说。一面是政府要提倡、要宣传的,能起一定作用,但人们不一定都买这个帐。时下时尚、流行的东西最吸引人,新闻界就会关注,就会去报道。许多人对歌星、影星感兴趣、小报大报都会刊登出这些人的各种消息,甚至是花边新闻。登这类消息的报纸卖的快,卖的快登的更多,看的人也越看越多。如此循环(且不说是恶性循环)。这方面政府也是想调控的。控制版面、加强审查,但收效甚微。报纸的头版未必有人看,娱乐版最吸引读者。有人戏说:流行的未必都是好东西,比如流行性感冒。你再加强预防,过段时间总会再流行一次。

五.每一大众文化都在尽力占有份额和努力扩大疆域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生存环境”,同属大众文化的各个门类都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京剧、川剧等民族戏剧在谋求政府的扶持的同时,送戏下乡、送戏进校园;昆曲成功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话剧编演英雄人物或好人好事,上演“文件戏”;电影院不惜重金购买国外大片;电视剧虽然方兴未艾,横幅剧目广告已挂上了街头;舞厅、歌厅以门票免费招徕顾客;就连当红的歌星、影星也不惜制造新闻来宣传自己。

六.新陈代谢、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弘扬振兴也罢,努力挣扎也罢,时尚流行也罢,从历史的来看,新陈代谢、优胜劣汰总是自然规律。再以戏剧而论,参军戏、元曲、明传奇、昆曲,包括京剧,没有哪个是长盛不衰的。当然,这其中有承传和蜕变。那么,这就是前面说的,适者生存。每一个门类,特别是古老的剧种,就应该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新的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看清自己长处和局限,争得自己的市场份额,完善自己的艺术,发展自己的事业,其他的不用管,也管不了。

猜你喜欢

歌星大众文化时髦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浅析“大众文化”
时髦混搭
都有前途
我只是想换个时髦季
戴“花”少年最时髦
令人瞩目的歌星
穿得时髦才敢拍别人
对比研究东西方大众文化理论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