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学院“重艺轻文”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2-11-22吴玉霞

电影评介 2012年22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文化课专业课

艺术的欣赏与创作需要丰富的文化素养作为基础,而文化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则需要从文学、哲学、美学等文化学科中汲取养份,因此,艺术院校就开设了一系列的文化课,这对于培养艺术院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艺术院校却普遍存在着“重艺轻文”的现象。下面笔者就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应对策略。

一、造成艺术院校学生“重艺轻文”的原因

1.艺术学院学生对文化课的抵制

艺术院校的学生与其它高等院校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从小就不喜欢学习,他们也并非真正热爱艺术,只是因为艺术类大学生高考录取的文化课分数低于其它专业,为了能够考上大学,才不得已而来上艺术院校的。随着近年高校的扩招,普通高校对艺术院校的生源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冲击,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下降也非常明显。这些艺术生既缺乏基本的艺术修养更缺少对艺术的热情,同时他们还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时候他们会因寻找不到自己努力前进的方向而无所适从。而当下,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浮躁、虚荣、功利的气息。在艺术领域,伪艺术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对于那些人生目标不清晰的艺术院校学生来说,很容易就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注重视实际的经济利益,甚至不少学生希冀一夜成名,骤然身价倍增,长期艰苦积累磨练真本领的观念无法植入他们年少无知的心中。他们不明白艺术需要长期的积淀,不懂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因此,他们不愿意花精力去学习那些枯燥而见效不甚明显的文化课。

此外,有些艺术院校的学生对于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关系也认识不清,甚至出现偏差。他们不懂得文化课对于专业课的文化支撑作用,因此从心底就认为学文化课无用,甚至认为文化课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在文化课上,很多学生随意交头接耳或者玩手机、听音乐或者酣然入梦。有些很有“个性”的学生还故意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或者让教授文化课的老师丢丑。这些年笔者就屡次听说或亲遇这些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发生。有一次六一儿童节,上课已经十几分钟了,当时我们正专心而投入地上课,突然一个高高大大的长满络腮胡须的男生戴着红领巾晃晃悠悠、慢慢腾腾走进了教室。他的奇怪行为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学生哄笑了起来,而他却还故意慢慢吞吞地踱步到座位上,慢腾腾地取下书包,掏出书本,还“大义凛然”地四顾一周,缓缓坐下,所有学生就一直盯着他,他将我们正常的教学秩序完全破坏了,他一直在极力“表演”,想尽办法挑战我的忍耐极限,我极力克制着看他“表演”完毕,后继续若无其事地开始讲课,对他进行冷处理,最后他也自讨没趣地趴在桌子上听课。在艺术院校,像这样故意在文化课上捣乱的学生不少,他们冲击着教学秩序,影响着其他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心情。面对这种现象,老师要谨慎处理,否则就根本无法正常教学,还会在学生面前难堪,使得教师威信下降。

当然,艺术院校也有一些学生是懂得文化课的重要性的。但由于他们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文化课考试后总是“红灯”闪闪,于是感觉自己不是学习文化课的料,对文化课的学习也就产生了比较消极抵触的情绪,也就很不愿意学习文化课。

2.教师对“重艺轻文”现状的助长

艺术院校“重艺轻文”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有些教师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的言行助长了“重艺轻文”现状的滋长。

首先,有些专业课老师认为技术的演练是第一位的,而文化课是毫无意义的,他们骨子里就轻视文化课教师。其实这种教师实质上他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也不高,他们对艺术的认识是片面而急功近利的,他们认识不到只有不断积累艺术素养才能提高审美能力,也才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他们更不明白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需要通过文化课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艺术创作者的艺术品性。这些低素质的专业教师的错误理念助长了艺术院校那些浮躁的学生对文化课的轻视态度,学生就更加轻视文化课。曾经有一位担任过系主任的专业老师很不客气地对我说:“学你们的文化课有什么用,不就是写一些评论文章吗?你们评论人家的作品,把人家的作品说得天花乱坠,有什么用?有本事自己去拍一部电影,得个奖什么的我就服你了。”面对这位老师,我只能无语,终于明白他们系的学生何以最不重视文化课的原因了。正因为这些专业教师的态度不正确,所以在艺术院校上大学语文课时,学生就经常为了所谓专业课录制节目、看演出、拍摄照片等来逃课,而这些专业课老师和领导还经常帮助学生开假条来逃脱学校规章制度的限制,因此这些学生逃脱文化课就有恃无恐。此情此景只能让文化课老师无奈。

除了专业课老师的原因,有些文化课教师也存在问题。有些文化课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知识面狭窄,无法给与学生知识的拓展,甚至有些文化课老师自轻自贱自己所教的课程,因此上课缺少热情,不愿意在教学教法上进行探索,因此教学方法不得当,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些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处理学生时任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上课缺少魅力,这些都严重助长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消极情绪。

二、解决艺术学院学生轻视文化课的策略

艺术学院学生轻视文化课的原因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责任。要解决艺术院校学生“重艺轻文”的情况,学校和教师必须共同努力,要共同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具体如下:

在学校方面,在课程设置等政策导向上要重视文化课,给文化课的开设创造优越的条件,营造重视文化课的氛围。我国很多艺术院校迫于教育部的要求不得不安排文化课,于是就消极安排,排课非常随意。比如将舞蹈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安排在下午7—8节课,舞蹈专业学生上完舞蹈课以后已经筋疲力尽,等到上文化课时,学生气息奄奄地躺倒一片,任课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他们也根本没有精神听课。文化课教师给舞蹈系上课感觉到无计可施。

此外,艺术院校还应该相应改善文化课教师的地位。艺术院校专业课老师基本上都有“一艺在身”,在当今社会学艺术狂热的情形下,专业课教师生活得光鲜靓丽,而文化课教师就很窘迫。肤浅的学生看到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老师生活的差距,从内心就会认为学文化课没用,所以更不会用心去学文化课了。不仅如此,在艺术院校文化课教师经常处于边缘化地位,因此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教师提升也就很慢。所以,高校设法改善文化课教师的待遇,不仅让文化课教师体会到在艺术学院受到尊重,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教学,同时也能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

在教师方面,专业课老师应该摆正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应该认识到:文化课是专业能力不断提高的底盘和土壤,专业课教师在平时不应挤占文化课的时间,更不能助长学生逃文化课的习惯,应该引导鼓励学生端正学习文化课的态度。

对于文化课老师来说,要不断提升自己,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其实,授课教师如果能够传授给学生丰富广博的知识,学生感受到了文化课的魅力,他们还是很乐意上文化课的。有一次我在讲授《蜀道难》时,有一句诗是“雄飞雌从绕林间”。有一个学生就故意说:“老师,为什么是雄飞雌从绕林间,而不是雌飞雄从绕林间?”还未等我做出解答,另一个学生就故意很轻描淡写地说:“那是结了婚的鸟嘛!”学生顿时哄堂大笑,整个课堂一片喧嚣声。面对这种尴尬的情景,我冷静分析了学生的心理,既没发笑,也没发怒,而是非常平静地看着学生。学生看我那样镇定,突然觉得那样胡闹很无聊,教室很快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时我才很轻描淡写地说:“这位学生平时对生活的关注比较细腻,而且想象力比较丰富,他这种说法可能反映了他的观念,所以女生可不能跟他恋爱啊!否则婚后他可不会像婚前那样对待你的。”全班学生一阵哄笑,我善意的调侃令那个男生羞愧得低下了头,他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就没必要再对他过多指责。当然以后他也再没故意捣乱过。当学生都安静下来后,我就就从中国文化传统,从诗词的节奏和音韵方面给学生讲解了为什么诗中要写“雄飞雌从绕林间,而不是雌飞雄从绕林间?”的原因。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他们既明白了诗词用词之妙,也明白了诗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听得很认真,教学效果非常好。

不仅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选择和开发教学资源,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竭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运用分专业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如此,我们还可结合艺术院校学生性格特点,通过影视、音乐等现代教学媒体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影像画面中所体现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活跃思维。此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竭力将文化课和专业课沟通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文化课对专业课的支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虽然造成艺术院校学生“重艺轻文”的原因是学生和教师双方造成的。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不能也不应该强迫学生被动地去爱上文化课,只能积极主动想办法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爱上文化课。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真正做到重视文化课教学,那么艺术院校学生“重艺轻文”的现状一定会得到改善,艺术院校也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艺术人才,也才能真正实现我们艺术教育的目标。

1.李欢.试论艺术院校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J].艺海,2011.(07).

2.谢敬.针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的管理对策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2010.(6).

3.赵春明.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外延[J].美术观察,2004(5)

4.谢敬.针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的管理对策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2010.(6).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文化课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