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而平等

2012-11-19

电脑爱好者 2012年22期
关键词:自卑贫困生群体

校园里总会有这样一波群体,他们囊中羞涩,家里供给上大学很是吃力,他们有些表现自卑,有些内向不合群,他们就是贫困生。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曾经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校中,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相当羞愧”,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

报告说,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因为贫困受到打击,更有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态度,影响了心理健康,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如何去化解。

面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博士张婍。

CFan:大一新生刚刚入学,很多贫困生也第一次走进大城市,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自卑情绪,该如何调节?

张婍:这种现象很普遍,其他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求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的情况出现。

在心理学上,自卑是对自我的消极评价和情绪体验,它和每个人的自我评价紧密相关。这种自卑感,不单单是贫困生有,当进入到一个更优越的环境中时,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因此,我认为,自卑跟贫困的关系并没有通常人们认为的那么紧密。

CFan:对于“贫困”,大学生该持怎样的态度?家境好的同学应该如何与贫困生相处?比如请客吃饭,可能贫困生就会没有足够的资金参与,因为他没有办法回请,自然不愿意参加别人的饭局。

张婍:在一个大群体里,你如果不是属于那个小的群体,或者说不是属于弱势群体的话,你对群体之间的差异不会那么敏感。

比如美国白人比较多,那黑人可能就会对种族问题比较敏感,但是白人并不会有特别强烈的概念说我是黑人还是白人,可能就会觉得“我是美国人”。

因此,普通大学生很难了解贫困生对于贫富差距的感受。在大家看来礼尚往来的请客吃饭,也许会让贫困生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在大学里,辅导员和学校可以多尝试举办一些不太跟物质挂钩的学生活动,比如爬山之类的户外活动。

尽可能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对贫困生的照顾上可以在班费上有所体现,贫困生可以少交或者不交钱。班级内、院系内、学校内的活动多了,一些需要消费的活动即便不去参加,贫困生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但是,如果学校里不需要消费的活动非常少的话,那可能就会让贫困生觉得如果我要融入群体,就必须要参加需要参加的活动,左右为难。这需要学校、班级或者老师共同来引导。

CFan:从前几年的马加爵等事件来看,学校里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走向极端。在日常生活中,贫困生又该如何维持心理上的平衡?

张婍:贫困生在物质条件上往往比其他人承受更大的压力,最有效的排解压力的方法就是寻找社会支持体系。

我们的朋友、亲人,都是社会支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支持来源。对于大城市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一个很好的支持来源。但是很多贫困生从小就非常独立,要过早地承担家庭责任,他们很可能不希望把生活压力再加到父母身上,反而希望可以成为父母的支持来源。这样的话,他们的支持系统来源就比来自大城市的同学要少。

在家乡由于成绩的优秀和社会交往的便利,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会比较多,他们会被动接受这些支持。但是到了大学以后,由于脱离了过去的环境,如果不主动去寻找社会支持,那么就会导致孤立无援的心理困境。

因此,大学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贫困生也要进行自救,多进行一些自我心理调适。

CFan:很多贫困生都会遇到人际交往上的困难,主要原因一般都是自卑,对于这种现象,您有什么建议?

张婍: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人际交往方式都会存在差异。如果一开始就把这种差异评价为“我不好”,那么,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贫困生在遇到人际交往上的挫折感时,往往倾向于把根源归结到自己身上。长此以往,就会变得越来越内向,甚至会觉得自己就是个内向的人。

但事实上,可能他以前在家乡是一个非常开朗活泼的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不是说这个人的性格变了,而是他不适应这个过程,他很需要老师或者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他度过这个阶段。

不单是贫困生有这个问题,从高中到异地求学都会有这个问题。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会有“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

所谓“焦点效应”就是人们认为其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往往高于其他人实际上对自己的关注。贫困生对贫困问题比较敏感,那么,往往会认为其他同学也许会因为这个问题瞧不起自己。而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同学会认为其他同学会关注家庭境遇、收入等问题。

“透明度错觉”就是说人们往往会怀疑自己的想法会被其他人看透。当一个人自卑的时候,会觉得别人也会一样看不起自己,而实际上,周围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当了解这些心理规律后,贫困生也许会在很多人际交往难题上释然。

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比如告诉自己,我虽然暂时在物质条件上不如别人,但是正因为如此,我经历了更多人生的酸甜苦辣,我比其他人更能吃苦耐劳、自主自立。不是都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财富吗?其实,贫穷本身是没有好或者坏的,就看一个人怎么看待这件事。

最后,就是刚才提到的社会支持问题。贫困生本身的社会支持比同学要少,如果能鼓励他们寻求各种渠道的社会支持的话,对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CFan:有没有适合大学生阅读的心理调适、自我提高的书籍可以推荐一下?

张婍:我推荐有一套书,叫《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写的,一共三本,这样的书可以帮助人心灵成长,我很推荐这样的书。

还有一本叫《哲学的慰藉》,这里面讲到了人生的六大问题:与众不和(跟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缺少钱财、受挫折、有缺陷、伤心和困难。这些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碰到的问题,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来面对。里面虽然提及了很多著名哲学家的思想,但写得很通俗易懂。

另外,还可以读一些名人的传记,或励志书籍。你会看到很多成功人士之前经历的苦难比一般人都多,为什么他们最后还是成功了呢?他们懂得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懂得把一般人认为不好的遭遇、挫折转化为积极的力量。学会从自身获取积极的力量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

编后

人生而平等是一个人权概念,除了财富,这个世上有很多东西的获得可以丰富自身,比如书籍、友情、亲情,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才是他最大的财富,也是他一生的财富。所以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些,三五年后的江湖才是你的天下。

不妨把这个阶段看成是逆境,贫困生需要的是更多的自我激励,以及自我塑造一个完善的人格和成熟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自卑贫困生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