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心造粒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工艺研究

2012-11-16袁利艳杨瑞玲赵建军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4期
关键词:微丸造粒黏合剂

袁利艳 杨瑞玲 赵建军

离心造粒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工艺研究

袁利艳①杨瑞玲①赵建军①

目的:离心造粒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工艺研究。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所得肠溶微丸圆整度好,粒径均匀,释放度和含量测定符合要求。结论: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工艺简单可行。

雷贝拉唑钠; 离心造粒法; 肠溶微丸; 工艺

雷贝拉唑钠为继奥美拉唑后由日本卫材公司研制而成的质子泵受体抑制剂,本品起效快、抑酸力强,自1998年首次在日本获准上市以来已广泛用于治疗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卓-艾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1]。本品为碱性药物,为使其避免经胃酸破坏,本文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雷贝拉唑钠的肠溶微丸,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考察。

1 材料

离心包衣造粒机(九江东盛机械);多功能制粒包衣机(常州市先导干燥设备);溶出仪(天津天大天发);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雷贝拉唑钠(山东新华制药,含量:99.5%;批号:20110101);雷贝拉唑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含量:99.5%;批号:100658-201102);微晶纤维素MCC(安徽山河药辅,型号:101,批号:20110605);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安徽山河药辅,型号:E-5,批号:20100203)。

2 制备

2.1 微丸的制备

2.1.1 空白丸芯的制备 称取MCC1000 g,置离心包衣造粒机中,开机100-200 r/min,鼓风流量220 L/min,温度25~30℃,压力0.2~0.3 MPa,喷黏合剂(水)(10 ml/min) 15~20 min后60℃沸腾干燥30 min,选取30~40目为空白丸芯[1-2]。

2.1.2 素丸的制备 称取处方量的原辅料,分别过100目尼龙筛,混匀,置于包衣造粒机饲料室中,以空白丸芯为母核,以HPMC水溶液为黏合剂,开机喷雾加入HPMC水溶液,调节参数使物料均匀包被。50~60℃沸腾干燥25~35 min,取20~40目微丸备用。处方见表1。

表1四处方所制备素丸中,处方1和2较为松散,黏合剂粘合力不够;处方3和4所得微丸圆润度好,粒径较为均一(20~40目)。处方4所制备微丸的崩解较处方3快,且符合要求,故优选处方3作为继续研究。

2.1.3 包衣 隔离衣:6%HPMC、5%滑石粉、4%聚乙二醇2000、1%二氧化钛,搅拌均匀,过100目筛,即得包衣液,包衣增重10~15%。肠溶衣:欧巴代(肠溶型)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1.5~2.0 h,过100目筛制成15%(g/g)的包衣液,包衣增重约25%~30%[1-2]。

表1 处方筛选

2.2 样品的制备 按照“2.1”所得处方工艺连续制备三批样品,批号为:20111201,20111202和20111203。

2.3 质量评价

2.3.1 含量测定 按照参考文献中含量测定方法[1,3],对3批样品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三批微丸含量测定结果mg/g

2.3.2 释放度 取本品6份,按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一法),以0.1 mol/L盐酸溶液9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酸中经2 h后,升起转篮,弃去酸溶液,加入预热至37 ℃的磷酸盐缓冲液900 ml(用0.1 mol/L盐酸溶液:0.2 mol/L的磷酸钠溶液(3∶1)混合均匀(pH 6.8),降下转篮,继续依法试验,经45 min时,取溶液,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于282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释放度[1,5-6]。结果,3批制剂平均释放度为93.3%,RSD%为1.1%。

3 讨论

雷贝拉唑钠为苯并咪唑类质子泵抑制剂,在酸性条件中稳定性较差,而在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因此,处方中加入的碱性辅料磷酸氢二钠对原料药具有保护作用;处方中HPMC为较好的水溶性黏合剂,无需引入有机溶剂,绿色无污染,现已广泛应用;加入的L-HPC具有良好的崩解作用,有助于药物释放。本文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的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圆整度好,粒径均一,释放度和含量测定符合要求,结果表明自制微丸工艺可行。

[1] 张霞,任萃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处方工艺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46-47.

[2] 王宪利,刘彦生,唐哲,等.离心造粒法制备奥美拉唑肠溶微丸[J].武警医学,2009,20(5):398-400.

[3] 肖扬帆,张娜,陈延祥,等.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含量和有关物质[J].齐鲁药事,2010,29(8):472-474.

[4] 孙家喜.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8):1251.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第2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040-1041.

[6] 杨后贵.雷贝拉唑钠肠溶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比较[J].海峡药学,2007,19(6):27-29.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98

①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袁利艳

2012-06-18) (本文编辑:车艳)

猜你喜欢

微丸造粒黏合剂
造粒方法及设备的研究进展
分散剂对99.8%高纯氧化铝喷雾造粒粉的影响
河南心连心公司10万t/a尿素钢带造粒项目投产
新型黏合剂能在海水中反复使用
二十味沉香微丸对绝望小鼠行为及海马5-HT系统的影响
涤纶织物少水染色工艺研究
高塔熔体复合肥造粒装置顶部熔融液挂壁原因及解决措施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鼻涕虫牌”医用黏合剂
兰炭黏合剂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