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方法解读城市现代化水平
——以鞍山市为例

2012-11-16温晓丽张志勇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鞍山标准值辽宁

温晓丽 张志勇

(1.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 葫芦岛 125105)

基于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方法解读城市现代化水平
——以鞍山市为例

温晓丽1张志勇2

(1.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 葫芦岛 125105)

本文借用何传启等学者研究设计的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模型和方法,以辽宁省平均水平为参照系,在此基础上解读个体城市鞍山的现代化相对水平,利用该地区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期得出的结论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地区现代化;现代化评价体系;鞍山

现代化是一个地区动态的全面的变化过程,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知识和观念等各个层面。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是一种相对水平评价,因为从评价对象本身的人口和土地规模、人文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都是不同的,只有相对可比性。因此,本报告在对鞍山地区进行现代化评价时,主要参照辽宁的现代化评价指数来对比分析。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比较分析、历史截面分析、定量评价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一、现代化理论概述及地区现代化评价体系

现代化通常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刻变革和转变的过程。但关于现代化的系统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曾先后出现了经典现代化、后现代化、新现代化以及第二次现代化等几种理论研究,从最初研究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过程和特征,逐渐转向对后工业社会的后现代化特征的研究。

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将采取怎样一种路线图,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何传启等人认为应采取经济运河战略。他们在继承和吸收了现代化研究前三个阶段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将世界工业化过程分为以工业化、城市化为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知识化、生态化等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的理论。这里描述的第一次现代化就是经济现代化,描述的第二次现代化是正在进行尚未完成的新现代化。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中国家要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不是跟踪和模仿经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知识化的发展道路,而是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两个阶段之间开辟一条“经济运河”,即新工业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第一次经济现代化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综合现代化路径。根据本文对鞍山的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分析,同样适用运河战略,应将两次经济现代化同时并进,协调发展。

关于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外国学者根据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和规律,以1960年19个工业化国家发展指标的平均值为参考值,设计了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模型,这一模型包括10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指标。我国学者又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设计了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本文是根据何传启等人设计的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模型和评价体系来对鞍山的现代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的,该体系的第一、第二次现代化评价都是依照标准值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是实现程度与发展水平的评价、发展阶段的评价,而综合现代化评价是相对水平评价。在进行现代化评价时,先对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相关性差的指标替换现代化是一个地区动态的全面的变化过程,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知识和观念等各个层面。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是一种相对水平评价,因为从评价对象本身的人口和土地规模、人文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都是不同的,只有相对可比性。因此,本报告在对鞍山地区进行现代化评价时,主要参照辽宁的现代化评价指数来对比分析。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比较分析、历史截面分析、定量评价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一、现代化理论概述及地区现代化评价体系

现代化通常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刻变革和转变的过程。但关于现代化的系统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曾先后出现了经典现代化、后现代化、新现代化以及第二次现代化等几种理论研究,从最初研究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过程和特征,逐渐转向对后工业社会的后现代化特征的研究。

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将采取怎样一种路线图,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何传启等人认为应采取经济运河战略。他们在继承和吸收了现代化研究前三个阶段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将世界工业化过程分为以工业化、城市化为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知识化、生态化等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的理论。这里描述的第一次现代化就是经济现代化,描述的第二次现代化是正在进行尚未完成的新现代化。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中国家要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不是跟踪和模仿经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知识化的发展道路,而是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两个阶段之间开辟一条“经济运河”,即新工业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第一次经济现代化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综合现代化路径。根据本文对鞍山的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分析,同样适用运河战略,应将两次经济现代化同时并进,协调发展。

关于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外国学者根据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和规律,以1960年19个工业化国家发展指标的平均值为参考值,设计了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模型,这一模型包括10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指标。我国学者又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设计了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本文是根据何传启等人设计的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模型和评价体系来对鞍山的现代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的,该体系的第一、第二次现代化评价都是依照标准值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是实现程度与发展水平的评价、发展阶段的评价,而综合现代化评价是相对水平评价。在进行现代化评价时,先对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相关性差的指标替换成相关性比较显著的指标,然后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现代化指数。

二、鞍山现代化水平评价

(一)第一次现代化水平和发展阶段

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第一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反映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故参考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英克尔斯教授提出的评价指标 (英克尔斯,1988)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来评价它。以发达工业化国家1960年平均水平为标准值,评价结果的最大值为100%。

(1)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数学模型

其中,FMI为第一次现代化程度,n为参加评价的指标总个数,Si为第i项指标达标程度 (Si≤100);i为评价指标的编号,i标准值为i号指标的标准值。

参考英克尔斯教授的评价指标,将1960年工业化国家指标平均值作为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其中,经济指标方面人均GNP是以1960年的基准值逐年计算①按照1960年19个市场化工业国家人均GNP平均值1280美元为基准值,以后逐年根据美元通货膨胀率计算标准值。例如,1960年为1280美元,1970年为1702美元,1980年为3411美元,1990年为5147美元,2000年为6399美元,2005年为7181美元,2006年为7448美元,2007年为7655美元,2008年为7814美元。、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30%以下)、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5%以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5%以上)。

社会指标方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50%以上)、医疗服务 (每千人口中的医生数1人以上)、预期寿命(70岁以上)、成人识字率(80%以上)、大学普及率(在校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比15%以上)。

根据评价指标和模型,我们分别计算得出辽宁和鞍山2005~2009年第一次现代化评价结果,鞍山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由2005年的93.8%提高到了2009年的98.3%。

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鞍山第一次现代化10个指标中,达标的有8个,只有人均GDP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两项没有达标,但两项指标的现代化实现程度有所提高。

从辽宁与鞍山的比较来看,自2005年以来,辽宁第一次现代化10个指标中,达标的有7个,人均GDP、农业劳动力、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三项指标没有达标,从图2、图3变化中可以看出,鞍山的人均GDP增长速度要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没能实现第一次现代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方面的欠缺。通过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模型,可以判断辽宁及鞍山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哪个发展阶段上。

表1 2009年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实际值

图1 鞍山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变化特点

图2 2005年辽宁与鞍山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比较

(2)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

在何传启等人的现代化理论模型中判断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时,有4个信号指标,主要反映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可以通过其变化,判断一个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评价模型 (见模型1)

其中,PFM代表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阶段。P农业增加值比重、P农业/工业增加值、P农业劳动力、P农业/工业劳动力分别代表根据各自比重判断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现代化理论将发展阶段分为传统社会、第一次现代化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向第二次现代化过渡期。信号指标之一农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五个阶段划分标准值依次为>50%、30%~50%、15%~30%、5%~15%、<5%,依次赋值为0-4;信号指标之二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五个阶段划分标准值依次为>80%、50%~80%、30%~ 50%、10%~30%、<10%,依次赋值0-4;信号指标之三农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之比、信号指标之四农业劳动力与工业劳动力之比,五个阶段划分标准值都为>5.0、2.0~5.0、0.8~2.0、0.2~0.8、<0.2,依次赋值为0-4。根据信号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对比,计算得出2005~2009年辽宁与鞍山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详见表2)。

从表2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尽管辽宁及鞍山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已经很高(见表7),2009年都在95%以上,但2005年以来,辽宁及鞍山基本上都处于第一次现代化成熟期,并没有迈入第一次现代化向第二次现代化转变的过渡期。

(二)第二次现代化水平和发展阶段

(1)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模型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动力,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水平反映了第二次现代化的水平。第二次现代化评价包括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Ⅰ和Ⅱ(生活质量和经济质量)四大类指标和16个具体指标。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我们在评价时采用了四大类中的14个指标(见模型2)。

其中,SMI是第二次现代化指数,KII是知识创新指数,KTI是知识传播指数,LQI是生活质量指数,EQI是经济质量指数,Di是第i号评价指标的发展指数。14个评价指标的基准值为最新年发达国家指标的平均值(此平均值采用《中国现代化报告》)。

表2 辽宁与鞍山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表

根据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模型,计算得出地区第二次现代化指数(详见表3、表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没有收集到人均能源消耗、资源与能源使用效率等生态方面的数据,所以在对鞍山作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时剔除了这两项指标,但根据鞍山重化工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能源消耗不会太低,生态效益不会太乐观,剔除了这两项指标影响而计算出的鞍山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值应该会比实际偏高。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8年无论是四大类单项指数还是整体综合指数,鞍山都高于辽宁及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具体指标指数中,中学普及率、因特网普及率及医疗服务指数鞍山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鞍山第二次现代化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最为基础的经济质量指标指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影响第二次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因素在于经济现代化的实现。

从表4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鞍山第二次现代化水平明显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在各单项指标中,经济质量指数虽逐年提高,但幅度不大,且指数不高,到2008年,与辽宁平均水平接近,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2)第二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

第二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模型(见模型3)

何传启等人将第二次现代化发展阶段分为准备阶段、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根据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信号指标判断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和物质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描述,准备阶段工业增加值比重波动,之后逐渐下降,四个阶段划分的标准值依次为物质产业增加值比重40%~50%、30%~40%、20%~30%、<20%,依次赋值0-3。

劳动力结构用工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和物质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来描述,准备阶段工业劳动力比例波动,之后逐渐下降,四个阶段划分的标准值依次为物质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40%~50%、30%~40%、20%~30%、<20%,依次赋值0-3。根据鞍山第二次现代化发展阶段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得出产业结构变动和劳动力结构变动 (详见表5),并赋值判断其发展阶段。

表3 2008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表4 鞍山及辽宁各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表5 鞍山第二次现代化发展阶段

表6 2008年综合现代化指数

参照标准值和表5的实际值,我们可以判断鞍山正处于第二次现代化的准备阶段。这与第一次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鞍山正在迈入第一次现代化向第二次现代化转变的过渡期。

(三)鞍山综合现代化水平

综合现代化指数,主要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相对差距。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综合现代化是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综合现代化指数评价,要选择两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指标和两次现代化都适用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包括经济、社会和知识等三大类指标和12个具体指标。因数据收集的限制,我们这里采用三大类指标中的11个具体指标进行评价。

综合现代化水平评价模型(见模型4):

其中,IMI是综合现代化指数,EI是综合现代化经济指数,SI是综合现代化社会指数,KI是综合现代化知识指数,Di是第i号评价指标的相对发展水平。11个评价指标的参考值为当年发达国家指标的平均值。

从表6中可以看出,鞍山综合现代化指数高于辽宁、中国及世界平均水平。但在经济指标指数上,鞍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实现经济现代化是实现鞍山整体现代化的关键,在社会指标指数上,鞍山低于辽宁平均水平。未来一段时间,适当侧重社会民生现代化发展也应是鞍山面临的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现代化指数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现代化指数,它反映了鞍山地区现代化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领域的综合水平(详见表7)。

表7 地区现代化水平(指数)

综合上述分析,未来一段时期,鞍山要想赶超发达城市和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样可以采取运河战略,将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结合起来协调发展,探寻可行的路径图。

[1]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10.

[2]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新路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魏亚男

F061.5

A

1672-2426(2012)08-0055-07

温晓丽(1980-),女,辽宁大连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区域经济。

张志勇(1979- ),男,辽宁义县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鞍山标准值辽宁
15个健康“硬指标”
鞍山烈士纪念馆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鞍山“网格式”服务解难题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医药全行业绩效评价及预测
鞍山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