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用真丝面料的再设计

2012-11-14

丝绸 2012年11期
关键词:褶皱肌理手绘

汪 芳

(东华大学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

服用真丝面料的再设计

汪 芳

(东华大学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

通过对服用真丝面料再设计的背景与价值的介绍,结合其手工艺再设计的构成环节,对真丝面料的艺术设计表现与工艺手法进行了研究与阐释,尝试梳理和再认识服用真丝面料的手工艺再设计。讨论了纹样再设计、色彩再设计、肌理再设计等服用真丝面料的再设计与造型定位,以轻薄透明型和光亮厚实型真丝面料为例介绍了服用真丝面料的再设计与材料定位,并通过面料表面再装饰工艺法、面料三维造型工艺法及成品实现等介绍了服用真丝面料的再设计与工艺手法及成品实现。对真丝面料进行手工艺术再设计,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可获得互补、互融而和谐的服用面料的设计空间。

服装面料;真丝面料;手工设计;再设计;流行;造型

高科技时代为纺织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化,活跃的服装艺术设计为服用面料带来了新的理念:舒适、自然、环保、个性和审美价值的强调。作为承载着悠久历史传统和文化经典的服用真丝面料,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重新认识真丝面料,重新焕发其服用价值,适应市场与消费者新的需求,让古老的真丝面料获得时代气息,是拥有丝绸文化传统的中国设计师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1 服用真丝面料再设计的背景与价值

提到真丝面料,人们往往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真丝面料不仅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真丝面料,以它自身的光泽、悬垂、滑爽、透气、合身、柔美、色彩绚丽等优势,为服装增添了高贵华丽的气质,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现代服装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流派的蜂拥而起,服装在完成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更凸显了对时尚的追求与表达,以至在英文中“服装”与“时尚”是同一个词——“Fashion”。今天,服装不仅是人们最基本需求的“衣”,也发展成被人们追随的奢侈品。服装的面料工艺、制作工艺、造型表现等都在迅速地变化与发展中,在这丰富而绚丽的时装产品中,不难发现面料的流行要素有天然环保、艺术个性等特点。这也是人们在享用着高科技产品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开始渴望自然、个性、环保、低碳的产品。

面对纺织服饰产品制造的高度数字化和产业化,莱卡、莫代尔,以及珍珠纤维、大豆纤维等新型面料在服装中的运用,天然材料与传统织造工艺下的面料也逐渐显露出其不足之处。真丝面料的不易定形、易起毛泛黄与褪色,以及牢度差等都给丝绸面料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局限性。真丝面料在当下服装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家居用服、实用衬衣等低端的日用服装产品,似乎与时尚没了关联。

然而,高艺术水准的图案印花、组织结构的创新、纤维材料的混合改良等,给真丝面料带来了一定的起色,兴起的手工艺、面料二次设计使面料产生的变化,又给真丝面料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20世纪以来的艺术流派也在服装设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艺术而个性化的服装已被广大消费者在不同程度地认可和接受,也给手工艺术在服装与面料中的重生带来一次重要的历史契机[1]。

再设计是指在面料成品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设计,是针对机器加工,如砂洗、磨毛、压褶等工艺,用手工完成的设计加工。设计完成的面料因底材、加工工艺、造型定位而呈现丰富多样的样式。这里包括的主要设计环节有:造型定位→材料定位→工艺选择→成品实现[2]。

2 服用真丝面料的再设计与造型定位

面料是服装设计的构成要素之一,其造型样式直接决定了服装的风格定位。设计师在了解面料的外观特性后,基于服装设计的基本定位,以确定面料再设计的创作思维与表达方式,在造型上涉及的设计元素包括:纹样、色彩、肌理的再造型表现。

2.1 纹样再设计

纹样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具象与抽象两大类,真丝面料的手工再设计是依托着对面料的纹样一次设计而进行再创作,不同的具象、抽象纹样也决定了服装的风格与整体面貌,同时也决定了工艺的选择。具象纹,如植物花草、动物景物纹,往往结合较为传统的手绘、刺绣等工艺进行表现,呈现出细密华丽的古典气息,也更为符合真丝面料的光亮、润滑等视觉特征。抽象纹,如泼色、勾勒的线条等造型表现,在真丝面料中也极为常见,加上手绘的不重复且多变的表现,是真丝面料表面再设计的一种有效造型样式,可营造自然休闲或时尚前卫的服装风格样式[3]。

2.2 色彩再设计

色彩创作可分为有彩色与无彩色、少套色和多套色、调和色与对比色的创作表现。面料色彩的再设计定位,是基于面料的一次设计基础上,从而对面料进行选择。丝线或者手绘颜料等材料的覆色能力也是色彩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无彩色也称为黑白色,中国古时就有仿造国画的墨色在丝绸上进行刺绣的创作,丝线与丝绸所产生的“墨色”别具特色,古朴中传递出高洁的文人雅致,也是真丝面料再设计的很好借鉴。少套色与调和色的面料设计表现,可呈现真丝面料细密精致的宁静感,近年来常见的手绘或吊染工艺的渐变色运用,呈现的是调和而又不失色彩丰富的微妙变化。真丝面料因工艺而造成的不同质地,对色彩的吸色与透色性能差异很大,对色调的饱和度也表现出差异,这也是色彩创作中需要重视的要素之一。

2.3 肌理再设计

肌理在面料的再设计中的运用与表现,已成为近年来面料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改变面料造型个性的有效手段。真丝面料再设计的肌理表现,可分为平面视觉肌理、立体触觉肌理两种,前者往往可以通过颜料的手绘来实现。斑驳、粗糙等纹理在光滑的缎面上可获得细腻而生动的艺术效果,是真丝面料特有的肌理表现。而选择不同质地、色彩,或者印花底纹及素色的真丝面料,借助工艺手法的多样表现,可以获得变化无穷的平面视觉肌理。在平面肌理创作中,设计者可以从自然界的物象表面的肌理中获得灵感,也可以结合抽象画的技法来实现创作表达。

真丝面料的立体触觉的肌理表现,手法一是以运针的线迹、珠绣等传统的工艺来实现。线迹的粗细、疏密、方向,以及网纹绣、打籽绣、锁绣等针法运用,加之饰珠等装饰材料,并结合抽象或意象的图案,可获得繁丽而精致的肌理效果。在此类肌理表现中,因真丝面料材质的紧密与细薄,选择的装饰材料也有一定的要求,如饰珠大小适中,针线相对要细,以免留下针孔及粗糙的效果。

褶皱的肌理表现已发展成近年来流行广泛的形式语言,褶皱的服装不但在审美上符合现代人对随意、自然、人情的追求,也使服装方便携带与洗涤整理。同时,褶皱的面料可加强面料的伸缩和弹性,以配合服装的廓形需要,而褶皱的折痕所产生的起伏纹理,凹凸或浮雕式的效果,可改变真丝面料的单薄特性,以增强面料的厚度,在视觉与审美上获得易趣而人情感的艺术效果,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压褶机虽然使褶皱变得便捷而有效,但手工褶皱依然有其灵活与多变的优势,尤其是针对小批量个性化的服装面料,以及服装成品的面料褶皱设计,可以针对服装的结构与部位进行褶皱的设计。褶皱肌理的设计,结合工艺可对纹理的形状、长短、方向等造型要素进行编排,以实现对服装整体造型的设计。

3 服用真丝面料的再设计与材料定位

真丝面料有双绉、乔其烂花、桑波缎、素绉缎、弹力素绉缎、经编针织等不同种类,同时成品面料还有印花、提花、素色等加工工艺的变化,面对品名繁多而不同特征的真丝面料,对面料的定位与准确选择是实现再设计的重要环节。这要求对真丝面料要进行视觉特征与服用性能的熟知,对面料的质地、组织、结构,以及缩水性能进行了解。

3.1 轻薄透明型

轻薄透明的真丝面料有绡、纱等,最常见的是乔其纱,也被称为雪纺,织造时由于丝线的退捻而收缩起绉,面料的表面布满均匀的皱纹,结构较为疏松,具有手感柔软富有弹性,悬垂且飘逸等的特性。印花的乔其纱具有色彩雅致且反面透色好的优点;素色乔其纱则透明清爽,易于刺绣、堆叠塑造等工艺表现(图1,德国汉堡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图1 轻薄型真丝面料的堆叠表现(笔者拍摄)Fig.1 The folding effects of light and slim silk fabrics(photographed by the author)

以乔其烂花为工艺的面料,虽为平纹组织,但由于经线分主与副,主经与纬线用生丝捻合,浮在纱面的副经采用无光或有光人造丝,再经烂花工艺处理,面料轻薄柔软,露出透明的乔其纱底和丰富的绒面图案,形成图与底透明纱质与绒面的对比,为再设计的布色与施色、刺绣等装饰手法提供了创作基础。

素绡是以桑蚕丝为经纬的平纹织物,由于经与纬较稀疏,织物透明性极好,被形容成“薄如蝉翼”,且绸面细洁平挺,易平面与立体的造型设计加工。

3.2 光亮厚实型

真丝面料中缎面的多以光亮厚实为特点,其中有素绉缎、桑波缎最具代表性。素绉缎是真丝面料中的常见面料,面料以色泽亮丽、手感滑爽、经纬组织密实、弹性好为特点,呈现出靓丽而高贵的艺术气息,适宜手绘、扎染、线绣、盘带绣、珠绣、抽纱绣,以及缝纫抽褶等手法表现,面料因染色或抽褶后起伏更显光亮。

桑波缎是以桑蚕丝为原料,采用提花组织在剑杆织机上交织而成,再结合印花等工艺完成的面料,所形成的特点是组织紧密且纹理清晰,图案变化丰富,色彩鲜艳而富有光泽,且不易退色,呈现出古香古色、富贵华丽的艺术样式。桑波缎的再设计可结合面料的纹样与组织特点,对其进行二次设计。可利用的装饰材料有彩珠、亮片、金银丝线等,同时注意材料与底布的色彩协调性;选择多套色的印花为底布的再设计,特别需注意添加物与底布之间的色彩差异与统一性。

4 服用真丝面料的再设计与工艺手法及成品实现

真丝面料手工再设计的手法有很多,概括地说主要有表面装饰法、三维造型法两大类,并可灵活地结合服装制作前或后进行再设计[4]。表现形式与操作方法较之传统手工艺更具有灵活性与可控性,并且可以适应小批量的生产,以满足个性消费的多元需求,同时也成为街市流行DIY的偏爱与热衷。

4.1 面料表面再装饰工艺法

面料的表面再装饰,是相对面料的结构与组织的工艺而言,并针对面料表面的一次设计基础上进行的平面装饰,如印花面料上的绘染与刺绣等工艺,以完成面料的再设计。再设计与一次面料设计不同的是可利用一次面料设计的图案与色彩等造型元素,使面料呈现更多样的效果。

4.1.1 手工染色法及成品实现

手工染色是通过染料实现面料装饰的最古老工艺手法,流行世界各地,其中最具代表且应用广泛的是手绘法与手工扎染法[5]。

手绘法,指使用染料在织物上直接绘制图案的装饰手法,是织物印染历史中最悠久的一种工艺形式,具有灵活、直观、见效快、“独一无二”等特点。手绘法需掌握基本的染料与面料性能,注重手绘染料与真丝面料特性的结合,晕染、渗化等效果的运用,可以较贴近宣纸与水彩纸的运色效果(图2,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作品)。适中大小的色块与渐变的色彩都较易在真丝面料上表现,而白描似的勾线也可以结合配色单纯的真丝面料来完成绘制。手绘法在坯布上运用时往往采用泼色、涂刷等较为抽象而自由的绘制表现,同时需把控好整体的色调;而对未缝合的服装裁片或成品,往往运用定位图案的表现手法,以恰当而准确地定位图案与服装的布局,前胸、后背、裙摆等都是常见的表现部位,也可突破陈规的构图以获得别具一格的成品样式。

图2 拼接加手绘的真丝面料运用(作者:路丛丛)Fig.2 The use of patchwork technique with hand-painted silk fabrics (by LU Congcong)

扎染法,是通过对面料进行捆、扎、缝、绞、折叠等手段实现的古老防染印花技术。真丝面料的扎染获得的图案具有古朴粗犷与细腻有致的双重效果,而其不可预测的染色渗化效果更使面料呈现生动自然的特点,这也是扎染工艺的魅力所在。在运用此种工艺方法进行面料创作时,应充分发挥工艺本身的长处,如在图形定位上以抽象形为主,也可选择已印花的真丝面料进行工艺的再处理,染色后的处理也可以略去面料的熨烫整理工序,使面料的表面保留扎痕,以获得面料丰富的肌理与质感。服用真丝面料的扎染法运用,可结合服装坯布或成品进行再创作,以完成设计的不同要求。

4.1.2 手工刺绣法及成品实现

刺绣,指用绣针引线在面料上刺缀设计好的图形,是一种以绣迹为面料表面的装饰工艺,最适宜结合服装的定位图案运用与表现:小到衣领、袖边,大到前胸乃至整件服装,结合图案的设计布局,具象与抽象、对称与非对称、规则与非规则等,可呈现个性化的成品艺术表现。

线绣法,是以线为材料,对真丝面料进行运针,以线迹形成对面料表面的装饰。图案可抽象可具象,面料的再设计可突破以素色真丝面料为底材的传统线绣,可灵活地结合印花或手绘后的真丝面料,运用线或面的图形来进行缝绣的装饰。在线材选择上,线的粗细、色彩与材质应尽量考虑与底布的协调性。运针上也可打破细密工整的传统针法,以随意而自由的运针来表现特定的规律与形式感,而获得装饰的目的。线绣的手法易表现出准确而精致的图案,而多针法的运用也可呈现丰富而意象的多层次图案。

珠绣法,是一种源自人类祖先用骨片、海贝等进行装饰的手法,伴随织物艺术装饰的时代发展,珠绣已成为面料的经典手工装饰样式。光亮或亚光的珠材,在形状、色彩上都十分丰富,对其的选择,可根据设计的图案与真丝面料的特性来确定,结合印花、染绘等一次设计的面料为底材,以获得面料的华丽、精致的多重装饰效果(图3,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作品)。珠绣法应注意对珠材用量的把控,过多过密的珠子堆积会造成真丝面料的用力不均而失去平整,以影响视觉与实用功效。

图3 真丝印花面料上的手绘加珠绣表现(作者:李衍萱)Fig.3 Hand-painted effects combined with beadwork on printed silk fabrics (by LI Yanxuan)

盘带绣法,是一种结合丝带在真丝面料上进行缝绣的装饰手法。细而扁平的丝带是较常见的用材,尤其是轻薄的真丝面料更需与附着饰材的吻合。盘带绣适宜塑造图案的轮廓,也易表现线性的图案,饱满而华美的曲线是其最易呈现的图案样式。

4.2 面料三维造型工艺法及成品实现

真丝面料的三维造型工艺主要指通过伸缩线迹、褶皱等手法,赋予面料立体的装饰形式,它可以有效地改变面料平面形态,具有浮雕、立体等三维艺术效果。

伸缩线迹法,指依靠线迹将真丝面料抽缩成蜂窝状或者其他密集折叠结构的效果,由于针法与线迹的位置变化,可获得不同的立体状结构,它是面料不依靠裁剪获得立体造型的一种工艺样式,具有细腻、精致的视觉特征,尤其可使轻薄的真丝面料获得厚实感(图4,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作品)。伸缩线迹在传统的服饰中常用于裙装的腰部、胸口等处,通过伸缩线迹,收掉面料的局部量已达到对产品的造型塑造。轻薄的素色真丝面料是伸缩线迹法运用的最佳面料之一,选料后需细心计算出线迹的位置并可以结合钉珠等工艺,可呈现清晰而秩序的折叠结构,以实现面料的造型效果。

图4 真丝面料的伸缩线迹表现法(作者:路丛丛)Fig.4 "Pull and stretch" stitching on silk fabrics(by LU Congcong)

手工褶皱法,指运用抓、拧等手法使真丝面料产生褶皱纹,而形成浮雕式或立体的空间感。褶皱工艺自1989年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推出“我要褶皱”系列作品后,成为服饰面料中常用的一种工艺手段。褶皱工艺不仅增添了面料的艺术性,也是服饰产品的重要塑形手段,使产品强化了面料的伸缩功能,更顺应人体的活动,同时,还便于携带和保存。

由于真丝面料的褶皱塑形差,因而其褶皱法多运用于成衣产品,如成品真丝裙、衣结合手拧并用打结或绳子捆绑来固定,以确保褶皱的形成,在穿着时打开,不穿存放时还需恢复固定褶皱的状态。手工褶皱的真丝面料的服装具有自然随意、生动浪漫的视觉效果,尤其适合大裙摆的裙装,可以改变素色或印花花型面料的呆板平滞面貌。

5 结 语

活跃的服装艺术设计思潮为服用面料带来了新的要求,设计出个性而又舒适环保的面料成为共识。作为具有悠久文化传承的真丝面料,有着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制造业和纺织产品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唤醒着人们对充满人性的传统手工艺的怀恋与渴求,不难看出,传统手工艺在纷繁的现代科技产品中依然独具魅力。紧扣时尚表征下的造型需求,对真丝面料进行手工艺术再设计,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可获得互补、互融而和谐的服用面料的设计空间。

[1]西蒙•希弗瑞特.设计与调研[M].袁燕,肖红,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SEIVEWRIGHT Simon. Research & Design[M]. Translation by YUAN Yan, XIAO Hong. Beijing: China Textile &Apprel Press, 2010.

[2]潘鲁生.手工艺的中国语境[J].装饰,2011(1):48-49.

PAN Lusheng.The context of Handicraft in China[J].Decoration, 2011, 213(1): 48-49.

[3]汪芳. 服饰图案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WANG Fang. Design of Costume Pattern[M]. Shanghai: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07.

[4]杰妮•阿黛尔. 时装设计元素:面料与设计[M]. 朱方龙,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UDALE Jenny. Basics Fashion Design: Textiles and Fashion[M]. Translation by ZHU Fanglong.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rel Press, 2010.

[5]汪芳.手工印染艺术教程[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

WANG Fang. Hand-Printing and Dyeing for Textiles[M].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2.

Redesigning of silk garment fabrics

WANG Fang

(Fashion · Art Design Institute,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By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and values of redesigning silk garment fabrics, combined with composition link of handicraft redesig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explains art design performance and craft techniques of silk fabric, and tries to sort and rethink handcraft redesign of silk garment fabr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pattern redesign, color redesign,texture redesign and other silk garment fabrics redesign and style positioning, and introduces redesign and material positioning of silk garment fabrics with light, transparent, bright and thick fabrics as an example, and introduces redesign,handcraft techniques and realization of silk garment fabrics through fabric surface re-decoration process method, fabric three-dimensional shaping process method and fi nished products etc. Redesign handcraft art of silk fabrics, and combin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with modern aesthetics, and then design space of complementary, integrated and harmonious garment fabrics could be obtained.

Garment fabric; Silk fabric; Handcraft; Redesign; Fashion; Form

TS145.1;TS941.42

B

1001-7003(2012)11-0057-05

2012-03-27;

2012-10-08

汪芳(1965- ),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染织艺术设计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褶皱肌理手绘
手绘风景照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一点褶皱
手绘
褶皱的优雅
手绘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