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二万种传奇

2012-11-13查家伍编绘

连环画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玉料翡翠玉雕

查家伍/编绘

1 1989年底,由国务委员张劲夫率领的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和全国玉器专家教授组成的验收组来到北京玉器厂,对已完成的四件翡翠工艺品——岱岳奇观、群芳揽胜、含香聚瑞、四海腾欢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受到专家和领导的称赞。

2 同年,国务院发布嘉奖令,对大型翡翠艺术珍品创作集体予以嘉奖,嘉奖令写道:“四件艺术珍品原料之贵重,创作之精美,为古今中外所未有,堪称国家珍宝,是玉雕艺术推陈出新的典型。”

3 一位行家说,如果将它们切割后制成小件首饰,至少价值上亿美元,更不用说是这样硕大无朋、天然浑成的巨翠,价值更难计算。这四件前所未有的稀世珍宝,说起来还有一段不平常的来历呢!

4 解放初期,北京城玉雕行业有人称“四怪”的四位大师,他们各怀绝技,绝活频出。十年动乱期间,玉雕业受到严重摧残。“四怪”中只剩下以雕琢“怪罗汉”出名的王树森一人了。

5 王树森在歇手十多年之后,做出了两件绝活。其中“群仙祝寿”高翠玉佩,在香港卖了一百八十万人民币,一时传为美谈。可是王树森却说:“这些算不了什么,有块宝石,叫做‘三十二万种翡翠’,如能找到,做出珍品,那可是价值连城!”

6 “三十二万种”究竟何等模样,谁都没见过。一次,王树森在北京市人大开会,又提到他的“三十二万种”,讲到好玉千载难逢,一生夙愿就是想得到此宝玉制成珍品报效国家。听者为之动容,却又爱莫能助。

7 记者闻讯,采访王树森。原来老王从小跟父亲磨玉,十四岁那年,他上街买磨玉的沙子,看到一小作坊里正在做翡翠塔,王树森不禁叫好。不料店里一个小师傅却说:“这算不了什么,有块‘三十二万种’大翡翠,那才叫好!”

8 这就是老王第一次听说“三十二万种”这个名字。二十岁时,有位经营玉料的客商告诉王树森:确实有块“三十二万种”在云南。不过,仅此而已,他始终未识“三十二万种”的庐山真面目。

9 解放初,在一次文化部召集的老艺人座谈会上,老王提到了这“三十二万种”。云南的一位老艺人就谈了一个新闻:有行家曾在“三十二万种”的一角喷洒火酒,点火燃烧,再泼上冷水一激,竟发现翡翠的深处透现出一泓“水地”,色泽深绿,品第极高。

10 这就是王树森为什么对“三十二万种”念念不忘的渊源了。记者听罢,也决心为找到这块国宝而努力。1980年6月5日,《北京晚报》刊出了《宝石何在?》一文,向社会呼吁提供寻宝的线索。

11 四天后,北京玉器厂来了位五十开外、干部装束的不速之客,说是提供宝石线索。人们叫来了王树森,两人一照面都愣住了——好面熟啊!“你,就是二十五年前在遂安伯胡同请我看宝石的人!”王树森欣喜若狂。

12 话还得从1949年7月上海解放之初讲起。当时,某报社接到一封检举信,信中披露,在沪某外商银行金库内存有四块价值连城的翡翠矿石,因该银行即将结束在大陆的业务,为防止宝物外流,要求政府采取紧急措施……

13 报社将信转给政府,有关部门调查后在外商银行地下金库中果然发现在三只封木箱和一只加锁帆布袋内装着的四块巨大翡翠矿石。

14 根据检举信所言,矿石原系某云南富翁所有,因分割家产发生纠纷,经调解后献给了当时的省政府。可是矿石怎么到了上海的外商银行,一再追问,人人都说与己无关。这样,无价之宝成了无主之物,于是收归国有,并于1955年由沪运京。

15 当年在北京车站接受宝石的正是现在来到玉器厂报讯的国家物资储备局的翟维礼同志。50年代中,他曾请过王树森来遂安伯胡同,不过当时只给老王看了一块最小的。这块翡翠宝石大约相当于十二寸电视机那么大,传闻中的“三十二万种”要比这大得多,所以老王未将它与“三十二万种”联系起来对上号。

16 可是今天,翟维礼笑嘻嘻地对王树森说:“那年我给你看了块最小的,还有三块大的呢!”“啊!”王树森几乎怀疑自己是在梦中!老王来到了贮放宝石的军用仓库,四只木箱被打开了。四块宝石的质地色泽完全相同,最大的重三百六十三点八公斤,最小的那块也有七十七点八公斤,四块宝石拼凑起来,形状像个大土豆,只是有个被削去一片的痕迹……

17 王树森手掌触及翠玉,一股暖流传向内心,他的双手颤抖眼眶湿润。奇迹终于出现了——有一块宝玉被发现写着几个黑色小字:“三十二万种”!王树森兴奋得手舞足蹈,无法控制感情。

18 1982年11月9日,四件翡翠在警车护卫下被运到北京玉器厂,设计工作拉开了序幕。老中青三代设计人员提出了三十九个方案。

19 由国家科委报经国务院批准,由轻工业部组织专家设计制作,由十七个专家组成的方案设计审定委员会在三十九个方案、七十八张图纸中,最后选定了四个方案,并请著名书法家启功起名。

20 经各方面精心挑选组织,由北京玉器厂的王树森、高祥、陈长海、蔚长海等四十余位技艺人员组成特别创作集体,历七度寒暑,精心琢制,终于在1989年底完成了四件艺术珍品。

21 “岱岳奇观”山子,表现泰山奇景。其原料重三百六十三点八公斤,体积之大,重量之重,本身就是一块历史上没有见过的稀世珍宝。在正面,以中天门为背景,集中表现十八盘、天街、玉皇顶等主要景观,并以树林、亭台楼阁、小桥、瀑布溪流等为近景。六十四个人物、九只鹤、九只鹿、三只羊等动物栩栩如生。

22 “群芳揽胜”花篮,用掏膛的方法挖出花篮中的玉料,使玉料变簿,油青色的原料也因透亮而呈线绿色,花篮中掏出的边角玉料制成插技花。由于采用提梁、活动链条等形式加高作品的高度,使原高三十六厘米的玉料成为六十四厘米高,从而成为历史上最大的翡翠花卉作品。

23 “含香聚瑞”花熏由重二百七十四点四公斤的玉料制成。作品分底足、中节、主身、盖、顶五部分。以主身和盖组成球形熏,九龙环腾其上,盖、中节、底足三个部位用深浅浮雕开光刻画出龙、凤、龟、麟和“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独特的工艺代表了当代玉雕的最高水平。

24 “四海腾欢”插屏。其原料最厚处八点五厘米,最薄处七点八厘米,作者将其剖为四片,除去损耗,每片厚仅一点八厘米。这四片翡翠被拼合成高七十四厘米、宽一百四十六厘米的大插屏,比原材料大了三倍,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插屏奇宝。

25 瑰宝出中华,神功昌盛世。它们是中国工艺大师智慧的结晶,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粹之宝。国务委员张劲夫在验收会上不胜感慨,即席吟诵:“四宝唯我有,炎黄裔胄共珍藏。”

26 1989年11月23日,四件精美的玉雕品通过国家鉴定,被运往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国宝”收藏,并长期展出。消息传出,海内外为之惊叹,各大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纷纷予以报道,高度评价这四件珍宝。

27 宝玉总算有了结果,可是这“三十二万种”依然留下了不少谜团。宝石到底产于何时,由何地发掘?怎么会被切割成四块?是否因总重已逾一吨,运输不便而一分为四?还是限于当时工艺条件无法整体加工?

28 不过,“土豆”缺片之谜似乎已经解开,因为颐和园内的十块乾隆年间制作的翡翠插屏经检查质地、色泽与“三十二万种”一致,这是否说明“三十二万种”至少在乾隆年间已被发掘了。

29 最后一个谜是:为什么取名“三十二万种”?几十位专家学者玉器业前辈皆不得要领。《红楼梦》中有语“千种玛瑙万种玉”,“万种”或许可作是解。那么,为什么又叫“三十二万种”呢?谜底将留给历史去解开。

猜你喜欢

玉料翡翠玉雕
翡翠湖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一只翡翠手镯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随形就势 顺色立意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游翡翠湾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