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LA对蔬菜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2-11-12李利兰罗庆熙

长江蔬菜 2012年8期
关键词:丙酸乙酰外源

李利兰,罗庆熙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又名δ-氨基乙酰丙酸或δ-氨基戊酮酸,简称ALA,熔点149~151℃,化学分子式 C5H9O3N,分子量 131.2,分子式∶H2CNH2—CO—CH2CH2—COOH,

结构式∶

ALA是一种含氧和氮的碳氢化合物,是所有卟啉化合物(如叶绿素、光敏素、亚铁血红素、钴胺素等)生物合成的关键前体,其作为植物叶绿素合成研究的一部分,很早就受到重视[1]。ALA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动物及植物等生物体活细胞内的一种非蛋白氨基酸[2],可以像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那样参与叶绿素合成和调节植物生长[3,4],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的生理活性[5]。ALA既可通过生物途径合成,也可人工化学途径合成[6~9]。已有研究证明,ALA是一种植物体内代谢中间产物,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1 ALA的生理作用

1.1 促进光合作用

ALA能调节叶绿素的合成,是叶绿素合成的限速步骤[10]。植物体在合成叶绿素的过程中,两个分子ALA在脱水酶的作用下缩合成一个分子胆色素原[11]。汪良驹等[12]在甜瓜上的试验显示,ALA处理可明显提高甜瓜叶片叶绿素(尤其叶绿素b)含量,有利于植株叶片在弱光条件下捕获光能,提高光合速率。研究表明,ALA处理后,草莓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以及叶绿素b/a比例均提高[13]。汪良驹等[14]对小白菜的研究表明,ALA处理有利于光能的利用和CO2的固定。光合作用产物是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有机物质积累的最终来源,叶面喷施或者根际浇灌ALA均可明显提高植物净光合速率[15]。叶面喷施100~300 mg/L ALA可提高萝卜叶片光合表观量子效率,并降低光补偿点[16]。

1.2 影响呼吸作用

汪良驹等[14]研究表明,ALA处理极显著提高小白菜种子的呼吸速率,并因此促进盐胁迫下种子的萌发。由于ALA是血红素合成的前体,后者是呼吸酶的一个非蛋白性辅基,推测外源ALA的作用可能与血红素合成有关。ALA处理双子叶植物的小型四季萝卜[17],可使萝卜在黑暗条件下呼吸量下降。崛田康司[18]用ALA对沟叶结缕草呼吸作用的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ALA,可以抑制其暗呼吸。

1.3 对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影响

ALA处理可促进菠菜幼苗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增加[19]。尹璐璐等[20]在ALA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研究中发现,0.5 mg/L ALA处理的黄瓜幼苗能够在低温胁迫过程中保持较高的SOD和POD活性,冷害指数显著低于对照;而5 mg/L ALA处理对黄瓜幼苗抗冷性无显著的影响,甚至可能会产生反作用。在草莓上,ALA处理促进草莓叶片SOD、POD等活性提高,并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16],由此可推测,ALA处理减缓了活性氧对RuBP羧化酶/加氧酶的冲击,从而使蛋白质在贮藏过程中得以较好保存。在马铃薯块茎离体培养试验中,也发现高浓度的ALA处理会对块茎产生过氧化伤害[21]。

1.4 促进植物组织分化

Bindu等[22]在MS培养基中添加2~10 mg/L ALA既可诱导豇豆愈伤组织不定根的分化,也可诱导不定芽的分化,表现出IAA和CTK的双重调节特性。

1.5 生物体内运输

ALA能否在植物体内运输目前还缺乏系统资料。但从外源供给试验看,无论是根系浸泡还是叶面喷施,ALA都能对植物整体产生生理效应,说明ALA可以在植物体内运输或者产生某种信号传递到植物的其他部位[23]。

2 ALA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 促进作物生长并提高产量

Hotta等[24]系统报道了低浓度ALA对多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促进效应。童金珠等[25]研究发现,施用ALA后,增加了西葫芦结果数,进而提高产量。徐铭等[26]对番茄的研究试验显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ALA均可提高番茄植株株高、单株番茄产量,且明显改善果实品质。施用ALA也可促进生菜、木兰、葱、藠头、草莓等作物生长,提高产量,且不仅是茎叶处理,即使在灌溉液中加入ALA也十分有效[27]。同时,ALA对作物的增产作用,在众多作物中都呈现了相似效果,且作物的种间差异性较小。试验结果表明,喷施60 mg/L的ALA可提高菠菜单株质量和总产量,同时提高菠菜的叶片长度、宽度以及营养物质含量和产量[28]。对萝卜的研究表明,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外源ALA可促进萝卜植株生长,这一效应与ALA促进叶片光合速率以及降低暗呼吸速率有关[29]。

2.2 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徐晓洁[30]研究表明,叶面喷施ALA能使NaCl胁迫下的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加蒸腾速率、使气孔导度增大、降低胞间CO2浓度,显著SOD、POD、CAT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汪良驹等[15]报道,ALA处理不仅可以避免低温胁迫对甜瓜幼苗光合性能的不可逆性伤害,还可以提高植株抗冷性。周贺芳等[31]对甜瓜幼苗的研究指出,外源喷施ALA对1%NaCl胁迫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可显著提高植株干鲜质量、叶面积、根系活力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增强甜瓜幼苗对盐胁迫逆境的抵抗能力。汪良驹等[17]研究结果显示,盐胁迫下ALA可促进小白菜种子萌发和黄化苗生长。张文芳等[32]发现,ALA可提高油菜种子在除草剂丙酯草醚胁迫下的净光合速率。

2.3 用作农田除草剂

AL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除草剂[27]。二苯醚类、酰胺类等是目前常用的有代表性的除草剂,其杀死杂草的基本原理是破坏植物细胞膜内体系,干扰叶绿素生化合成系统,从而使绿色组织白化、干燥,最终导致植物体死亡。同时发现,这些除草剂必须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称之为需光性除草剂。

2.4 促使草皮生长和绿化

利用ALA能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及抑制黑暗中呼吸作用的功能,可使草皮植物结缕草在冬季依然保持绿色,春季提早发绿[27];使翦股颖在高湿季节不衰败[18]。对上述2种绿化草皮植物研究发现,30~100 mg/L ALA处理可促进结缕草的匍匐枝、茎叶及根部的生长,使整株生物量提高;5~10 mg/L ALA处理可使翦股颖根量明显增大。在结缕草开始褪色前,用ALA处理,可使绿色保持到暮秋,且秋季褪色迟的结缕草到翌年春季可提早萌发,其绿色程度远优于无处理区。

2.5 促进苹果色泽

利用ALA对木质部灭杀作用弱的特点,将其与联吡啶或烟酸乙酯混合作为脱叶剂,改善田间通透性。在苹果着色开始时用ALA处理,可促进苹果呈现品种特有的色泽,且不会导致果实软化,但对其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2.6 其他

此外,ALA在还可促进植物种子发芽、缩短生产周期、促进肥效、培育壮苗等,但此方面文献较少,需进一步探讨。有研究表明,ALA处理能扩大植物的气孔,并提高CO2的固定能力[23,27]。ALA的生理活性受光、营养源、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处理方法、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随着研究的开展,也许还有新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认识。目前关于ALA的作用机理、分子基础等还不十分清楚,但由于ALA没有毒副作用,易降解、无残留,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作为壮苗剂、增产剂、除草剂等使用。

[1]Castechenco P A,Beale S I.Chlorophyll biosynthesis:recent advances and areas of current interest[J].Annu Rev Plant Physiol,1983,34:241-278.

[2]Von Wettstein D,Gough S,Kannangara C G.Chlorophyll biosynthesis[J].Plant Cell,1995,7:1 039-1 057.

[3]Chakraborty N,Tripathy B C.Involvement of singlet oxygen in 5-aminolevulinic acid induced photodynamic damage of cucumber(Cucumis sativusL.)chloroplasts[J].Plant Physiol,1992,98:7-11.

[4]Hotta Y,Tanaka T,Takaoka H,et al.New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in plants:the increase of photosynthesis,chlorophyll content,and plant growth[J].Biosci Biotech Biochem,1997,61:2 025-2 028.

[5]Bindu R C,Vivekanandan M.Hormonal activities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in callus induction and micropropagation[J].Plant Growth Regul,1998,26:15-18.

[6]刘秀艳,徐向阳,陈蔚青.光合细菌产生5-氨基乙酰丙酸(ALA)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29(3)∶336-340.

[7]郭进魁,毕玉蓉,李红玉.外源Narciclasine对黄化植物中δ-氨基乙酰丙酸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及其与6-BA和ABA 作用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2000,26(5)∶437-440.

[8]付士凯,李伟华,时建刚.5-氨基乙酰丙酸的应用及合成方法[J].山东化工,2003,32(3)∶24-27.

[9]张淑婷,周强.植物生长调节剂δ-ALA的全化学合成[J].农药,2002,41(7)∶43-46.

[10]Beale S I,Gold M H,Granick S.Chemical synthesis of 4,5-dioxovaleric acid and its nonenzy matic transamination to 5-aminolevulinic acid[J].Phytochemistry,1979,18(3):414-415.

[11]王俊卿,张肇铭.5-氨基乙酰丙酸及其衍生物对癌症的光动力治疗研究进展 [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21(增刊)∶115-117.

[12]汪良驹,姜卫兵,黄保健.5-氨基乙酰丙酸对弱光下生长的甜瓜幼苗光合作用和抗冷性的促进效应 [J].园艺学报,2004,31(3)∶321-326.

[13]刘卫琴,康琅,汪良驹.ALA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与抗氧化酶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06(1)∶57-62.

[14]汪良驹,石伟,刘晖,等.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对小白菜叶片的光合作用效应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2)∶34-38

[15]汪良驹,姜卫兵,刘晖,等.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几种园艺作物上应用的研究[J].江苏园艺科学,2004,25(1)∶195-198.

[16]汪良驹,刘卫琴,孙国荣,等.ALA对萝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3)∶488-496

[17]Härtel H,Walter G,Hanke T.Photoinduced damage in leaf segment of wheat(Triticum aestivumL.)and lettuce(Lactuca sativaL.)treated with 5-aminolevulinic acid I.effect on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J].J Plant Physiol,1993,142:237-243.

[18]Gadmar O B,Moan J,Scheie E,et al.The stability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in solution[J].Photochem Photobiol Biology,2002,67(3):187-193.

[19]Nishihara E,Kondo K,Parvez M M,et al.Role of 5-aminolevulinic acid(ALA)on active oxygen-scanvenging system in NaCl-treated spinach(Spinacia oleracea)[J].J Plant Physiol,2003,160(9):1 085-1 091.

[20]尹璐璐,于贤昌,王英华,等.5-氨基乙酰丙酸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7(4)∶166-169.

[21]张志军,李会珍,姚宏亮,等.多效唑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块茎形成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3)∶318-322.

[22]Bindu R C,Vivekanandan M.Hormonal activities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in callus induction and micropropagation[J].Plant Growth Regul,1998,26:15-18.

[23]汪良驹,王中华,李志强,等.5-氨基乙酰丙酸促进苹果果实着色的效应[J].果树学报,2004,21(6)∶512-515.

[24]Hotta Y,Tanaka T,Bingshan L,et al.Improvement of cold resistance in rice seedlings by 5-aminolevulinic acid[J].J Pest Sci,1998,23(1):29-33.

[25]童金珠,邹志荣.外源ALA对NaCl胁迫下不同品种西葫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4)∶116-120.

[26]徐铭,徐福利.5-氨基乙酰丙酸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9)∶128-132.

[27]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化学试剂目录手册[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42.

[28]冯志威,郭尚,毛丽萍,等.ALA处理对菠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5)∶42-43.

[29]汪良驹,刘卫琴,孙国荣,等.ALA对萝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3)∶488-496.

[30]徐晓洁,邹志荣,乔飞,等.ALA对NaCl胁迫下不同品种番茄植株光合作用、保护酶活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4)∶131-135.

[31]周贺芳,邹志荣,孟长军,等.外源ALA、CaCl2和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甜瓜幼苗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4)∶212-215.

[32]张文芳,张帆,金宗来,等.ALA提高丙酯草醚胁迫下油菜幼苗耐性研究[J].核农学报,2008(4)∶488-494.

猜你喜欢

丙酸乙酰外源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具有外源输入的船舶横摇运动NARX神经网络预测
外源铅胁迫对青稞生长及铅积累的影响
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火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外源添加皂苷对斑玉蕈生长发育的影响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测定方法的改进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HPLC测定5,6,7,4’-四乙酰氧基黄酮的含量
2-18F-氟丙酸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
反式-4-乙酰氨基环己醇催化氧化脱氢生成4-乙酰氨基环已酮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