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核心区住宅小区设计思路

2012-11-05吕韶栋

山西建筑 2012年34期
关键词:道路景观建筑

吕韶栋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3)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北邻大同、朔州,南毗太原,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以太行山与河北接壤。位于山西省北中部,辖忻府区、原平市和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一区十三个县,185个乡镇,4 971个行政村,总面积25 472 km2。

忻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4.3℃ ~9.2℃之间。年降水量为345 mm~588 mm。

今年接触到忻州市区的一个高档住宅小区设计,甲方定位为高档小区,但场地条件比较尴尬。

该地块西侧为七一北路,东侧为五台山路,北临规划路(城北街),在距七一北路以东约270 m的规划道路将本地块分隔为两块,其总用地面积为73 279.686 m2,总建筑面积为408 332.4 m2。北临主要城市规划路(城北街),向西延伸直达高铁火车站,沿七一北路向南即是师院附中、忻州一中、五中及开发区小学,向北延伸直至顿村温泉度假村及忻州高速枢纽,距场地北侧大约300多米就是忻州市已建成的人民公园,人民公园为忻州市区最大的城市公园,场地账面条件好像很好,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地势平坦。但有两点不利因素:第一,占地小,不足以满足高档小区景观的营造;第二,一条城市规划路从北向南把场地分为两块。特别是第二点,把本来就不宽裕的场地分为完全割裂的两块。

设计在解决矛盾过程中展开了。如何在矛盾中寻求突破,创造性思维是必须的,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规划城北街在不远的将来是忻州市开发区的主干道,规划要求沿街必须为商铺和公建,东侧五台山路为现状商业街。这一段思路很快明确了,城北街设置底商住宅,建筑退红线12 m,在城北街和五台山路交叉口布置酒店办公综合体,为城市也为小区服务。

接下来是从北向南把场地分为两块的城市规划路,在这条路上需要解决住宅区人行出入口、车行出入口及是否设计商业公建等诸多问题。对于是否设置商业公建的问题在多次的讨论后才统一了思路,要提高小区整体品质,需要弱化城市道路,并降低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设计底商住宅毫无疑问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它带来的问题是,小区的整体性会完全丧失。所以弱化城市道路的思路是正确的。

下一步是如何在设计手法上使两个地块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方面借鉴了南方的设计手法,即抬高小区地面,使它和城市周边道路在高度上形成高差,这种手法带来的是小区景观的闹中求静,人车分流在三维上的实现方式。在北端设计人行天桥,做人性化连接。在道路中部设计小区会所,可兼顾小区,并提高会所利用率,带来城市服务功能。设计中充分利用小区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小区环境既相对完整,又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舒适、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

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经济效益显著和个性鲜明的园林化居住空间。道路、建设等都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尽量减小土方建设量,利用高差进行整体设计。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居住行为与商业、游憩行为的融合,建筑与绿化环境的融合。适度的人车分流,既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又避免由此造成的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针对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加强物业管理,确保居住的安全性。

甲方要求小区整体形象应具有王者之尊的气质,但同时又不失内敛的稳重与成熟,所以取名为城市尊邸。我们选择了中字作为规划的主题,将之镶嵌到我们的基地中。写意书法的舒展大气,巧妙地与贯穿南北的景观步行轴完美融合在一起,既实现了规划中人车分流的理想,景观中引水入园的景致,又附载着深刻的文化气息。轴线与中央景观的连接处,布置会所及跌水景观,无不彰显着王者独有的风范(见图1)。

图1 整体鸟瞰图

地块规划通过“中”字形入口空间塑造,中心水系景观展示,广场空间的延伸扩张,东西方向的景观带与南北向广场轴线景观绿化带的巧妙过渡、融合,增添小区的人气和空间凝聚力。小区的会所与之相呼应的跌落水系通过周边景观与硬化形成“中”字形中央景观。

小区住宅以中央景观为核心,周绕院落式绿化,用景观轴和道路加以分隔。小区布置了10栋高层住宅,两栋位于景观主轴线上,成为整个小区的亮点。

沿城北街小区入口处绿地景观中心的两侧,由板式的高层住宅形成富有节奏的空间界面,不仅形成对核心区的围合态势,而且在住宅形态上与条形匀质空间以及方形的院落空间形成对比,同时照顾到了小区入口处的界面的丰富性。

小区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和道路走向,将建筑景观与绿化景观相结合、小区景观与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相结合,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居住小区景观。

结合曲折变化的小区道路,形成丰富、有致的道路对景点;沿路通过住宅单元的错列围合,形成路移景变的沿街景观效果。沿城市道路的建筑,充分考虑城市街道景观要求。沿街建筑要求丰富、连续,形成高低错落、进退有效的街道景观界面。

小区设置了六个出入口,在小区中央规划路附近设置了主要出入口,景观主要围绕着这个出入口来布置,在基地的西边、东边设置了次出入口。小区采用了人车分流布局的形式。车流直接沿主要道路进入地下停车场。

地块内部道路由小区级路、组团级路组成,小区主干道宽度为5 m,组团级道路为4 m。入户道路宽2.5 m。整个道路系统流畅合理,是小区的交通灵魂所在。

消防、紧急救援系统机动车通过环形道路形成的环形交通流线,使其可以便捷地到达每幢住宅的入口,同时也为消防车辆及紧急救援车辆提供了必要的通道。小区采用地下车库与园林化户外停车相结合。

结合小区内绿化空间和路网布局在小区地下布置停车场空间,在小区内均匀分布六个停车场出入口,分别布置在各组团入口和公共道路附近。

在本项目建筑风格的选择上不能免俗,应甲方的要求,为在区域项目内脱颖而出,建筑风格为欧式建筑。建筑风格采用坡屋顶与平屋顶相结合的手法,在细部处理上采用欧式建筑的风格,形成典雅、别致、华丽的建筑形式(见图2)。

图2 住宅效果图

小区公建采用与居住建筑相统一的风格,力求建筑形式丰富、活泼,与居住建筑的典雅相呼应,使整个小区建筑色彩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见图3)。

图3 酒店效果图

三段式的造型设计塑造古典的建筑风貌,营造凝重、典雅、华丽的视觉感受,基座部分的石材细节处理,顶部玻璃等装饰材料的局部运用,在古典的风格中流露出时代的气息,体现雍容华贵的气质,建筑外立面整体用石材干挂而成,从材料上、设计上严格控制,力争成为忻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总之,设计充分挖掘地段的价值潜力,从文化、地域生活习惯各方面入手,在居住模式、空间形态和环境创意上引领潮流,在忻州楼市中独树一帜,真正填补高端市场。通过多种设计手法的组合,从感官上彻底把场地不利条件转化为小区自身的鲜明特色,在闹市喧嚣中为小区争得一片宁静,出小区融入城市忙碌生活,回小区体会都市大隐的悠然自得。

猜你喜欢

道路景观建筑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景观别墅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火山塑造景观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沙子的景观
建筑的“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