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隧道施工过程中极破碎围岩整治初步探究

2012-11-05金国东刘士锋

山西建筑 2012年2期
关键词:塌方泵送工字钢

金国东 刘士锋

云南以地质条件复杂著称,被称为地质王国。云南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良地质较多。本文以极其破碎围岩为例,具体探讨在该种地质条件下隧道掘进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 概述

该隧道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境内,属于高海拔隧道,全长835m。隧道穿越舌状山脊,位于澜沧江左岸邻江陡坡地带,隧址区海拔高度为1 846m~2 073m。

隧道覆盖一层厚3m~5m残积碎石土或全风化层,其下为强~中等风化二叠系下统砂质板岩夹薄~中厚层砂岩,岩性极为破碎,基岩产状252°∠76°,在出口段岩层倾向基本与坡向一致(出口段坡面倾向240°~250°),且呈大倾角,导致岩体深5m~40m范围沿板岩层面拉张卸荷裂隙极为发育,导致出口段岩体深20m~40m范围以碎块状破碎岩质边坡为主,岩性极破碎,稳定性差,开挖时易坍塌是其主要特征。地质横断面示意图见图1。

图1 地质横断面示意图

2 施工情况

由于围岩极其破碎,在开挖掘进20m过程中,小型坍塌不断,有记录大型塌方4次,量最大有150m3,小的也有70m3,造成隧道后侧形成很大空腔,掌子面无法掘进,一旦强行掘进将会产生更大的塌方。

3 施工方案

3.1 施工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该种情况进行了多次尝试。首先针对产生的空腔进行处理,方案是:采用18工字钢和22工字钢组成的联合拱上拱,在原钢拱架上方对空腔进行支撑,对空腔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回填。采用C25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由于常规锚杆无法成孔,塌孔严重,所以所有超前锚杆和系统锚杆均更改为自进式锚杆。为了防止下次开挖再次塌方,故采用超前注浆。具体方案为:

1)对塌方产生的危岩现行进行清除,确保施工安全,防止施工时落石。

2)对空腔内素喷C25混凝土,厚度控制在4cm以上,防止再次塌方。

3)利用18工字钢和22工字钢对空腔进行拱上拱支撑,其中周边主要支撑采用22工字钢,中间桁架采用18工字钢,间隔40cm设置一榀,并采用纵向连接筋连接,保证钢支撑的整体性。

4)支钢模板,采用输送泵泵送C20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采用间歇式泵送,控制泵送混凝土的数量,最佳是控制在拱顶上方形成1m~1.5m混凝土壳即可。

5)在已经封闭好的掌子面拱顶上方采用小导管注浆,水灰比采用0.5∶1或者根据扩散情况确定。浆液适合采用浓浆并加入适量砂。注浆采用间歇式注浆。

6)超前锚杆采用自进式锚杆,进行下一个循环开挖。开挖要求按照钢拱架间距进行开挖,必须留核心土。

3.2 主要施工技术指标

1)拱上拱各榀间距与钢拱架间距一致,间距40cm。除喷混凝土厚度4cm。

2)小导管超前预注浆施工工艺。用红外激光指向仪定位,并划出隧道开挖轮廓线,在隧道开挖前,于拱部轮廓线外10cm处用YT-28钻机钻孔,人工打入超前小导管,并采用单液水泥浆注浆加固围岩。超前小导管采用长3.5m的φ42有缝钢管,壁厚3mm,环向间距0.3m(原设计为 0.6m),倾角 7°~10°,搭接 1m ~1.5m。

注浆技术参数: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5∶1;注浆压力:0.4mPa~0.5mPa;注浆加固范围:隧道开挖轮廓线外1.5m;注浆段长3.5m;浆液扩散范围:0.4m~0.5m。注入量按下式计算:

其中,Q为注浆量,m3;R为浆液扩散半径,m;L为注浆段长度,m;N为地层孔隙率;α为有效注浆系数,0<α<1;β为浆液损耗系数,β>1。

采用定压为主、定量为辅的注浆标准,待水泥浆基本凝固(4 h~8 h)后进行开挖作业。

3)开挖及喷锚支护。采用留核心土法施工:每次开挖循环进尺0.5m以内,待钢拱架支撑好,喷射混凝土后再行开挖中间部分。尽量不要放炮,如果不能避免尽量在拱角位置放小炮。

锚喷支护体系的施工工艺和主要技术参数:施作φ25自进式超前锚杆和系统锚杆;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格尺寸为0.15m×0.15m,网片尺寸为1.5m×1.0m,搭接1个~2个网格并与隧道开挖周边靠紧铺挂;格栅钢架(φ22)间距1m,围岩特别破碎段,间距变为0.5m~0.75m,格栅钢架和超前小导管及WTD锚杆的尾端焊接在一起;分层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20cm);为确保施工安全,采用短开挖、喷锚紧跟的方法施工,在拱部支护下沉量过大段增设锁脚锚杆。

4 处理结果

本段平均5m设一个测量断面。测量拱顶下沉及拱墙收敛。从测量的结果可以看出:拱顶下沉的各点R平均变形速度小于0.2mm/d,拱顶收敛数据相对位移最大值为0.48(小于规范要求1.2),未出现较大塌方,说明所采用的施工方案是正确的,施工支护是有效的。

5 结语

从极其破碎围岩掘进隧道施工方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必须短进尺,分步开挖,支护要跟上,二衬及时施工。

2)塌方一旦出现必须及时进行整治,防止塌方连带其他地方持续出现塌方。

3)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测。特别针对该种极破碎围岩,监测点、监测间隔时间,适当加密。将观测数据作为隧道安全施工的指导,及时进行施工方案调整。

[1]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2]章志辉.浅埋软弱围岩施工[J].铁道建筑,2002(6):30-32.

[3]关宝树.隧道力学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王星华.粘土固化浆液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5]叶观宝.地基加固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6]《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7]刘成宇.土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8]王毅才.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9]中国锚固与注浆工程实录选[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0]王毅才.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11]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12]JTG/T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S].

猜你喜欢

塌方泵送工字钢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矿用工字钢棚支护计算及应用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EBZ160型掘进机过工字钢便桥跨老巷的研究
工字钢支护巷道中防倒装置的改进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