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年冻土地区储罐地基热应力分析

2012-10-29李国文

石油工程建设 2012年6期
关键词:油罐冻土融化

李国文

(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0 引言

在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中计划建造几座5万m3的油罐,原拟选站址位于多年冻土地基上。因为年平均油温高于自然地表年平均温度,因此油罐的施工和运行将会提高一定深度内地基土的温度。当地基土的温度高于冻土融化温度时,冻土将会成为融土。冻土融化后,其强度和弹性模量急剧下降,最终大罐可能因为地基土的过大变形而破坏。所以对于储罐地基而言,多年冻土地基在应力分析之前必须先进行热分析,以便于确定地基土的温度分布和融化深度。

基于这种思想,在这个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我们分别进行了热分析和应力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如果不采取特殊的工程措施,在油罐服役期间地基是不稳定的。经过对安全、成本和时间等因素的全面考虑,我们选择了一个新站址代替了这个旧站址,以保证工程的安全。

1 设计参数

1.1 温度条件 (见图1)

在过去50年中,当地最高气温是38℃,最低气温是-52.3℃。年平均气温为-5.9℃,最冷月为一月,最暖月为七月。

根据在这一区域的工程经验,地表会因为辐射而升高温度1℃,在寒季,地表会因为雪盖而升高温度4℃,基于这种认识,采用了-2.6℃作为年平均气温。

图1 月平均气温、月平均地表温度和月平均油温

冬季,通过加热使油温保持在-6℃以上,但考虑到加热可能使油温在某些时候高于-6℃,为了安全起见,假定在寒季油温为-4℃,在暖季油温与气温相同。根据这些假定,年平均油温为1.3℃。

原位温度测试显示,多年冻土地温随深度增加而提高,16 m深处温度为-1.9℃。活动层厚度为1.4 m。

1.2 土体参数

2007年12月,一个16 m深的钻孔显示地基土可分为两层:粉质黏土和圆砾。原位测试、试验室测试和JGJ 118-1998规范提供了计算所需的热和力学参数,见表1和表2。

1.3 储罐参数 (见表3)

1.4 土体的焓值

材料相变时会放出或吸收潜热。在冻土工程中,必须考虑相变,因为土体可能会融化或冻结。我们所使用的计算程序应用焓法来求解相变问题。因为试验室测试显示冻土的初始冻结温度为-0.89~0.06°C,我们假定相变区间为-1~0°C。 图2显示了在相变计算中所采用的焓值。

表1 土体物理参数和热参数

表2 土体力学参数

表3 储罐参数

2 分析过程和计算模型

2.1 分析过程

四个主要的步骤如下:

(1)确定设计参数。通过试验和经验确定计算所需的热分析参数和应力分析参数。

(2)热分析。建立热分析有限元模型,施加热荷载和边界条件,计算储罐使用期间的月平均地温,选取最大融化深度时的地温作为应力分析的初始条件。

(3)应力分析。将热分析单元转换为应力分析单元;输入热学分析结果和力学参数;施加力学荷载和边界条件,计算附加应力、弹性变形和融沉。

(4)评价可行性。根据计算结果和规范评价可行性,并作出工程决断。

热分析和应力分析是前后衔接的。本文没有考虑热和应力的耦合效应,主要原因是耦合计算的参数很难确定,耦合计算太复杂,以至于很难得到有用的结果。通过采用合理和保守的假定,可以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结果。

2.2 简化的理论模型 (见图3)

图3 简化后的理论模型

油罐是典型的轴对称结构,因此我们使用轴对称模型来简化计算。

根据这一地区已有经验,地表和空气间的对流换热系数为18 W/(m2·℃),储罐底和地基土的对流换热系数为0.35 W/(m2·℃)。在工程区域,地温梯度近似为-0.04℃/m,即深度y每增加100 m,土体温度t升高4℃。地热的热流密度q可以根据公式 (1)来计算。

q=-λfdt/dy (1)

根据公式 (1)计算得q=0.105 W/m2。

因为研究对象为地基,油温和油罐重量作为外部荷载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上,在有限元模型中没有建立油罐的模型。

2.3 有限元模型 (见图4)

使用ANSYS程序来进行分析。图4为有限元模型。单元plane55被用在热分析模型中。相应地,当热分析转换为应力分析时,单元plane55转换为plane42。这两种单元都支持轴对称计算。在热分析中,热流密度施加在下边界,对流参数施加在上边界,左和右都是绝热边界。在应力分析中,油和罐的重量施加在上边界,下边界的竖向位移被约束,右边界水平位移被约束,左边界为轴对称边界。

图4 有限单元模型

3 计算结果

3.1 热分析结果

3.1.1 年平均地温

图5为稳态热分析计算得到的年平均地温。在稳态热分析中,年平均温度和热流密度分别作为下边界和上边界的热荷载。从图中可以看到,地温随深度线性增加。

图5 年平均地温随深度的变化

3.1.2 罐中心处的年最大融化深度

图6显示了罐中心处最大融化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融化深度由0℃位置来确定。年最大融化深度出现在罐中心。根据计算,最大融化深度每年约增加0.1 m。

图6 年最大融化深度随时间变化

3.1.3 罐边缘和自然地表处的最大融化深度

罐边缘和自然地表处的最大融化深度基本稳定于1.4 m深处。地温年变化深度约15 m。天然冻土上限为1.4 m。这两个深度都与现场实测值和经验值相吻合。这也说明了数值模型是可靠的。

3.1.4 最大融深时的地温分布

根据计算,最大融深出现在油罐运行的第50年的8月。图7显示了该时刻的地温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油罐的运行已经改变了自然条件下的地温分布。这一时刻的温度也作为初始温度输入到应力分析模型中。

图7 最大融深时的地温分布/℃

3.2 应力分析结果

3.2.1 竖向附加应力 (见图8)

图8显示了在油和罐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地基的附加应力分布。油和罐的荷载甚至对油罐之外区域的地基土也产生了附加应力。最小应力出现在罐底和地基土的界面,其数值为225 kPa。自然地表处出现了由侧向挤压而引起的附加拉应力。值得注意的是图8中的数值仅为附加应力,不包含由土体重力引起的压应力。总的竖向应力为两者之和。

图8 竖向附加应力等值线/kPa

3.2.2 竖向弹性变形 (见图9)

从图9竖向弹性位移的等值线图可以看出,最大竖向弹性位移为0.57 m,位于罐中心地表处。在边缘处,竖向弹性位移仅为0.1 m。计算程序可以直接计算出弹性位移,但是总位移中应包含融沉变形。下节公式 (3)给出了总位移的计算公式。

图9 竖向弹性变形等值线/m

4 基于规范的验算

4.1 承载力验算

SH/T 3068-2007给出了验算公式。 如公式(2) 所示。

式中pk——总应力/kPa;

fa——土体承载力特征值/kPa。

从图8可以看出,粉质黏土中的最大附加应力为225kPa,但其融化后承载力特征值仅为170kPa,即使不考虑土体的自重,附加应力已经远超过了其承载力特征值。据此,我们可以判断粉质黏土不满足承载力要求。

4.2 变形验算

总竖向位移可用公式 (3)计算。

式中s——竖向最终位移/mm;

ψs——沉降经验系数,可在GB 50007-2002查得;

S′——竖向弹性位移/m;

i——土层号;

n——土层总数;

δ0i——第i层土的平均融沉系数;

hi——第i层土的融化厚度/m。

表4为罐中心和罐边缘的竖向位移,以及两者的差值。

表4 地基的竖向位移

SH/T 3068-2007规范规定罐中心和罐边缘的沉降差 [Δ]不大于360 mm。因此地基不满足变形要求。

5 讨论

对于本文这个问题的数值分析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涉及到相变、动态边界和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很难得到收敛解。当考虑冻土蠕变、气候改变和热应力耦合时,情况更为复杂。

JGJ 118-1998规范没有考虑冻土的蠕变变形,其原因可能是蠕变分析所需参数不容易得到。Tsytovich N A给出了-0.5℃时, 400~800 kPa应力下冻砂和1 300 kPa应力下冻结黏土的双曲线蠕变系数,我们可以据此推断,场地冻土的蠕变是一个衰减过程,而且会保持在第一阶段。我们估计在-0.5℃、250 kPa应力下,粉质黏土最大蠕变应变小于0.02,圆砾最大蠕变应变小于0.003。根据前面的计算,粉质黏土的弹性应变为0.06~0.07,圆砾的为0.01~0.05。蠕变可能使总变形增大30%。当然,那只是极端情况,本文中的土体应力远低于参考文献的应力水平,而且大部分地基土的温度低于-0.5℃。

虽然全球变暖仍然是个争议话题,但是气温的增加对工程区域的冻土有巨大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地基的稳定。但是,我们无法对50年后的气候做出准确的预测,最安全的方法是在计算中人为地适当提高气温。

目前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热—应力耦合分析模型,而且耦合的机理也不是很明确。由此看来,尽可能地避免多年冻土是明智之举。

6 结论

(1)油罐的运行影响了地基土的地温分布。

(2)在油罐中心,融化深度逐年增加。到第50年的时候,冻土上限降低至6.5 m深处。

(3)在50年期间,罐边缘处冻土上限基本保持稳定。

(4)粉质黏土中的附加应力高于其融化时的承载力特征值。土体压缩和融沉引起的变形超出了规范限值,即使不考虑蠕变变形。

(5)本工程中油罐地基在50年的使用期间是不安全的。应该采取特殊的工程措施来保持地基稳定,或者重新选择新站址。

(6)工程中应尽可能避开多年冻土,因为其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1]JGJ 118-1998,冻土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航天七院.工业锅炉房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冻土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4]SH/T 3068-2007,石化工钢储罐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

[5]TSYTOVICH N A.The Mechanics of Frozen Ground[M].Washington,DC:Scripta Book Company,1975.

[6]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7]刘晓建,郑其俊.热桩技术及其在解决多年冻土稳定问题中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05,31(6):46-48.

猜你喜欢

油罐冻土融化
高温重油罐区超压分析总结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北极冻土在求救
冻土下的猛犸坟场
某分馏厂油罐区设计
一起融化
DSP运动控制器在油罐焊接机器人中的应用探讨
融化的Ice Crean
26
冰如何开始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