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巡视工作
——反腐败的“火眼金睛”

2012-10-25严州夫

支部建设 2012年15期
关键词:火眼金睛巡视组单位

严州夫

巡视工作
——反腐败的“火眼金睛”

严州夫

巡视制度,是指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通过建立专门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制度。2003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2009年,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推行巡视制度8年来,在党中央以及各省(区、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巡视机构和广大巡视干部不断推进巡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巡视工作充分发挥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由于巡视制度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具有“近距离”、“长时间”、“广接触”和“背靠背”等特点,使巡视制度具有“预警”、“免疫”、“保健”三大功能,被比为下情上达的“直通车”,反腐倡廉的“监督哨”,了解干部的“显微镜”,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巡视显威力:一批“潜水”贪官浮出水面

2011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披露,2011年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发现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涉及361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大量问题正在核查,一批腐败分子受到严肃查处。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2011年中央巡视组圆满完成对6个省(区、市),4个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4个中央金融单位的巡视或巡视回访任务;对12个省(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题调研;对7个省(区)换届风气情况进行了督导,并选派人员直接参加省委换届考察工作。

2011年,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完成了对全国134个市(地、州、盟)、707个县(市、区、旗)、99个省直部门和109家省属国有企业、高校的巡视或巡视回访,有20个省(区、市)对换届风气情况开展了专项巡视。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也对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了巡视。

据介绍,2011年各级巡视机构发现和掌握了大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以及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一批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案件问题线索。截至目前,中央巡视组向中央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64条,向被巡视地区和单位提出建议66条;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共向同级党委、政府提出建议585条,向被巡视地区、单位提出建议4873条,这些都为中央和省(区、市)党委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7年8月2日,中央纪委副书记、秘书长干以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说,陈良宇问题的线索是通过巡视工作发现的。干以胜介绍,陈良宇案是在2006年7月份调查上海社保资金案之后,根据巡视组提供的线索作进一步的调查向中央报告以后,由中央决定对他立案检查。

2008年1月23日,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第二巡视组组长祁培文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时说,巡视时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有调查研究、谈话、查资料和明察暗访等,最根本的方法是个别谈话。天津李宝金案就是巡视组在与他进行个人谈话时发现的线索。祁培文说,李宝金跟巡视组谈话时称“来天津你们想办什么事儿就找我,市长办不了的事儿我都可以办”,就是这句话引起了巡视组的怀疑,从而发现了李宝金案的重要线索。

各省区市通过巡视工作发现的大要案线索也不少。

“田玉飞狂妄的一句‘一点小钱我看不起,我有的是钱!’让我们感到这个人有问题。”四川省委巡视组一位同志介绍,省委巡视组巡视乐山市时,发现犍为县委原书记田玉飞违规将该县电力公司国有股低价转让给民营企业,这一重大线索最终牵出其受贿1800余万元的罪行。而该省凉山州委原书记骆玉祥受贿900万元的腐败问题也是在巡视中发现的。

四川省委巡视办副主任胡俊康介绍,通过巡视,一些地方主要领导和部门实权官员的贪腐行径相继败露,如乐山市委原副书记袁俊维、省房地产公司原总经理谢常生、苍溪县委原书记罗先平等。包括轰动一时的绵阳市委原书记黄学玖酒后驾车致人死亡顶包案,最初也是在巡视中发现的。

2006年,湖北省委第四巡视组在恩施巡视期间,了解到时任湖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彭振坤有重大经济问题线索后,与彭谈话时,彭一方面表白自己没有问题,一方面以“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名义向中央和省委主要领导写信申诉委屈,要求中止对他的深入了解。但第四巡视组坚持依法依纪对其问题作深入了解,最终形成了可靠的案件线索,使彭振坤和另一名副院长、几名处级干部的数百万元的巨额经济窝案受到查处。

对案件线索的深度挖掘,弥补了其他职能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中的不足,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通过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巡视组及时发现了领导干部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提醒或诫勉谈话,对巡视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及时移交有关部门。

相关链接:

通过巡视发现案件线索的部分省部级以上官员名单

陈良宇,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2008年4月,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

徐国健,江苏省委组织部原部长。2006年1月,被判处死缓。

杜世成,原山东省委副书记兼青岛市委书记。2008年2月,一审被判无期。

李宝金,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2008年2月,一审被判死缓。

何闽旭,安徽省原副省长。2007年12月,一审被判死缓。

黄瑶,贵州省政协原主席。2010年12月9日,一审被判处死缓。

宋勇,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2011年1月30日,一审被判死缓。

巡视重实效:有什么问题就重点巡视什么问题

巡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查找和推动解决问题,促进被巡视地方和部门改进工作。各级巡视机构坚持有什么问题就重点巡视什么问题,真正以巡视工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得到了中央和省区、市党委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拥护。

其一:护航科学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整改建议

事实证明,巡视组对推动地方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某些地方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弄虚作假的行为被巡视组及时纠正,比如广东省一些地方就根据巡视组的建议,及时叫停了一系列如“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长廊”、“全国第一”、“亚洲之最”等不切实际的工程。

大量关乎民生的问题也经巡视组的提议和督促得以圆满解决。比如四川省委巡视组在巡视南江县时,不少市民反映农民工露宿街头。巡视组将情况反映后,当地及时出台了支持企业或个人兴办农民工廉租宿舍的政策,全县1789名农民工得以受益。“目前省委巡视组分成了6个重灾市州工作组驻扎灾区,在监督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灾后重建项目的规划实施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胡俊康介绍。

其二:为党风廉政建设把关,捍卫《廉政准则》

巡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对象和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领导干部遵守《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参加工作以来,从没有接受过像这样严格的‘政治体检’,巡视组找我谈话,不仅是对我的警示教育,更是对我的帮助和关爱。”这是江西省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某主动上交了收受的7.6万元礼金后,深有感触地说的话。2007年,江西省委巡视组在该市巡视时发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某借婚宴收受礼金的问题,通过对李某进行诫勉谈话,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

其三:紧盯违规用人违规提拔,防“带病上岗”

巡视组在上级党委选人用人时拥有发言权,这让一些巡视对象“又爱又恨”。尤其是区县一级的一把手,极有可能成为市里领导班子的候选人,巡视组的意见能在“关键时刻”为其加分或减分。有地方巡视干部调侃:“说好话也许不管用,但说‘坏话’却一定管用。”一句玩笑却切中巡视组的识人之权。当然,事实上,巡视机构也会根据巡视中掌握的情况,向有关部门推荐优秀干部。

河北某市报请省纪委批准将一副县级干部提拔到市里任正处级干部。河北省委巡视组在该县巡视期间了解到,该同志在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干部群众议论较多,对此,省纪委高度重视,经协调,该市委撤销了原拟意见。

此外,也有通过巡视纠正错案的例子。河北省委巡视组在巡视中发现,省直某局一名干部1985年被错误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多年来本人一直申诉。省纪委于2006年11月认定该案为错案,责成该单位纠正,但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巡视组了解了有关情况后,督促该局党组尽快通过了对此案的解决意见。

其四:督促有关地区纠正不正之风

通过加强对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开展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了一些地方和单位教育医疗、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社会治安和司法领域存在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从完善管理、化解矛盾等方面提出妥善处置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地区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了群众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据2010年4月《重庆日报》报道:中央巡视组来渝巡视检查发现,重庆市存在公务人员收送“红包”、领导干部超标准使用公务车、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的现象。4月12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部署开展治理收送“红包”、超标准使用公务车、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三项治理”工作。一是治理收送“红包”。“红包”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重庆市开通了“廉政账户”,要求已收受“红包”的公务人员,在6月10日前主动上交。二是治理超标准使用公务车。市管干部公务用车,必须是排量2.0升(含2.0升)以下且价格25万元以内的。违规使用的,必须在6月10日前主动纠正。三是治理违规经商办企业。5月31日前,所有区县(自治县)、市级部门和单位的市管干部,须如实填报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的从业情况,并在9月30日前主动整改。市委、市政府还在媒体上公布了举报电话。同时声明:在规定期限前主动上交、纠正、整改的,可酌情从宽处理;过了宽限期仍拒不申报、整改的,查处绝不手软。

当前巡视工作存在的六大问题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相继建立了巡视机构和专职巡视队伍,部分副省级城市党委也根据需要组建了巡视机构和队伍。新形势新体制下的巡视工作,至少有两大优势:一是管得着——其权力由上级党委赋予,使它区别于同级、下级监督的乏力与软弱,区别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离散。二是现场化——使它不同于上级监督。上级党委的考察考核,注意力更多放在一些数字和指标上,实践中难以到位;上级纪委的监督往往以一把手违规嫌疑的存在为前提;上级组织部门监督则又以其任用升迁为缘由。而巡视组对“一把手”,无论他是否有违纪问题,是否将任用升迁,始终对其进行例行重点监督,实现了监督的由远到近,由软到硬,由难到易,由短到长,由晚到早。

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巡视工作,充分发挥了这两大优势,有效参与监督检查,发现了一批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预防和遏制了一些重大隐患。实践证明,加强巡视工作,是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因为这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当前的巡视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难点和问题。

问题一:容易刮“阵风”,监督存在间歇性

在实践中,不少省一级巡视机构由于还要巡视省级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及高等院校等,对市、县一般只能5年巡视一次。此外,各省巡视组一般不超过6个,即便同时开展工作也有多数地方巡视不到。所以,目前的巡视工作仅能做到在现场和离开后的短期内监督,是一种间歇性监督,有待解决持久效力的问题。

如果不能建立长效机制,巡视工作就有可能陷入“运动式”、“刮风式”的形式主义窠臼。目前巡视工作的监督只能达到对巡视对象一时一地的制约力,巡视组总要撤走,他们走后谁又来监督一把手呢?如果这种监督真的成为几年一遇的“匆匆过客”,那就很有可能最终衰变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过场。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间歇性监督有可能会增加腐败的风险预期,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问题二:受人情阻挠,有的上级领导直接干预

因为巡视组具有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乃至党委主要领导直接汇报被巡视单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等重大问题的权力,关系被巡视单位班子成员的前途命运,巡视机构就与办案部门一样,可能身处各种矛盾关系的中心,身处各种人情世故的交汇处,身处金钱物质攻势的指向点,从而影响巡视工作的公正性。在巡视过程中,在初步发现了一些问题,准备向上级报告之前,个别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往往会以维护工作大局和保护干部为由,干涉巡视工作。除了上级领导外,来自其他方面的人情干扰也不少。

问题三:想听真话难,碰触不到核心要害

摸到真情、摸清实情、摸出隐情依然是最有难度的环节。摸不清楚真实情况,难以听到真话是目前巡视机构面临的一大难题。尽管通过个别谈话等方式方法能够掌握基本情况,但也仅仅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要碰触到核心的要害的问题,难度很大。

原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组长任克礼就曾感慨,一些干部不对巡视组讲真话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个别谈话中,常常碰到谈话对象说空话、套话和永远正确的“废话”,把巡视组谈话当作例行公事敷衍了事,特别是一些知情的干部由于种种顾虑,要么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只谈成绩不谈问题。

为什么巡视组难以听到真话?一是因为对巡视组缺乏信任感,担心讲了真话后被个别巡视组成员转述给当地主要领导,受到打击报复。二是对巡视效果缺乏信心,认为巡视组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讲了真话也是白搭,反而会对自己不利。特别是在一些政治环境不宽松的地方,长期没有讲真话的氛围,“讲真话成本大于收益”的官场潜规则让其望而却步。三是一些干部本身就陷入了当地利益格局,作为既得利益群体就更不会讲真话了。

问题四:技术层面缺陷,评价标准过于感性

由于种种局限,巡视的很多方式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常规的、经验的阶段上,比如民主测评,测评结果更多的是群众对某领导干部的感性评价,由此统计出的数据往往不足为凭,统计分值的高低并不一定反映该领导的实际能力与实绩。再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的测评,在组织部门已经开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类型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环境分析、历史分析等,这种以客观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无疑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说服力。相比较下,巡视机构采用的测评方法,显得不够科学。

问题五:“到位不越位”,有时难以把握这个“度”

在巡视工作中,要做到“到位不越位”有时是比较难的。这个界限的划分,中央有规定,比如巡视机构履行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职责,有别于纪检监察机关,不承办具体案件;要考察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实绩,有别于组织部门的考察、推荐干部;要听取群众意见、维护好群众利益,又不能越俎代庖去处理具体事务;要关注被巡视单位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但又不要干预被巡视单位的日常工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不原则”。

在具体工作中,有时的确会有一些情况令人困惑。比如发现了被巡视单位某领导干部可能有问题,是到此为止,立即向上级党委汇报,还是继续探究,直到摸出个头绪?按理应马上汇报,但基本情况都没摸清能汇报什么?如果上级党委未作出反馈意见,也就无法移交给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如果再深查下去,再多走一小步,是否又在行使纪委初核的职能?这就有越权办案之嫌。

又比如,巡视组接到被巡视单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具体问题,巡视组不能直接处理,但是巡视组又不能一推了之,特别是对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关问题,巡视组应该向当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既不越俎代庖,又不能失信于民,其中的分寸较难掌握。

问题六:吃住用在当地,巡视权容易受腐蚀

鉴于巡视机构的工作体制,每到一处巡视,必然都吃住在当地,回单位报销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开支。更有甚者,有的地方为了争取给巡视机构留下一个好印象,派人公关,请客送礼,使巡视权多少受到了腐蚀,影响了巡视的公正性。

2011年9月,有媒体曝光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于当年四五月间在宜昌市秭归县巡视20余天,花费高达80余万元。秭归县委办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省委巡视组一行八人,4月12日进驻,5月9日离开,其间总开支为114490元。此前申请的80万元经费中,实际还包含“历年及今年以来县委办接待上级领导、外来客人以及来秭归开展对口支援所发生的费用;添置办公设备的费用,购买接待酒水的费用”。

尽管后来湖北省委的调查确认巡视组的开支为10余万元,但社会舆论对巡视组经费开支、吃喝玩及收受礼品等方面的质疑一时仍然难以平息。

这件事给全国各地的巡视机构提供了一个可资反思的教训。如何保证巡视权的纯洁性,加强巡视队伍的廉政建设,确实不容忽视。

让巡视组更好地发挥“保健”作用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巡视制度犹如‘保健医生’给领导干部进行‘全面的政治体检’”。唐高宗时担任过这一职务的韦思谦对巡视也很有体会:“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

要让巡视组真正发挥“保健”作用,以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震慑州县”,还需要在许多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对策。

对策一:严格保密,鼓励巡视谈话对象讲真话

巡视组要想方设法取得谈话对象的充分信任,加强对巡视人员的管理,首先用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谈话的保密性;其次,要打消谈话对象的顾虑,增强他们对巡视工作的信心,鼓励他们讲真话,只要有真凭实据,这些线索最终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谈话对象本身存在问题的,要劝导他们主动交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在不讲真话,将来总有一天会东窗事发身败名裂。

对策二:完善工作制度,推进巡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在巡视工作条例的大框架下,还应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出具体的工作规定。规范巡视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巡视工作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主要是对巡视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巡视机构设置和基本职责、巡视工作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作出规定;立足规范巡视工作的具体实施,加强巡视工作的程序性制度建设,主要是对巡视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巡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环节、巡视工作需要协调处理的关系等作出规定;着眼规范巡视工作人员行为,加强巡视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主要是就学习、教育、管理和监督,就工作纪律、保密纪律、廉洁自律等作出规定。

同时,应当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巡视手段和方法。没有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是难以使巡视工作取得成效的。在巡视过程中,应当坚持公开式的“明察”与隐秘式的“暗访”互相结合,并且大致规定出“明察”与“暗访”的具体适用范围。一些涉及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可以搞“明察”,另一些涉及领导者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问题则可以搞“暗访”。同时,还要实行定期巡视与不定期巡视相结合的方法。

对策三:加强协调,建立高效运转的巡视工作协调机制

巡视前期的协调工作及机制的建立,主要是根据形势任务变化情况对巡视任务的统筹安排,巡视计划的上报、调整和最终的确定;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司法、审计、信访等有关部门情况沟通机制,使巡视组在开展巡视前能够了解被巡视地区、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有关情况。巡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及机制的建立,主要是协调开好被巡视单位联络员会议,以利于巡视组顺利进驻;开好巡视组与被巡视单位领导干部见面会,以保证巡视动员的效果;开好被巡视单位全面工作情况汇报会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工作专题汇报会,让巡视组对被巡视单位的全面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建立巡视组与被巡视单位联络组的日常运转协调机制,以保证巡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巡视组向被巡视单位的上级部门征询情况和意见、向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报告情况的工作机制,使巡视组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情况,及时上报专报情况。巡视成果运用中的协调工作及机制的建立,主要是对巡视工作报告进行分析研究、会议确认和传阅批办,对巡视工作报告中涉及的问题进行移交、交办或转处办,对巡视工作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提出整改要求,并由有关部门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对策四:突出重点,增强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应当规定巡视对象上的重点。明确被巡视单位的“一把手”是重点,而主管人、财、物和工程立项、审批等工作的副职领导人也是重点。同时还应当将县列为巡视的重点。坚持“有问题必查、有腐败必反”的原则。对巡视范围,不宜搞“普遍开花”,而是有针对性地将“腐败”、“问题”作为巡视对象,不管什么地方、什么单位、什么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纪委、组织部,无论是省还是县,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政法机关、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乡镇,只要有“腐败”、有“问题”反映,就要巡视。

建议突出重点巡视内容。在巡视过程中,除条例规定的内容以外,还要根据上级党委的工作要求和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结合不同地方或不同单位的实际,在全面了解所有内容的基础上,从中选出重点,集中力量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每个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上级党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又长期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在巡视工作中,要结合不同地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根据已经了解掌握的初步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把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薄弱环节和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作为巡视的重点。通过全面了解存在的难点问题,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系统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增强巡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要准确把握,重点对待。所谓的难点问题,是指查不清责任、找不出原因、定不了措施、群众不满意而又长期存在问题。对这些难点问题的了解,要在掌握面上情况和重点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的办法,集中精力进行突破。除采取谈话,调阅有关文件、档案、会议记录,深入基层群众走访、调研,认真调查信访反映的问题等措施外,还要利用一些线索,通过暗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对巡视中遇到的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还可以请有关职能部门或专业机构予以协助,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对难点问题有比较清晰、准确的结论,提出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对策五:跟踪督查,重视巡视成果运用

现阶段,依照《条例》规定和实际做法,巡视成果的运用转化主要是,巡视组将巡视情况汇总整理形成巡视报告后,将情况向有关领导机关、相关部门和被巡视单位报告、反馈、移交,并进行跟踪了解、督办。这些规定和做法都是必要的,但也还缺乏一些刚性的责任规定,如巡视组和巡视组长滥权和不作为的责任;被巡视单位应当整改而不整改的责任;巡视领导小组的有关领导人,包括纪委和组织部的有关领导者对巡视组报告的问题置之不理的责任等。

为此,应当建立运用巡视成果的工作机制,促进被巡视单位认真落实巡视反馈意见,纪委和组织等相关部门有效运用巡视成果,形成监督合力。要完善被巡视单位运用巡视成果的责任制。被巡视单位对巡视工作不重视,对巡视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对策、建议不重视,不认真整改等,要规定相应的责任并予以追究。

对策六:严格自律,保证巡视机构廉洁用权

凡是有权力存在的地方,就会有腐败。随着巡视权威的确立,巡视权的廉洁行使问题也就越来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巡视是一种监督,监督者同样要受监督。

具体讲,巡视机构和巡视人员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懈怠不作为、接受被巡视单位和个人的贿赂,对问题不实事求是、夸大或掩盖、应当报告不报告、应当移交不移交,且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等。

对巡视组发现的明显的问题和线索,巡视领导小组负责人置之不理、纪检机关不依职责进一步查实,而后来经证实被巡视干部违反党纪国法的,由巡视领导小组、纪委有关人员承担责任;巡视机构对被巡视干部评价为不适合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而组织部门在调整班子和干部考核、使用、提拔时,忽视巡视机构的评价(建议)继续使用或者提拔,以致后来确实出现严重问题或腐败行为的,由组织部门有关人员承担责任。

同时,要优化巡视人员结构。严把巡视人员“入口”关和“考核”关。通过组织选调、公开选拔等方式,将公道正派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巡视队伍中来,实现巡视队伍的适度年轻化。同时,健全巡视干部考核制度,对不适合从事巡视工作的,果断地将其调离;对违法乱纪、腐败变质的,坚决进行查处;对党性强、业绩突出的,予以提拔重用。

猜你喜欢

火眼金睛巡视组单位
福建省委第六巡视组走访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开展巡视延伸工作
十一届省委第三轮巡视12个巡视组首批进驻完毕
火眼金睛找不同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对『 巡视组组长被查』的反思
开心大找茬
开心大找茬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