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孢蘑菇无公害生产技术

2012-10-23范育明贾金川董礼花赵书光

上海蔬菜 2012年2期
关键词:石灰水覆土蘑菇

范育明 贾金川 董礼花 赵书光

(江苏省灌南县蔬菜办公室 222500)

1 菌种及场地选择

菌种应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菌种,如2796A等。既可在室内栽培,也可在室外露地小拱棚栽培,还可在大中棚栽培。菇房要求地势较高,环境清洁,排灌方便,场地开阔,通风良好。

2 培养料的堆制

2.1 准备培养料

7月底~8月上中旬堆制培养料。每111.1m2需稻草2500kg、干粪1000kg、饼肥150kg、尿素20kg、过磷酸钙25kg、石膏50kg、石灰50kg。稻草应碾压破损变软,浸泡在0.5%石灰水里或泼洒石灰水至含水量65%~70%,并均匀洒上晒干碾碎的干粪,注意在加入干粪时检查是否有螨虫,如有还需事先用药杀死。预湿过程中注意干湿均匀,混粪均匀,含水准确,以免堆制原辅料时温度低。

2.2 建堆

建堆时最好先在底层中部铺设竹竿、木杆等物设置通气道,以增加料堆底部透气性。草料堆建成南北向,料堆宽1.6~1.8m,先在底部铺1层20cm厚的草料,再在草料上铺上5~6cm厚的碾碎干粪及辅料,然后再铺20cm厚的草料,再铺碾碎后的干粪及辅料,这样交替铺设,堆积起来,一直堆高1.4~1.5m。在建堆过程中要注意浇水或浇清人粪尿、沼液等。第1层可以不浇水,以后每层都要浇清水或人粪尿、沼液,下层少浇,上层多浇,建堆后有少量流出为宜。

2.3 翻堆

翻堆的目的是通过对原辅料的多次翻动,把外层和内层的原料互换位置,促进微生物活动。因此翻堆要上下、里外、生熟料相互调位,草粪混合均匀,排除废气,增加氧气,以利发酵。在翻堆过程中加入各种辅料,并加入石灰水调节湿度,直到手握有2~3滴水流出为宜,并保证料堆pH值在7.5~8.0。在翻堆过程中应逐次适当缩小料堆宽度,高度保持不变。具体堆制的时间、添料的程序见表1。

表1 翻堆添料程序

3 进料及菇房消毒

3.1 进料

把经前期发酵的原辅料搬上菌床,铺设原辅料时要求疏松、均匀,如分层种植生产的原辅料厚度要自上而下递增。如最高层为30cm,次高层为32cm,再下层为34cm。

3.2 菇房的清理消毒

(1)清料:当菌床出菇稀少,没有生产价值时,应及时把菇房内原辅料、覆土等清理出菇房,以减少这些下脚料对菇房的污染,为下一季生产创造良好条件。清理后,最好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对菇房消毒1次,也可用石灰水、高锰酸钾等进行消毒。对清理出来的原辅料、覆土要送至远离种菇地,以免人畜带回病菌。下脚原辅料可用作农作物底肥。(2)菌床清理:原辅料及覆土清理后,凡可拆卸的搭架材料,应全部拆出菇房,并浸泡在石灰水中刷洗干净,暴晒至干,收藏至下一季再使用;下一季使用时,先用石灰水、漂白粉或波尔多液浸泡后使用,对不能拆除的柱子、墙壁、屋顶、门、窗等均应用石灰浆刷白;地面挖去3~5cm厚的老土,再用石灰拌新土填上地表,才能再次使用。(3)菇房消毒:新建菇房或旧菇房都必须进行一次消毒,以减少潜伏的病虫危害。消毒前将门窗、墙壁、房顶、裂缝、破洞等一切可能漏气的地方用砖石、泥浆、塑料薄膜封盖至农药不外逸。消毒时,按照每100m2种植面积用100mL敌敌畏加水5kg,加热熏蒸进行消毒;或用高锰酸钾0.5kg熏蒸消毒。密封24h后打开门窗通风3~5h后才能进入。

3.3 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二次发酵杀死堆制好的原辅料中虫卵和病害、杂菌;二是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将原辅料转化为易被蘑菇菌丝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提高蘑菇的产量和品质。二次发酵的方法是:把堆制好的原辅料搬上菌床、封闭菇棚、菇房,让其自然升温至58~60℃,维持6~8h。对于自然升温达不到58~60℃的地方,也可采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其升温,保持6~8h,然后自然通风降温,在12h内逐步将温度降至43~48℃,维持3~5d。通过二次发酵使原辅料由棕色变成深褐色,料松软,不粘稠,含水量65%~68%,pH值7.5~7.8,这样有利于菌丝生长。

4 播种及管理

4.1 整床

二次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待料温降至28℃左右时,不再升温,说明发酵成熟。如继续升温,说明料未成熟,应关闭门窗,继续让其升温发酵,直至成熟。把成熟的原辅料均匀铺平,料厚掌握在18~20cm,以备播种。

4.2 播种量

每111.1m2用500mL菌种200瓶。选用纯度高,菌丝浓密旺盛,生命力强,有浓厚的蘑菇香味,不吐黄水,不结块,无杂菌虫害,培养料呈棕褐色的菌种。

4.3 播种温度及播种方法

掌握在料温28℃为宜,播种方法有两种。(1)撒播:挑松菌种,先把2/3瓶菌种均匀撒于料面,再轻轻提起原辅料,轻轻抖动使菌种颗粒渗入原辅料内,再把剩余1/3瓶菌种撒于原辅料表面,然后轻轻拍压,使菌种与原辅料紧密接触,便于菌丝生长扩散。(2)穴播:在原辅料面上打穴,穴深1.5~3cm、穴距3~5cm,然后把核桃大小的菌种块播于穴内,轻轻压紧。穴播的优点是菌丝生长集中,提高了菌种的有效性,缺点是菌种需要量大,增加成本。

4.4 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后3~5d,关闭门窗,保持一定温度,促使菌种萌发定植,若料温超过26℃时,应适当通风降温。3d后通风量应逐渐加大,以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但菌床上保持干燥,如料过干,可在空中轻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5 覆土

5.1 取土

选择当年未施用过蘑菇菌渣的田地取土,挖取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表层以下的菜地土、田地土。

5.2 覆土处理

按111.1m2菌床取土3300kg计算,取土后先暴晒至发白,再掺入切碎稻草50~80kg,以增加透气性,并混合均匀,用塑料薄膜覆盖消毒2d,杀死土壤中病虫。打开通风后,拌入2%~4%石灰粉,可同时喷洒清水预湿,预湿后土壤含水量为50%~70%,即手握能团、手松能散开。

5.3 覆土时间

覆土时间根据原辅料层菌丝生长程度来确定,当菌丝长满料并深入料面达2/3,即可覆土。

5.4 覆土

覆土需分两次,第1次覆粗土,覆土厚度为2.5~3cm,将粗土粒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做到既不使土粒重叠,又不使培养料露面,3~4d用轻喷勤喷的办法调湿,使土粒湿透没有白心为止。5~7d后菌丝爬到粗土粒间隙时,再覆细土为第2次覆土,厚1.5cm,要求厚度均匀、菌床平整。

5.5 覆土后管理

覆土后3d内,采用清石灰水调湿。应注意少量多次,勤喷少喷。覆粗土后要使粗土先湿后干,下湿上干,内湿外干,使菌丝尽快长入粗土粒内。覆细土2~3d后,逐步加大喷水量,使菌丝在粗土粒之间生长。调水后早晚各通风1h。当菌丝快要长上土层表面时,要及时覆上1层黄豆大小的土粒,目的是促使菌丝横向生长,如再有菌丝冒上土层,应再补一点细土。当出现黄豆大小的菇蕾后,可喷结菇水,每m2菌床可增加用水量2~3倍,分3~4次喷完。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晴天多喷,雨天少喷,高温少喷,低温多喷,停水后大量通风。

6 采菇期管理

蘑菇从播种到采收,一般需35~40d,可收5批菇。第一、二、三潮菇比较集中,两潮之间隔7d左右,第五、六潮菇,出菇不集中,产量减少,间隔时间长,菇农可根据生产情况确定保留与否。

6.1 水分管理

(1)菌床喷水:除重喷水外,平时可少喷水,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干燥时可每天喷两次,每次喷水量为每天的一半。每批出菇期间的暂停间隔称为 “落潮”,此时要减少喷水,每天只喷1次水,第三潮菇出完后,第五、六潮菇不再明显成批次生长,喷水要轻喷、勤喷、减少喷水量。喷水后要尽量多开门窗,多通风,不喷关门水。(2)空气湿度调节: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掌握在90%~95%,如气候干燥时,除菌床喷水外,还需要在走道、墙壁和地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如菇房空气湿度过低,则子实体生长缓慢并容易产生鳞片和空根白心。但也不宜超过95%,空气湿度过大影响菌丝生长,且容易染上病害。采菇过后可适当减少空气湿度,墙壁、地面不再喷水。

6.2 通风换气

秋季种菇前期气温较高,菌丝生长旺盛,出菇量多,放出大量CO2,需要加强通风,保持菇房空气新鲜,但又必须保持菇房适宜的相对湿度。因此,提倡在早晚或夜间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以利于提高菇房温度。

6.3 采菇时间

采菇时间要根据3个因素来确定。(1)根据产销合同规定的鲜菇标准适时采收。(2)根据鲜菇生长发育情况采收,即蘑菇在未开伞时采收。根据营养程度和菌丝的老化程度,一至三潮菇在菇盖直径为1.5~6cm时不会开伞,以后则会在菇盖小时就开伞。(3)根据气候条件确定。在菇房温度超过18℃时,菇体生长迅速,每天采2~3次。凡是达到标准的都要及时采下,防止高温条件下产生薄皮菇、开伞菇,造成品质下降;同时考虑到采菇后,蘑菇仍在长大,采收时标准还必须再放小一些。气温低于14℃时可以适当推迟采菇,出菇密度大时要及时采摘,密度小时适当推迟采摘。

6.4 采菇的方法

当蘑菇长到符合标准时就应及时采收,采取菇多采小、温高采小、质量差采小的方法。采菇时先向下稍压,再轻轻左右旋转一下,轻轻拔起,避免带动周围小菇,破坏菌丝。要边采菇边切菇,一个筐装鲜菇、一个筐装泥根,不能将泥根及泥土带入菌床内,以免生产污染。切菇时,切口平整,不带撕口,并按不同等级分装,保持鲜菇的卫生清洁。

6.5 采菇时应注意的事项

(1)采菇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采菇前手、工具要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2)采菇前菌床不要喷水,以免造成污染,产生指痕,影响美观。采摘、切根、装运时要轻拿轻放,禁止乱扔乱放和剧烈震动,造成机械损伤,降低品质。(3)采收连体的“球菇”时,要一手轻轻按住菇体,另一手迅速的剥离或切割要采收的菇体,尽量不移动要保留的菇体。如连体菇群大部分都长到采收标准时,可整团拔起。(4)采下的成品菇要及时运往收菇站点,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失去水分和生长发生变化,降低收入。运输途中要轻装轻卸,减少震动。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放置时间的,应放入冰箱冷藏或阴凉背阴地方放置。(5)采菇后菌床要及时整理,一是用镊子把残留于菌床上的菇根挖去,否则会烂掉,污染菌床,造成鲜菇成片霉烂;二是要把死掉的小菇蕾捡除干净,以免在菌床上霉烂,引发病虫害;三是采菇后,在菌床覆土层上留下了孔穴,破坏了菌丝,要用预湿的细土补上填平;四是利用菌床上没有子实体的时候及时检查,防治病虫害。

6.6 补充营养液

出菇旺盛期所需营养量增大,当出现菇柄细长、薄皮、开伞菇时,说明营养已经不足,需要补充营养液,通常采用蘑菇健壮素1号、2号。

7 病虫害防治

7.1 虫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虫害主要是防治螨虫。(1)菜籽饼诱杀法:在菇螨危害的料面上铺上湿布,把刚炒香的菜籽饼撒在湿布上,待螨虫聚集后,将湿布取下置开水中片刻杀死螨虫。(2)鲜骨诱杀法:将新鲜猪骨放在菇螨出没处,相间排放,待螨虫群集其上时,将骨头置在开水中片刻杀死螨虫,反复进行几次,直到床面上无螨为止。(3)药剂防治:可选用哒螨灵、唑螨酯、炔螨特等无公害农药防治。

7.2 病害及杂菌防治

(1)褐腐病、褐斑病:可用疣孢净喷雾或在患病部位撒石灰粉。(2)绿霉菌、青霉菌等杂菌:应及时将其培养料去掉,再喷洒1次微量的石灰水。

表2 消毒措施及禁用农药

7.3 消毒措施及禁用农药

消毒药品及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消毒措施及禁用农药见表2。

猜你喜欢

石灰水覆土蘑菇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树木为啥穿“白衣”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百病傻
树木为啥穿“白衣”
爆图团
树干为何冬天穿“白衣”
蘑菇
善变的石灰水
蘑菇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