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邦月只是个普通人

2012-10-21

37°女人 2012年4期
关键词:拐杖哥哥母亲

为一句无声的诺言

母亲永远都忘不了1975年,那是我们家最难熬的一年。

那年年初,母亲被查出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渐冻症”。不久,年幼的哥哥也出现了这种病的先兆。那年5月28日,我的生父心脏病发作。临走前,他拉着工友朱邦月的手,含着泪说:“兄弟,我不行了……求你一件事,我走后,帮我照顾一下可怜的妻儿。”那时,我还没有出生。

看着大肚子的母亲抱着瘦弱的哥哥,朱邦月的眼眶红了。

4个月后,我出生了,母亲的病却更重了。朱邦月来到家里,对母亲说:“你们娘儿仨不能没人照顾……不如,就让我住过来吧。”母亲没有同意,她怎么忍心拖累这样一个好人呢?那一晚,母亲转辗反侧。可第二天,朱邦月就到矿上开好了证明,用自行车推着母亲领了结婚证,然后搬到了我们家。那一年,他26岁,成了我的父亲。

那时,母亲已经无法行走。她和哥哥一起在家里照顾我,父亲则每天早出晚归,辛苦赚钱。很多医院都说母亲和哥哥的病没治了,可父亲一直没有放弃。只要手里有点儿钱,他就带着母亲和哥哥去治疗,而且每天坚持给他们按摩。

不幸的是,我4岁时也开始出现“渐冻人”的征兆。那几年,父亲的背就是我的床。为了治病,父亲带着我几乎跑遍了全国,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要去试试。我的病再次拖垮了全家,母亲哀求父亲离开,过正常人的日子,但他摇摇头说:“你们这样,叫我怎么放得下?”从此,父亲更加节衣缩食。为了节省开支,他自己垦荒种菜,还走好多里山路去乡下给我们买肉、牛奶和鸡蛋。我和哥哥吃鸡蛋、喝牛奶的时候,他总是一边笑吟吟地看着我们,一边就着咸菜啃馒头。

哥哥7岁时,已经不能行走,父亲就背着他去学校。我也开始上学后,父亲就先送哥哥到教室,再回来背我,一趟下来要1个小时,10多年间,他风雨无阻。

因为病情,我和哥哥先后中断了学业。但我永远记得,父亲的后背是那样温暖。

用一根拐杖撑起家

那一年,父亲被卡车轧坏了一只脚,住院了。

当时,全家唯一能动的只有我了。每天,我在医院和家之间挪动着蹒跚的脚步。回到家,再像父亲一样,给哥哥和妈妈做饭。这时,我才知道,我不能像父亲那样抱着哥哥和妈妈上厕所,我无力的双手也无法给他们做按摩,我更无法像父亲那样,不管多累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让一家人的心头总是暖的。

这么多年,住院那段日子是父亲最清闲的时光。可是,他却寝食难安。我永远记得他出院回家的那一幕,他推开门,满脸笑容地说:“我可算是回来了。”父亲回来了,一束光又照进了我们心里。

因为急着出院,父亲病还没有痊愈。几天后的晚上,他觉得脚痛得难受,随后还渗出了血,送到医院时,医生说,为保性命,只能截肢了。

我无法真切地体会父亲到底有多痛,只记得,他平静地安慰我们娘儿仨:“放心,就算只有一条腿,我们也能生活。”不久,父亲就开了个修鞋铺。

我知道自己终究会卧床不起,打算做一些能在电脑上完成的工作。父亲知道后,不知从哪里借来钱,给我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从此一个新世界又打开了。看我开心的样子,父亲很欣慰。

1998年,我也开始出现严重的肌无力,我们母子3人都只能躺在床上,日常生活全靠父亲一个人打理。

有一天晚上,父亲拄着拐杖做晚饭,一不留神,拐杖一滑,他整个人摔倒在地,挣扎了半天也爬不起来。我们3个人焦急地看着父亲,母亲心疼得流下眼泪,我和哥哥一遍遍地叫着“爸爸”,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挣扎。过了好半天,父亲终于爬起来,给了我们一个灿烂的笑容。从那以后,父亲无论做什么都会加倍小心,他不想让我们担心。

后来,我们家得到了爱心捐赠,父亲也装上了假肢。生活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只想做个好人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开始接一些书稿校对的活儿。校一万字给15元,最多时我一个月看了240万字的稿子。慢慢地,我成了圈内校对出错率最低的“专家级”校对人员。

2006年,因为过于劳累,我突然高烧40℃,陷入昏迷状态,生命垂危。经过全力抢救,我的命保住了,但行动能力和免疫力几乎全部丧失。

父亲痛心地对我说:“儿子,校对的事就放弃吧。”在生活最难的时候,我都不曾见过父亲的眼泪。但这次,说完他就哽咽了。

眼前这个男人,为了这个家,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一生。他鬓角依稀可见的白发是如此刺眼,我怎么能放弃呢?我要做父亲那样的男人。父亲没再说什么,默默地把我接回家,更加细心地照顾我。

那段日子,父亲把医生吩咐每天要吃的药都放在床头。为了方便我深夜校对,他给我买了一盏护眼台灯。怕我眼睛难受,他还准备了各种功能的眼药水……

2009年8月,我写给父亲的书《只想做个好人》正式签约出版,没想到,好多媒体都关注了我们这个苦难又坚强的家庭。

2010年3月,编剧黄墅老師找到我,说他想把我的书改编成剧本《我的父亲朱邦月》。得知这个消息,我的眼睛湿润了,父亲和我们的一幕一幕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现,我终于能用自己的方式报答父亲了。

有一天夜深人静时,我听到母亲问父亲:“你选择这个家,有没有后悔?”父亲笑道:“我从小就是孤儿,一个人很孤单,幸亏有你们仨给我做伴,我为什么要后悔?”

我的父亲朱邦月只是个普通人,但他却用行动告诉我: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一个希望。

(摘自《分忧》)

猜你喜欢

拐杖哥哥母亲
哥哥
相伴
哥哥的生日
还猪哥哥
爷爷的多功能“拐杖”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
给母亲的信
多功能运动拐杖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