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结构流向持续趋好2010年核算结果表明,北京市人均卫生总费用4147.2元,为全国最高水平

2012-10-19王婷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3期
关键词:总费用流向筹资

本刊记者◎王婷婷

日前,记者在北京市卫生局举办的关于“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结构、流向持续趋好显示医改取得重大成效”新闻通报会上获悉:北京市2010年的核算结果表明,卫生总费用结构、流向持续趋好,医改推进发展、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的目标进一步实现,群众得到更大实惠。

卫生费用是衡量卫生投入的主要指标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对卫生总费用情况做了介绍。卫生总费用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对掌握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制定医改政策、监测与评价医改工作成效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卫生总费用的情况是衡量卫生投入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指标,在国际社会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国际社会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尝试测算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医药卫生的总花费水平的具体情况,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都在推进国家卫生总费用的测算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测算全国卫生总费用,但我国这项工作的真正系统化开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之后。大概是在2002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将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发布纳入到国家统计信息的发布信息。北京市是从2008到2009年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统计工作的。因为在首都地区核算全社会的医药卫生总花费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北京这项工作在2009年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发布了2007至2009年度首都地区卫生总费用的情况,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已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

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持续平稳增长

新闻通报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钟东波对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情况做了详细介绍。他说:“2010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813.6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6%,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人均卫生总费用4147.2元,处于全国最高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卫生总费用比2009年增长12.08%,人均水平比2009年增长0.26%,低于除黑龙江以外的其他地区增长速度;卫生消费弹性系数为1.17,即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每增长1%,卫生总费用就增长1.17%,卫生总费用增长略快于GDP增长。总体而言,北京市卫生筹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情况基本相适应,卫生总费用增长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筹资结构更加合理

2010年,政府卫生支出为223.98亿元,占总费用的比例为27.53%;社会卫生支出为386.86亿元,占比47.55%;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为202.80亿元,占比24.92%。与2009年相比,社会卫生支出构成增长4.59个百分点,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构成降低2.95个百分点,筹资结构比例更趋合理,表明医改减轻居民医药费用的政策目标进一步实现。

居民实际就医负担指标居国内中等水平

2010年,北京市人均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为1033.67元,比2009年下降10.35%,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上年的27.87%下降至24.92%,较卫生部确定的“十二五”末达到30%的工作目标低5.08个百分点,更加接近WHO提出的15%~20%新目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为1056元,比2009年下降11.70%,乡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897元,比2009年下降1.38%。2010年北京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分别是5.3%和9.69%,同比分别降低1.05个和0.02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北京居民实际就医负担的指标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与2009年相比城乡居民就医负担绝对和相对水平均有所下降。

社会卫生支出以医疗保障为主

2010年,北京市全市社会卫生支出386.86亿元,其中社会医疗保障支出306.07亿元,占79.12%;商业健康保险费63.97亿元,占16.53%;社会办医支出15.22亿元,占3.93%;社会捐赠援助0.73亿元,占0.1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0.87亿元,占0.23%。社会卫生支出比2009年增长24.04%,主要是由于社会医疗保障支出快速增长(31.76%),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卫生筹资的可持续性。需要关注的是,社会办医支出从2009年的17.11亿元降至2010年的15.22亿元,下降15.48%

北京地区政府卫生支出水平高于全国

2010年,北京地区政府卫生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 和GDP的 比重分别为7.51%和1.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总费用比重为27.53%。各级政府卫生支出中,地方财政承担了主要投入责任。政府对需方的补贴倾向于改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市无业人员和贫困人口的保障,增速分别为106.89%、25.12%、28.32%、76.1%;对供方的补贴重点是公立医院,占医疗卫生服务支出的51.07%,但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增长速度最快,增速达到30.01%。总体而言,政府投入的公平性、合理性进一步改善。

公共筹资成为卫生总费用的主要渠道

据钟东波介绍,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即公共筹资,含财政投入与社会医疗保障筹资。2010年本市广义政府卫生支出533.68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65.59%,比2009年提高3.91个百分点,表明公共筹资力度继续加强。广义政府卫生支出中,社会医疗保障筹资比重为57.35%,体现了我国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为3.78%,比2009年提高0.28个百分点,距离WHO提出的实现全民覆盖所需要的5%目标更近一步。

卫生费用流向趋向合理

会上,就卫生费用流向问题,钟东波作了进一步说明。他说,卫生费用机构流向以城市医院为主。按照机构流向法核算,2010年北京地区卫生费用为1152.95亿元,比2009年增长17.01%。从结构看,流向医院的占比最大,为71.21%,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这与北京市聚集了众多大型公立医院的服务体系特点是相适应的。北京地区药品零售机构费用所占比重(17.21%)远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反映北京市具有比较发达的社会零售药店系统。社区卫生机构费用增长迅速。在流向医院的费用中,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费用增速为22.4%,高于县医院15.58%和城市医院16.68%;流向社区卫生机构费用的比重比2009年提高0.33个百分点,城市医院和县医院的费用比重则分别下降0.19个和0.13个百分点。这表明北京居民就医逐步出现向下流动趋势,分级医疗政策初见成效。

卫生资源配置压力凸显

筹资来源法与机构流向法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用于核算地区卫生总费用的两种基本方法,其中筹资来源法反映政府、社会和居民个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费用负担水平,以及卫生筹资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卫生筹资的公平合理性;机构流向法反映卫生资金在不同地区、领域和层次的配置状况。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总额为813.64亿元,机构流向总额为1152.95亿元,来源法核算结果比机构法少339.31亿元(29.43%)。两种核算方法结果差异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北京市外来人员就医、购药非常普遍,这既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城市的地位,又凸显了卫生资源配置的压力。

在谈到下一步北京市卫生局将继续深化卫生总费用核算工作时,钟东波副局长说:北京市将建立更加稳定、制度化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首医委的组织保障作用,探索将核算数据收集工作纳入常规统计范围,提高核算工作效率,实现当年完成上年卫生总费用核算任务。

要深化卫生总费用的核算研究工作。针对区县财政收入的差异性、城乡居民就医负担的差距、机构法与来源法的差距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要加强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的传播利用。

通过多种形式传播核算结果,并根据总费用核算研究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猜你喜欢

总费用流向筹资
小溪啊!流向远方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卫生总费用的比较研究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十大涨幅、换手、振副、资金流向
流向逆转的启示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秋天的流向(组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21世纪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首次低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