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北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首过81岁

2012-10-19陈广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3期
关键词:海潮卫生事业常住人口

本刊记者◎陈广晶

日前, 在“北京市2011年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新闻通报会”上,记者获悉,2011年,北京市居民预期寿命增长0.31岁,首次突破81岁大关。据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雷海潮介绍,这在国内外都是相当大的成就,这表明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再次迈上了新台阶。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较上一年增加0.31岁

2012年5月16日,卫 生 部《2011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公报显示:2011年,在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和经济增速回落的情况下,北京市卫生事业仍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卫生资源数量持续增长,政府卫生投入增加较多,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率下降10%以上,卫生监督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目前,卫生方面主要的压力来自居民慢性病治疗。

据卫生部统计,2011年,北京市全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1.12岁,较2010年增加0.31岁,这是北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首次超过81岁。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雷海潮表示:这是相当不容易达到的成绩。

据雷海潮介绍,一般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以上,就会进入缓慢增长期,每年的增长量只能在0.1~0.3岁。这次北京市在2010年80.81岁的基础上,又增长0.31岁,突破81岁大关,这一成绩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不错的成就。他说,这首先跟国内稳定发展的大环境紧密相关,同时,也是卫生知识普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的重要表现,更与近几年来医疗卫生改革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建设、普及健康知识、推行全民健康制度息息相关。

2011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降至9.09/10万,较2010年下降25.1%。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孕产妇的基数较小,平均每年大约只有20万人,而孕产妇死亡率是以10万为单位的,因而每一名孕产妇的死亡都将对这个指数造成巨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北京市孕产妇的死亡率每年都在下降,这每一个百分点的下降的背后,都凝聚着医务工作者的艰辛和努力。

婴儿死亡率是国际上通用的重要指标,常用于衡量各国、各地区的医疗水平,尤以跨国、跨地区比较中更为常用。2011年,北京市的婴儿死亡率较上年下降13.7%,降至2.84‰,雷海潮称,这一指数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也并不逊色。

每一千常住人口拥有医师3.5人

近几年来,北京市的医疗资源和卫生服务建设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2011年末,全市卫生机构数达9699家(不含在京部队武警医疗机构),比上年增加188家。其中,医院569家,公立医院276家,民营医院293家。

全市卫生人员(包括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达23.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万人,注册护士7.3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3.5人、注册护士达3.6人,均比上年有所增加。2011年,北京市每千常住人口卫生人员11.7人、卫生技术人员9人。而其中,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已连续5年维持在3.5人左右。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自2007年以来,一直保持在8.5人以上。

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总数达9.9246万张,比上年增加4665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编制床位由2010年4.8张,增加到2011年4.9张。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出院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次

在医疗服务量方面,2011年,全市医疗机构(含诊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诊疗人次数达1.61593亿人次,较2010年增长了10.6%;出院人数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0.1%,达201.2万人次,首次突破200万人,是北京市卫生发展的另一个突破。其中,医院诊疗人次数1.04341亿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的64.6%),出院人数187.9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的93.4%),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7%和9.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诊疗人次数达3487.3万人次(占21.6%),出院人数3.8万人次(占1.9%),分别增长了14.6%和 2.7%。

而2011年,全市卫生机构总支出达到951.1亿元,与上年比较总支出增加141.5亿元,增长了17.5%。其中财政补助达160.7亿元,较上年增加36.7亿元,增长了29.6%;占总支出的比例为16.9%,较上年增长1.7%。

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使用率为76%,实有床位使用率82%,其中,三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达到94%。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接受服务的时间,即平均住院日(不含精神病专科医院)为12.9日,其中,三级医院已经降至12天以下。全市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4人次和住院1.6床日,与上年相比有所增加。

2011年,北京市卫生资源增幅在5%~6%,而诊疗量却增加了10%以上,通过对比不难发现,2011年全年诊疗量的增长远远快于医疗资源的增长。这充分说明,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效率在提高,医疗服务量的增加并非靠资金投入换取。

部分医疗卫生服务可比价格实现负增长

医疗费用问题始终是最受关注的问题,雷海潮介绍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包括卫生部门的监管、医院自身加强管理、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政府财政投入的支持,2011年,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比价格稳中有降,在住院医药费用等方面实现了负增长。

2011年,全 市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354.9元(当年价格,下同),去除物价上涨因素,与2010年同期比较,上升0.4%,基本等同于零增长,在增长率上,比较2010年7.1%的增长率有显著下降。

2011年,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1.69544万元,按照可比价格(即剔除价格波动后的价格)对比,实现了负增长,与2010年同期比较下降1.4%,共为患者节约医药费3.87939亿元。

药费方面,2011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药费227.8元,与2010年同期比较下降0.9%;住院病人人均药费6051.7元,与2010年同期比较下降7.9%。门诊和住院药费占医药费用比重分别为64.2%和35.7%,同比下降0.8和2.5个百分点。雷海潮说,这也是抗生素专项治理的结果,但是要进一步巩固这个成果,并且取得更好的成绩,还需要各部门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传染病发病数居首位的病种为痢疾

2011年,北京市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4.4474万例,死亡235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痢疾、肺结核、猩红热、肝炎、梅毒,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6%;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26.76/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与2010年相比,报告发病率和报告死亡率分别下降了15.70%和11.27%。

2011年,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起,较2010年下降25%,发病253人,较2010年减少35.6%,无死亡病例。

2011年,北京市全市居民死亡原因排名中,排在前5位死因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87.06%。慢性疾病已成为市民健康的最大威胁。

猜你喜欢

海潮卫生事业常住人口
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柳永·望海潮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思考
望海潮·八里湖
望海潮·枫林谷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浅谈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卫生事业绩效
望海潮·庆嫦三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