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冬的产地加工与鉴别

2012-10-19刘振启刘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23期
关键词:黄白色鬼谷子淡黄色

文◎刘振启 刘杰

▲山麦冬

▲杭麦冬

麦冬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因其根似麦而有须,麦须曰门,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名。麦冬别名寸冬、麦门冬。

麦冬的主要功效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主要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等症。

麦冬名字的由来

据《十州记》载,相传在秦始皇时代,有一只鸟衔来一株草,绿叶像韭菜,淡紫色花瓣,与绿叶相映,煞是雅致。秦始皇便派人问鬼谷子此草为何。据说鬼谷子擅长养性持身,精通医术,见此草便说:“此草乃是东海瀛洲上的不死之药,人死后三天,用此草盖其身,当时即活,一株草就可以救活一人。”鬼谷子所说的这种草,就是麦冬。

其实,麦冬并不如鬼谷子所言,有那么神奇的功效。但是其所具有的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也使其成为人们的养生佳品。

麦冬的产地与加工

麦冬来源于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四川、云南等地。在浙江、四川有较大的栽培量。浙江产者习称“浙麦冬”、“杭麦冬”;四川产者习称“川麦冬”。以浙江杭州、笕桥、余姚等产者最为著名,奉为道地药材。

“浙麦冬”的种植大约需要三年。种足四年后麦冬的产量可增加,而且质量更为优良。麦冬在种植后的当年9~10月份长足,到了第二、三年则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阶段。当地称“养的老,质量好”。一年生的麦冬至9~10月结成,次年5~6月掏起,只有8个月的时间,对质量确有影响。因为一年生的太嫩,而立夏后掏出的麦冬比较好,在小满过后,麦冬就要开花抽薹,影响成分。麦冬被掏出后浸在河流中淘洗,直淘至泥净时捞起晾晒。

麦冬要进行“三晒三堆”:于竹帘上曝晒,第一次晒3~5天,堆集2~3天;第二次晒3~5天,堆3~4天;第三次晒4~5天,堆4~5天,使麦冬的干度达到80%左右。在堆晒过程中,有时因天气变化影响,往往前后批次交叉进行。因此,堆晒须分清批次,不要弄混,避免潮燥不均。

将干燥后的麦冬须端剪下,留须为1cm左右。留在两头的须是贯穿内心的,是为防止内轴内缩的。内部水分不易向外挥发,影响干度和外形。继续堆晒,直至内部水分挥发完了,两头留须一碰即落时就可以上市了。

麦冬的性状鉴别

麦冬呈纺锤形或长圆形,两端略尖,中部充实或略收缩,长1.5~3cm,直径3~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未干透时,质较柔韧,干后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黄白色,角质样,中央有细小中柱,气微香,味微甜。以个肥大,黄白色者为佳。

前些年在杭麦冬缺少时用山麦冬代替,而山麦冬不被北京地区药用,所以为混乱品种。山麦冬为百合科植物短葶山麦冬、湖北麦冬的块根。主产于四川的绵阳、三台,也广为栽培。湖北麦冬其性状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2~3cm,直径0.4~0.7c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粗糙的纵皱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蜡质样,中柱细小,气微。

另一种为大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阔叶麦冬的块根。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其性状呈圆柱形,略弯曲,有中柱露出,长2~5cm,直径0.5~1.5cm。表面土黄色至暗黄色,不透明,有多数宽大纵槽纹及皱纹。未干透时质柔韧,干后变硬,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角质样,中央有细小的淡黄色中柱,气弱,味甜。

还有一种为百合科植物萱草的块茎,习称萱草根。主产于广西等地。呈圆柱形,两端略尖,长2~4cm,直径约8mm。表面浅灰黄色,有纵皱纹,质柔。折断面疏松,边缘灰白色,中间黑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猜你喜欢

黄白色鬼谷子淡黄色
翰墨乾坤
告诉谁
牛膝
泽泻
试探《鬼谷子》军事思想
月出
黄昏即景
“鸟粪”——“青蛇”——“枯叶”
“鸟粪”—“青蛇”—“枯叶”
轻盈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