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以湖北经济学院三届毕业班学生就业现状为例

2012-10-15江沈红

关键词:跳槽比例毕业生

江沈红

(湖北经济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国发[2011]16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首先必须要准确掌握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然后才能有针对性提高就业工作水平。笔者作为高校就业工作专职辅导员,这里以我院三届毕业生就业现状为例,了解毕业生就业现状。

今年5~7月份,笔者选取了本院04级毕业班劳动与社会保障班、05级税务筹划班以及06级全体毕业生为调查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最终,收到04级毕业生调查问卷25份(班级人数36人),收到05级毕业生问卷23份(班级人数40人),06级毕业生165份(班级总人数 195人),回收率88.8%,调查结果通过spss1.1版软件分析。同时笔者实地走访已经参加就业学生单位,对学生面对面采访,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现对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一、关于职业规划

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要想充分发挥个人专长、找到理想的单位,个人是否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是重要一环。在我们的调查中,三届毕业生中,“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的同学只占21.8%,但值得指出的是,04级学生比例为14.3%,05级17.6%,06级23.8%,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与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紧密相关。特别是我校近两年选派专职负责就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授课水平与能力有密接关系。“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目标”的学生比例比较高,三届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7.1%、50.0%、48.3%。总体上来讲,毕业生对自己近期的规划都比较清晰,知道自己的目标,这对端正学生就业观念,在求职市场上有针对性的寻找就业目标有促进作用。

尽管如此,毕业生对学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还不是很满意,从调查数据来看,“满意”的只占17.0%,“一般”的占59.7%,“不满意”的占20.9%。在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学生对自己兴趣特点以及专业的满意程度是影响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的重要条件。通过授课老师的讲解,三届毕业生对兴趣、特长、性格的了解方面,“很了解”的占30.6%,“比较了解”的64.4%,而“不了解”的只占4.4%。可是,在调查学生对自己专业满意程度时,结果却不乐观。04级学生选择“不太确定”、“不喜欢”的分别为38.1%、47.6%,05级毕业生稍微好一点,比例分别为44.1%、14.7%,06级毕业班学生比例分别为30.5%、52.3%。总体来讲,学生对本专业大部分不是很满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的就业。

二、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现状

目前,04级毕业班就业率为90.5%,05级91.2%,06级学生91%。但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各有不同。通过走访,04级学生基本上都能就业,那些还未就业的学生,主要是在调正以及等待适合自己的单位岗位。经过2年的就业实践,通过对工作世界以及就业市场的了解,他们慢慢在调正自己与工作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三年年级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总体上学生就业情况呈逐年好转趋势。

在对学生“已就业学生就业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只有5.0%,“满意”的占有44.3%,“不满意”的只有7.9%。具体到各年级,比例呈现比较有意思的情况,04级学生中,“对目前工作单位比较满意”的占80.0%,05级毕业生占58.8%,而06级学生只有29.1%。从中可以看到,工作时间越久,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单位越满意。

(二)关于就业跳槽现象

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基本上都跳槽过一次,04级学生中,换过1次、2次、3次单位的比例分别为:40%、40%、20%,05级学生中,比例分别为58.3%、33.3%、8.3%。在影响学生跳槽的因素中,“薪水问题”排在第一位,随后是“单位性质”、“工作地域”,但是,在“其他原因”(我的理解是学生对自己跳槽原因说不清楚)方面,比例也不低,三个年级分别是22.2%、50.0%、45.9%。

其实,学生们对就业中的跳槽行为还是比较接受的,在调查“如何对待‘跳槽’”这一问题时,“充分了解利弊,谨慎做出选择”的占50.2%,“比较情况,视情况而定”的占35.6%,而“不满意就换”的占11%,“无所谓”的占7%,由此可见,学生就业时跳槽并不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大部分是经过比较后作出了选择。

(三)就业观念

学生们比较能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04级、05级、06级的比例分别是61.9%、82.4%、70.2%,但在选择毕业时“待业”选项时,04、05级分别是0,06级的占了4%,这是就业中出现的新现象,这种面对就业竞争的局面而选择逃避的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在影响学生择业因素调查中,三个年级的毕业生都把“行业前景与自身发展”作为第一考虑因素,其次是“薪水”与“兴趣”,至于“专业”方面的考虑,学生们把它放在第四考虑因素。具体的数据见表1。由此可见,学生们在择业时更注重发展的长远需要,这表明学生们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没有失去个人前进的方向。不过,在择业时因毕业时间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们的选择还是有些差异性。比如04级学生,工作两年后,对“工作环境”方面的要求高于05级与06级学生,而在“兴趣”方面,又低于其他两个年级,同时,他们在就业中对“专业”的考虑为0%。座谈中,04级学生觉得工作后的继续学习更重要,个人能否在职业中获得长远发展,与个人毕业时所学的专业关系不是很大。这多少反映出当前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表1:在择业的时候,最重视下列哪个因素

关于学生就业时薪水期待方面,其实学生的期望值并不很高,1000~2000元的选择在04、05、06级学生中的比例分别是52.4%、50%、60.3%,在2000~3000元间,比例分别为:42.9%、40.6%、31.8%。而在3000元以上的期望值中,04级学生比例最低,只有4.8%,这表明他们经过3年职场历练,选择更趋理性。同时可见,学生们对1000元以下的待遇都不能接受,这一方面表明学生们对自己就业能力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在各企业的起薪都相对提高。具体数据见表2。

表2:对您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月薪)是多少?

在就业地区选择方面,三个年级的选择比较分散,总体来说还是选择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比例比较高,占总体的43.2%,这表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比较大,发展机会比较多。其次是中部大中城市,比例为31.1%,选择“经济文化中心,如京、沪地区”的,比例为10.2%,而选择到“西部城市”的比例最低,仅为2.9%,04级学生一个都不愿意到西部城市工作,而在选择 “其他”的选项中,04级学生比例最高,为23.8%,其他年级的比例都较低。由此可见,经过职场的历练,04级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上更灵活。具体数据见表3。

表3:对就业地区的选择

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您对去小城镇乡镇单位就业能否接受”的调查中,学生们大部分比较理性,“实在没其他机会是可以接受的”一栏中,04、05、06级毕业生选择比例分别为57.1%、76.5%、58.3%,而“坚决不同意”的比例中,04级学生比例最高,为28.6%。由此可见,学生们对职场越了解,越深入,他们似乎越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在关于“职业取向”方面,学生们对就业的单位选择的意见不是很集中,对单位选择“无所谓”的比例最高,为32.7%,其次,到“国有单位”就业的比例是29.3%,这一选项中05级学生所选的比例最高,如果加上到“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总共达到44.1%,几乎占到班级人数一般,而在实际工作中,该班级考上公务员的学生一共有18人(班级人数40人),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们的选择还是比较务实的。到“私企”工作的意愿最低,仅为7.8%,具体数据见表4。

表4:对职业的取向

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学生们会有许多的困惑,在调查“在求职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什么(最多选三项)”中,学生们的选择差异性很大,总体来说,“对社会缺乏了解”排在第一位,比例为60.0%,其次是“信息量少”,比例为44.4%。从这个角度讲,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与社会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点从已工作3年的04级毕业生们的选项中可以看出来,他们有50%的学生觉得自己对社会缺乏了解,导致自己就业困难加大。接下来就是“个人求职技巧”的比例,为40.5%。学生个人求职技巧是需要锻炼与学习的,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是需要学校就业指导课的指导,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们觉得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够,比例为18.5%,也因此导致个人的优势无法发挥(比例为26.8%)。具体数据见表5。

表5:在求职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三项)

三、对未来的设想与建议

对于已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们,他们已经经历了职场的磨练,反过来免不了对自己大学学习的反思。在调查“您认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的问题时,“能力”排在第一位的,比例为63.4%,这在三个年级中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学生们发现,在实际工作中,能否实在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在以绩效为导向的工作环境下,个人的工作能力显得尤为突出,那些在大学眼高手低的学生,会在初入职场时有些许不适应。其次是 “思想”,比例为13.7%,其中05级学生所选比例为23.5%,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们在工作中一方面要有工作能力,这是解决个人当前工作的问题的需要,同时,要有对工作未来的设想,要有工作思路,这是解决个人工作发展的需要。具体数据见表6。

表6:您认为大学生求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在关于个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工作中很需要工作的设想,要以目标位导向,寻找个人工作的核心竞争力。调查中,个人 “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比例为31.3%,而“无所谓,没有想过”的比例仅为2.9%,工作两年的04级学生,没有一人没有想过个人职业规划。由此可见,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就业技巧,认识就业环境,对学生职业有极大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跳槽比例毕业生
人体比例知多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我该辞职吗?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忙着跳槽的人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