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性信息素诱芯诱集豆荚螟试验初报

2012-10-10韩群营黄明生曾学军邹剑波董方友李文娟

湖北植保 2012年2期
关键词:诱蛾蔡甸区毛豆

韩群营 黄明生 曾学军 邹剑波 董方友 胡 刚 李文娟

(武汉市蔡甸区植物保护站 430100)

毛豆又称枝豆,是一种菜用大豆,其豆荚鲜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又可以冷藏加工,耐贮运。种植毛豆周期短,投入少,效益高。近几年蔡甸区已形成了以张湾街为中心的鲜食毛豆板块,常年种植2000hm2,成为蔡甸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豆荚螟(Treitschke),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又叫豆荚斑螟,是我地毛豆生产中主要害虫,常年造成损失在10%以上。为了探索安全有效的豆荚螟监测、防控新途径,我们就性信息素对豆荚螟的诱集作用开展了初步试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诱芯:根据豆荚螟性信息素不同成份配比浓度,分两个系列EZ20095A、EZ20095B、EZ20095C、EZ20095D、EZ20095E、EZ20095F和EZ20095A1、EZ20095B1、EZ20095C1、EZ20095D1、EZ20095E1、EZ20095F112种毛细管型诱芯(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诱捕器:夜蛾类干式筒装诱捕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架:竹竿(高1.2m,直径2cm),一端用细绳固定诱捕器,另一端插地直立。

1.2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徐尹邓村鲜食毛豆生产基地,选择豆荚螟为害较重的连片田作为试验田。试验田土壤供肥能力中等,作物生长、农事操作等基本一致。

1.3 供试作物

毛豆(黄豆),品种九月寒,6月下旬播种,10月上旬采收。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EZ20095A-F和EZ20095A1-F1两个系列诱芯共12个处理(每系列6个处理),单个诱捕器(1只诱芯)是一次重复,每处理4次重复。诱捕器田间放置每两个间隔20m,诱捕器下端高出作物 10cm~20cm。同种诱芯不同处理随机区组排列。每个诱捕器放1枚诱芯,每隔30d更换诱芯。试验从毛豆始花期开始,至收获结束。

1.5 调查与记载

诱捕器放置田间后每隔3d调查一次,记载每个诱捕器诱蛾量,每次调查后将诱捕器中的虫全部清理。试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同种诱芯不同处理间诱蛾数量,用新复极差法测验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田间48d试验调查,性信息素对我地豆荚螟诱集作用结果如表1。

所选12种性信息素诱芯都对豆荚螟有不同程度诱集作用。

表1 性信息素诱集豆荚螟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表

EZ20095A-F诱蛾量总体高于EZ20095A1-F1,前者48d共诱蛾246头,高于后者133头,近一倍。

两种诱芯不同处理、同种诱芯不同处理之间诱蛾数量有差异。诱蛾量EZ20095C>EZ20095A>EZ20095D>EZ20095B1>EZ20095A1>EZ20095E>E Z20095F>EZ20095B>EZ20095E1>EZ20095D1>EZ20095C1>EZ20095F1。但经新复极差测验,同系列诱芯不同处理之间诱蛾量差异不显著。

同一处理不同重复之间诱蛾量差异较大。如EZ20095C四个重复诱蛾量高的49头,低的仅3 头,相差16倍之多。其中EZ20095E、EZ20095F1、EZ20095C1三处理各有一个重复48d诱蛾量为0。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试验,所选12种豆荚螟性信息素诱芯均对本地豆荚螟有不同程度的诱集作用。EZ20095A-F系列诱芯对本地豆荚螟诱集作用优于EZ20095A1-F1,其中EZ20095C诱芯的诱虫活性最高,可用于本地豆荚螟成虫的鉴定、监测、预警、预报及防控。

但试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①诱蛾量少。每个诱捕器平均每天诱蛾不到1头,高峰日诱蛾量也不到10头,个别诱捕器1头未诱到。分析原因,一是今年我地豆荚螟发生程度轻,10月初调查,被害荚率2.9%,百荚虫量0.9头;二是可能与试验用豆荚螟诱芯的诱虫活性有关。②诱捕器设置方位对诱蛾量影响很大,同一处理边缘诱捕器诱蛾量明显高于中心位置诱捕器,这一现象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超乎预料。③试验所用夜蛾类干式筒装诱捕器进虫孔较大,诱到豆荚螟易出现逃逸现象。

猜你喜欢

诱蛾蔡甸区毛豆
施秉县烤烟4种夜蛾科害虫的田间消长规律
应用三螺旋理论进行蔡甸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性诱剂在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治上的运用
毛豆飘香秋来到
毛豆姐姐的信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蔡甸区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探讨
对蔡甸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毛豆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