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村一规划”的农网改造升级模式探索

2012-09-27

浙江电力 2012年5期
关键词:农网一村用电

朱 韬

(1.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2.湖州电力局,浙江 湖州 313000)

近年来,随着农村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举措的相继出台,农村用电量保持大幅增长,因受早期农网建设年限久、建设标准偏低等问题制约,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部分农村地区供电卡脖子、低电压等一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合拍现象日渐突出。

由于缺乏必要的前期系统性研究,加之各村之间对电力需求存在差异,部分基层供电营业所在配变新增选址或是低压线路改造过程中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无序性,极易造成工程项目的重复性建设和资金浪费。因此只有准确把握农网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而又突出重点地开展农网建设前期规划工作,才能解决当前农村供用电矛盾。

1 吴兴区农网现状

1.1 设备现状

农村综合变主要表现为单台配变容量偏低,部分配变布点不合理。据统计,截止2011年1月初,吴兴区尚有小容量农综变(30~80 kVA)合计331台,约占全区农综变总数的14.89%。而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以农村机埠排灌为主的用电格局被彻底打破,转为以居民生活用电为主,导致了原有电源布点偏移了当前负荷中心,配变平均负载率[1]仅为26.84%。

低压线路主要表现为导线线径偏细,部分线路老化严重。据统计,截止2011年1月初,全区低压主干线线径在50 mm2及以下的约占同导线型号的43%,接户线线径在16 mm2及以下的约占接户线总数的51%。此外,随着时间推移,村庄布局改变、城郊结合部房屋迁建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低压线路老化。

1.2 供用电形势

受“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下农村大容量家电骤增的影响,以及“环渚塘甸、织里漾西”地区为代表的农村个体私营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区域性负荷增长快,加上原有农村低压电网改造面较小,局部地区“卡脖子”现象时有发生。而以“东林、锦山”地区为代表的农村水产、禽畜养殖等效益农业点多、面散且不成规模,具有季节性强、流动性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供用电情况较为严峻。

2 农网规划模式

当前的农网规划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所模式和局模式。所模式即由供电营业所员工对辖区内各村进行规划,上报审批后执行;局模式即由分(县)局抽调部分员工组建专业规划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后开展规划。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二种不同模式的比较见表1。

表1 农网规划模式优缺点

现阶段不同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如何切合农网负荷实际开展规划布局是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关键。在综合权衡两种模式利弊的基础上,认为较为合理的农网规划模式应是:以行政村为规划基本单位,以各供电营业所为规划实施主体,由分(县)局相应职能部门负责归口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和督促,即一村一规划。

3 一村一规划的要点

3.1 负荷预测

由于农村地区具有地理环境复杂、供电点多面广、负荷区域分散等特点,为便于实际操作,采用负荷分类预测方法。即根据用户用电性质按生活照明(按户均4 kW计算)、低压动力(按户均20 kW计算)、排灌(按667 m2均0.8 kW计算)、养殖(按667 m2均1 kW计算)进行分类,结合用电营业普查及电力营销系统查询对现有分类用户数量进行统计核实,并在考虑未来5~10年负荷增长的基础上,将各分类负荷累加得出预测的用电总负荷。

3.2 设备选型

3.2.1 变压器选型要求

为降低配变空载损耗和便于日常运维管理,推荐使用三相油浸式非晶合金变压器,布点遵循“容量适宜、布点密集、半径短小”的原则,容量选择以预测负荷为基础,适当留有裕度,规格以160 kVA和315 kVA为主,并结合改建工程对投运超10年的S7型配变逐步淘汰调换。

3.2.2 低压线路选型要求

为较好解决低压线路通道的树线矛盾,架空线路主干线统一选用BS-JKLYJ-4×120的平行集束线,其分支线统一选用BS-JKLYJ-4×70的平行集束线,低压线路的绝缘化改造进一步确保了用电安全,导线线径规格的全面提升将有效解决线损过高的问题。

3.2.3 接户线选型要求

为有效改善三相不平衡,按照户数匹配相应型号的导线。如针对单相生活用户:供1户采用BS-JKLYJ-2×25平行集束线,供 2~6户采用BS-JKLYJ-4×35平行集束线,供6~12户以上采用BS-JKLYJ-4×70平行集束线。针对低压动力用户:供1户采用BS-JKLYJ-4×35平行集束线,供2户采用BS-JKLYJ-4×70平行集束线。

4 一村一规划模式的优势

4.1 规划方案更直观

工作中采用了基于地理信息[2]的规划模式,配网改造规划更直观,思路更清晰,信息更丰富,便于领导科学决策和一线员工执行。

以图1所示的胜利村为例,根据规划改造年限来分,可知2011年计划分别对泉坞、木岭脚自然村进行新增分流;同时原泉坞、胜利配变分别原地增容;2012年计划对胜利自然村新增分流;2013年计划对木岭脚配变原地增容。

4.2 项目安排更科学

图1 胜利村农网改造升级配变布点规划图

通过全面梳理,在规划进行的同时同步开展基于“一村一规划”的农网改造3年滚动计划编制(见图2),对下一年度的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实施动态跟踪管理,使得既定实施的工程项目更趋科学,进一步有效扩展并充实了工程项目储备库资源,为年度工程建设资金的科学合理安排打下了扎实基础。

图2 某供电营业所农网改造升级3年滚动计划编制图

4.3 物资供储更便捷

建设标准对低压设备选型(如确定配变容量、低压导线规格等)在较大范围内做了统一,优点是通过压缩物资规格,便于提前做好物资采购存储,加快物资采购供应周转,利于日常运行维护。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更换后使用的新型变压器节能效果显著。10年运行费用是衡量变压器节能效果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3]为:

式中:B为变压器损耗的电费;C为电价,按0.54元/kWh计算;Th为年运行时间,取8 760 h;Tn为运行年限,取10年;P0,Pk为变压器的空载及负载损耗;β为负载系数,取0.3。

以常规的160 kVA容量为例,分别对SH15-M型和S11-M型两种变压器的10年运行费用进行计算比较。

对比可知SH15-M型比S11-M型的10年运行费用节约8 514元,节约电能达15 768 kWh。

以城东供电营业所为例(迎峰度夏7—9月期间),2010年同期因配变超容等原因紧急调换配变42台,其中因超容烧坏调换配变25台(占59.52%);2011年同期紧急调换配变10台(未发生配变超容烧坏),降幅达76.19%。按平均每台配变调换3万元保守估算,仅此一项就可为供电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近百万元。

5.2 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农网改造后,尤其是迎峰度夏时间故障抢修量明显下降。仍以城东供电营业所为例,2010年同期故障为1 002起,2011年同期下降到821起,降幅达18.06%。故障抢修量的降低使抢修安全风险大大降低,确保了全年安全目标圆满实现。

低电压情况也大幅减少。该所2010年低电压为105起,2011年下降到62起,降幅高达40.95%。用户低电压情况的大幅减少,大大提升了用户满意度水平。

6 结语

目前,吴兴区已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为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示范县,成为浙江省被确定的两个示范县之一。自2010年9月以来,通过全分局上下近半年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全区共224个行政村一村一规划,为推动农网整体水平升级和解决当前农网的突出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1]DL/T 985-2005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崔文佳,吴云,刘志铎.全国电力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7,5(1):78-81.

[3]冯文胜.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发展前景[J].广东电力,2001,14(3):8-11.

猜你喜欢

农网一村用电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安全用电知识多
“小鲜农网”带庐江小农户脱贫致富
电力农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
“一村万树”绿的不只是村庄
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的几点思考
为生活用电加“保险”
用电安全要注意
分析农网10kV电容器故障原因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