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
——新疆伊犁州委常委、奎屯市委书记赵永龙访谈

2012-09-27张义学龚新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2期
关键词:民生建设文化

◎ 张义学 龚新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赵永龙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记 者:十八大报告在《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一章中指出“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请赵书记结合奎屯当前的现状,就奎屯民生建设讲一讲发展思路。

赵永龙: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涵盖领域很广,通俗说就是政府如何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衣食住行得到改善,能找到好的工作,接受好的教育和享受良好的医疗条件等。近年来,中央以全国之力援疆的决策,使内外合力汇在一起,新疆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奎屯占据着北疆交通要冲,兵地油三方交融、基础扎实,民生建设开展起来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所以奎屯市委市政府更是着眼长远、规划未来,做好项目对接,将徐州对口援奎资金、人才、技术用好,就像白糖融到水里,渗透到教育、民政、卫生等一大批民生建设项目中。

让最低收入者切身感受到社会发展历程中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实惠,是拷问执政措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表现在失有所助、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加大民生投入自然也推动城市变化,奎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先进市、新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等一系列荣誉。

先说一组数据,2011、2012两年来奎屯市用于社会事业及民生工程的财政支出累计达13.1亿元,超过了之前三年的总和。

十八大报告要求“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扩大低收入群体的保障范围是解决“失有所助、住有所居”的最佳途径。奎屯市将城市低保人员的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140元提高到240元,农村低保对象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080元提高到1400元。

住房改善是民生重点,相对商品房开发建设,我们在廉租房、公租房和改造棚户区、富民安居房以及统建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上抓的很紧。2012年奎屯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投资1.8亿元,全面完成1580套廉租房、100套公租房和200户棚户区改造,为开干齐乡农牧民建212套、94平方米的富民安居房。截至目前,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物配租达100%,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物配租达80%。

记 者:谈民生离不开百姓的生老病死话题,奎屯市委、市政府是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的?

赵永龙:老有所养是中国人的人生愿望,这方面我们采取“公办示范、民办公助、依托社区、立足家庭”的办事思路,各方全力推进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积极申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项目。奎屯市已被列入新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试点城市,社会福利园区一期已经交付,福利院二期被纳入2012年市重点民生建设项目。

医疗卫生改善的核心其实是社会服务意识的大提升。有限的医护资源必须要实现社会化,目前“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正在奎屯形成。

如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4万人,参保率98%,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封顶线也由4.5万元提高到5.5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封顶线由1.5万元提高到2.5万元。除此外,奎屯市还是全疆最早将农牧民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地区。所有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这种惠民措施已经覆盖100%的人口。弱势群体在政策层面上体现的更明显些,城乡特困居民可获得“一站式”医疗救助。落实了二次医疗救助政策,政府全额支付城乡低保户参加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通过惠民济困医疗救助累计人次639人次,68.446万元。

记 者:2012年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就业压力都很大。奎屯市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哪些措施,改善当地就业环境?

赵永龙: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乃天赋人权。高就业率的根本条件是经济要发展上去,这是一个民生大命题。在具体措施层面,奎屯市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比如推出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几十场次的人力资源招聘会。已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0311个,就业12643人次。在就业政策落实中,更是重点关注零就业家庭动态,努力安排解决这类家庭的就业难题,提高其家庭收入。如今奎屯将公益性岗位补贴提高到1200元,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而且出台了《奎屯市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奎屯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这些工作已初见成效。

记 者:就业收入无疑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如何提高劳动者收入?

赵永龙:就业收入提升也非常重要。这对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极其重要。

2011年,奎屯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0元,比2009年增长37.49%,年均增长16.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370元,比2009年增长49.7%,年均增长2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GDP增长速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将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800元,通过努力争取,将奎屯市艰苦地区补贴标准由二类地区调整为三类地区,人均增加补贴1800元/年;将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提高到1957元/月。

就业必须要可持续性,可持续讲的就是要学会充分配置奎屯市劳动力资源,所以说工农商各领域发展要均衡,其中新型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

记 者:在“科教兴疆”和“文化兴市”战略下,教育和文化是民生领域的重头戏,奎屯市在这两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赵永龙:我再说说教育和文化,因为我认为教育是推开就业持久性的第一扇门,一旦推开它,就满是阳光和鲜花。

教育优先不能放在口头上,首先是改善办学条件。14所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6所中小学校进行改扩建,学校全部修建塑胶运动场,开工建设青少年活动实践基地,购置各类仪器、设备和图书。对民办幼儿园实施民办公助,共计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其中由援疆资金6160万元和市财政配套资金1200万元新建的十中、十小,规划总建筑面积达27568平方米。

其次优化师资队伍。招录166名特岗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优化学校师资水平。出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暂行办法”和“教师行为规范十二条”,严格规范教师执教行为。现在,初中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分别达96.23%和 98.48%,专任、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100%,一大批师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高考上线率达94.2%。教育援疆非常重要,9名援疆教师分赴中小学任教,选派93名教师赴徐州学习,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了教育援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学前教育重在安全,市属各校(园)及私立幼儿园都配备了专业保安,还投入资金近20万元购置了五辆校安督查车,增强了教育系统的应急处突能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近年来奎屯市市民文化建设与此一脉相承。

奎屯建设了文化艺术中心,启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大力实施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电影展映活动,新建文化活动站,免费开放了文化馆、图书馆,丰富了市民的文化活动内容。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书画展、红歌会、百日广场文化竞赛、主题文艺晚会等各类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竞技体育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奖牌118 枚,其中金牌53 枚,在自治区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猜你喜欢

民生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