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是世界的光

2012-09-22岚音

润·文摘 2012年5期
关键词:梁思成教科书氧气

岚音

历史会怎样描述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呢?

小时候爱看武侠小说,那时候觉得武侠世界里的人最精神。总是十岁出头的年纪就出来混,运气好的主角总是奇遇不断,能遇到武功盖世、爱吃美食的高手,总是能跟力大无穷但是愚蠢的恶人作斗争,没有一刻闲着,不是在练武,就是在冒险,最后总能大获全胜,帅哥抱得美人归。这样的生活让少年时代的我羡慕不已。

后来读了一些历史书,发现民国时候的年轻人,也挺精神。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年轻人,也从来没有闲着,有的发表文章或者干脆自己办报试图唤醒民族,比如陈独秀;有的留洋归来致力于发展中国自己的学科,比如梁思成;有的早早就发表了成名作,比如张爱玲。在历史教科书上总有长长的篇幅,讲述那些为了救国而走上街头的“五四”运动新青年。那是有信念的一代年轻人。

父母那一辈的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是精神得很。几十年前,年轻的他们响亮地背着“红宝书”,每天拼命干活,没有一刻闲着。他们坚信建设国家的重任,每个人都责无旁贷。虽然后来他们会看着老照片,摇摇头,说自己那时候怎么那么投入,可脸上的神情,从来不是后悔。他们曾经也是有信念的年轻人,那些我们看来有很多荒诞元素的岁月,是他们的青春回忆。

很多年后,我想明白了武侠小说里的年轻人为什么让我羡慕,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总在某种宏大信念的号召下,领悟了自身使命,比如为民除害,或者保卫祖国。当然也羡慕主人公的坚毅信念,他们坚信邪不胜正,就算跌入低谷,也依然能坚持信念,活到了书里的最后一章,成为了笑到最后的人。

很难避开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是否还那么精神呢?50年或100年后的历史教科书会如何描述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呢?会不会是——“这一代年轻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个叫做高考的测试,为此他们进行了对身心有巨大挑战的题海准备。”

有人说,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年轻人。当一个社会给年轻人足够的空间发展时,年轻人自然有精神,但是不能把所有的责任推卸给时代。真正有精神的年轻人,自己寻找氧气。那些今天看起来如同传奇一般的年轻人,他们当年都曾经苦苦寻找过氧气和空间。写下《中国建筑史》的梁思成在中国农村做田野考察时,条件艰苦至极。“五四”时代的《新青年》,就是那个时代的光和电。那些年轻人在缺氧的时代依然奋进,以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己。他们成为了时代的氧气,为他人创造了新的空间。

对年轻人而言,最省力的道路莫过于走被给定的道路,可有些人愿意走少有人走的路,就是要追求那些别人看起来觉得不可理喻的梦想。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年轻人。人各有志,邓布利多对哈里·波特说:“决定我们是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年轻人有没有精神,和时代或许有些关系,但最后取决于他们的选择。

我们不和前面的时代比,也不和即将到来的时代比,每个时代都有需要突破陈规旧习的角落,最后创造了新空间的年轻人,就是精神的年轻人。他们是世界的光。

(赵世英摘自《中学生天地》)

猜你喜欢

梁思成教科书氧气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梁思成分肉
藏起来的教科书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GREE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