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近三年来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分析

2012-09-21张婉

当代医学 2012年33期
关键词:双膦酸盐制剂

张婉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导致中老年人骨骼损伤的主要诱因,其不良预后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世界卫生组织已将2000~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病十年”[2]。随着相关病因、病理研究的深入,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也非常活跃,品种不断增多,用量逐年扩大,但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缺陷,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替代其他药物[3]。为探讨各类抗骨质疏松药物临床应用发展趋势,我们特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数据均出自本院药库管理系统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原始记录。

1.2 分析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和《新编药物学》(第16版),结合临床实际,将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抗骨吸收药、促骨形成药、钙制剂及其调节剂和中药制剂4大类,分年度、分类别统计抗骨质疏松药物品名、规格、数量、金额,采用WT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es,DDD)、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分析药物的使用频度及结构。

2 结果

2.1 整体分析 2009~2011年抗骨质疏松药物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用药总金额,整体上都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品种的增幅高于金额,而占同期用药总金额的比例却呈下滑趋势,见表1。

表1 本院2009~2011年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状况统计

2.2 结构分析 近三年来我院4类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频度及结构虽略有差异,但总体变化不太大,2011年钙制剂的DDDs最高,其次是抗骨吸收药,再次是中成药,最低是促骨形成药,基本上很少应用,故未作相关统计,在钙制剂、抗骨吸收药和中成药3类抗骨质疏松药物中,DDDs排名前5位的药物见表2。

表2 DDDs排名前5位的3类抗骨质疏松药物

3 讨论

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目前有3500万~4000万,而到2025年将达到1.5亿[4]。本调查证明,2009~2011年抗骨质疏松药物在本院也呈逐年递增趋势,也证实了强大的市场需求必然带动治疗药物的快速增长。骨质疏松的主要特征是骨质在代谢进程中,骨组织微观结构变化,骨矿含量减少,致使骨密度下降、骨骼脆性不同程度地增加,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5]。按作用机制,抗骨质疏松药主要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前者的作用是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作用,诱发持续的骨质增长,逆转骨质疏松。在临床应用中上升幅度最大,其中又包括双磷酸盐类、降钙素、雌激素、骨钙调节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等。双膦酸盐类药物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抗代谢性骨病的一类新药,国外研究开发的双膦酸盐类已达300多种,市场占比高达70%,目前SFDA先后颁发了9个双膦酸类药物生产批件,第3代氨基二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具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而发挥抗骨吸收的作用,其抗骨吸收是羟乙膦酸盐的1000倍,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的椎体与髋部骨密度,能够使椎体与非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下降,且患者使用方便,胃肠不良反应小[6]。唑来膦酸可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骨病,与骨具有高度亲和力,不仅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抑制骨破坏、降血钙,降血钙是钙代谢过程中的3大调节激素之一,能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的受体,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不仅促进成骨细胞形成和提高骨骼强度上作用强,而且止痛效果也明显,对肾的不良反应和骨矿化的干扰作用轻。因此,这3种药的DDDs排序在各家医院连续3年几乎都占据前3位[7]。促骨形成药治疗能促进新生骨组织及时矿化,降低骨脆性,增加骨密度。从理论上讲刺激骨形成的骨质疏松药物更为理想,虽然种类多,有氟化物、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甲状旁腺激素及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他汀类等,但目前投入临床应用的品种较少,仅有如诺康律、诺更宁类固醇类药,临床上还未普及应用。严格而论,钙制剂及其调节剂和中成药都应包涵在骨吸收抑制和骨形成促进两大类中,钙制剂数量多、规格全,采用超微化处理的3代钙制剂,如钙尔奇D、纳米钙、乐力钙等溶解性好,吸收度高,对胃肠刺激性小[8]。但受双磷酸盐类和降钙素的冲击,基本上成了保健品,在医院用药中用量己不再处于领先地位。中成药多为天然生物钙制剂,基本上没有不良反应,且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患者乐于接受,临床上逐渐表现强大的竞争力。

在具体品种上,总体趋势是老品牌后劲不足,新品牌此长彼消,引领市场的更迭,如双膦酸类药物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氯屈膦酸钠方兴未艾,正逐步挤占降钙素类市场;第3代钙制剂的代表钙尔奇D临床用量几乎超过葡萄糖酸钙和盖天力两种之和的2倍;中成药中,名噪一时的龙牡壮骨冲剂、金骨冲剂等早已被金天格胶囊和仙灵骨葆胶囊所替代。

根据以上动态,我们建议,抗骨质疏松用药不应受制药市场影响,而要根据患者发病病因、病况取舍,如对骨量减少患者当以钙剂补维生素D为辅,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针对当前单一用药较普遍的实际,有必要提倡联合用药,力求达到维持骨量或增加骨量的目的,如选用钙剂+双膦酸盐类、钙剂+雌激素类等综合疗法,严重者还应加上既抑制骨吸收也促进骨形成的氟疗法,这不是平衡市场需求,而是为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骨痛症状,防范病理性骨折。

总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市场潜力非常大,面对品种繁多、鱼目混珠的现状,只有增强医疗与保健的结合,疗效性和经济性的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临床合理用药。

[1]田杰.骨肽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6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1):151.

[2]王思成,杨雪骅,苏佳灿,等.抗骨质疏松药物临床应用的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6):9163-9166.

[3]尹月,邱新野,高振梅,等.医院抗骨质疏松药物用药趋势分析与合理应用评价[J].中国药业,2012,21(7):26-29.

[4]王丹.抗骨质疏松药:老牌产品后劲不足[N].医药经济报,2010-01-10:A2.

[5]刘爱梅.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32):131-133

[6]黄海英.双膦酸盐类药物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02,13(4):247-248

[7]许显卓.常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5):889-889.

[8]陈志刚,崔岩峥,杨丽娟,等.我院2009-2010年抗骨质疏松症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6):520-522.

猜你喜欢

双膦酸盐制剂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双膦酸盐在骨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高铁酸盐的制备、性质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
磷钼钒杂多酸盐MxHyP2Mo15V3O62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双膦酸盐类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Keggin结构杂多酸盐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燃油超深度脱硫
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应用双膦酸盐延长关节假体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