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体育经济发展的比较

2012-09-20邱世亮楚英兰

体育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国英国

邱世亮 楚英兰

摘要:对英国和中国体育经济在体育产业增加值、从业人员、消费支出3个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英国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要远大于我国,我国体育产业和消费主要以体育服装等实物制造和消费为主。英国所具有的现代体育历史、社会福利水平和经济产业结构等先发优势是两国体育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但究其根本仍应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要着手发展体育经济。

关键词:体育经济学;英国;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4-0039-04

以英国户外运动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现代体育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接受和认可,随着经济、社会和体育的发展,体育所蕴含的经济、社会和人文价值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全世界观众共同欣赏激动人心的体育竞技赛事,不同文化的民族共同享有不断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与此同时体育也是一项拥有巨大经济价值、促进就业和推动消费的产业。“体育产业是产业关联性较强、对国民经济有强大辐射和波及作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部门发展的产业”[1],因此,体育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英国作为现代体育的起源地,体育经济十分发达,早在1990年英国体育产业产值就已突破80亿英镑,在英国各行业中列第5位,2008年英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为166.68亿英镑,2009~2010赛季英格兰超级联赛20支球队的年收入首次突破了20亿英镑大关,“体育已成为整个国家经济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2]21-22。相对于英国体育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通过对英国体育经济发展的考察,并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能够更加明确体育在国家经济体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寻找到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推动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1英中体育产业增加值比较

增加值(GVA)是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直接反映一个行业或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向社会提供的全部最终成果。其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之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过计算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可以反映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总量规模、发展水平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直接反映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与其他产业和体育产业内各行业进行同度量的对比分析[3]。

英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主要有以下内容:体育服装、体育装备、体育保健康复、其它参与型的体育、游艇、观赏体育、体育博彩、体育电视和音像、体育印刷品和体育旅游[4]。英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按当年价格从1985年的33.58亿英镑、2003年的136.49亿增加到2008年的166.68亿英镑,按可比价格2003~2008年总增加值增长幅度为22%,1985~2008年间英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40%,远远高于同期英国经济97%的增长幅度。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占产业总增加值从1985年的1.3%增长到2008年的1.8%。

我国由于体育产业统计工作自2006年才开始得到系统开展,在2006~2008年间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的增加值按当年价格分别为982.89、1 265.23和1 554.9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分别比前一年增长了22.83%和16.05%,占当年GDP和总增加值的比例都在0.5%左右。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要慢于英国,而体育及相关产业占总增加值的比例也要远小于英国,这表明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仍然落后的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英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主要来自于体育商业、体育周边商业、志愿者组织和公共组织4个方面,商业体育和体育周边商业一直以来都是产业增加值的主力,按当年价格计算1985年该比例为83%,2003年以来降至77%,志愿者组织的增加值比例则从1985年的2.7%增加到12.7%,虽然对于志愿者组织的数据并不精确,但都显示出高增长的发展趋势。体育商业增加值主要包括体育赛事观赏、体育活动参与、体育用品制造零售和体育广播电视,体育周边商业主要包括体育彩票、体育赞助等,体育周边商业增加值增长幅度要大于体育商业,同时体育商业增加值所占总增加值比例有下降趋势。

由于统计标准不同,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主要分为体育用品和服装制造、体育用品和服装销售、体育组织管理、体育场馆管理、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场馆建筑和体育彩票9大类。为便于与英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进行比较,将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均视为体育和体育周边商业,其中体育用品和服装制造、销售合并,除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外其它均归为体育周边商业。通过比较(见表1)可以看到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主要来自于体育用品、服装的制造和销售,2008年该比例将近80%,而同年英国体育周边商业以52%的比例在增加值中占据首位,由于将体育场馆建筑计算在体育周边商业增加值内,因此两国在体育周边商业增加值上的差距应该更大。我国志愿者组织和公共组织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未能够进行统计,但是我国体育社会化发展倡导多年而进步缓慢,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公共组织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仍然较低。

2英中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比较

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是指在体育及相关产业或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就业率和某个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都是事关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某个产业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又能够产生高增加值而且绿色无污染,那么该产业无疑值得大力发展。

英国体育及其相关产业在总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和该产业本身所具有的环保特质对于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2008年英国体育从业人员达到44.1万人,占英国就业人口的1.8%(按全职就业计算),1985年为30.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3%;2005年为43.4万人,2000年以来体育从业人员增长了20.7%,即使是在经济衰退的2005~2008年仍有2%的增长。体育产业(包括直接体育产业和体育周边产业)部门容纳的体育就业人口达到77%,公共组织和志愿者组织为13%和10%,这一比例近年来变化不大。2003年从事直接体育产业的人员在体育产业就业人员中所占比例为38%,2008年该比例上升至46%。结合前面关于产业增加值的分析,可以看到体育相关产业具有就业人员总量增长不多(甚至减少)但增加值增幅较大的特点,该类产业中部分属于创意产业因此对就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但其产出也较高,而直接体育产业虽然增加值增长幅度不快但是却能够吸纳较多的就业人员。

我国2006~2008年体育及相关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256.30、283.74和317.09万人,其所占我国就业人口总数的比例不足0.5%,其中体育用品、服装制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75%,这一数据远远高于英国体育用品制售人员10%左右。英国体育周边商业从业人员占到总体育从业人员的50%左右,而在我国即使将体育建筑从业人员计算在内该比例也仅为15%,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实相当大(见表2)。我国作为制造业的大国,一方面技术水平和含量较低的制造业适合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解决了大量人员的就业,因此制造业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体育用品、服装制造吸收大量体育从业人员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但是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应当在“体育制造”的基础之上以“体育”的发展为主导。

3英中体育消费支出比较

体育消费是人们用货币购买体育效用的经济活动,它是体育产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动力[2]68。英国体育产业在创造价值、吸纳就业方面已然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断为人们所重视的增长点,而在与生产相对的另一端——体育消费,在英国的增长更为惊人。据统计,英国体育消费按当年价格1985年为35.36亿英镑、2005年为165.80亿英磅、2008年为173.84亿英磅,均占到英国居民总体消费的2%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1985年至2008年间增长幅度为138%。我国目前仍然缺乏对于体育消费的权威统计报告,从总体来看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包括体育消费支出也必然相应地增加。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数据表明,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72.7%的人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水平为593元[6]。

英国体育消费支出从支出项目上看运动服运动鞋的比例在增加,2008年增长率达到20%,受到近两年经济衰退的影响,体育活动参与支出比例从2005年的20%降至18%的比例,体育博彩保持18%,付费体育电视则比2005年增加1%,达到体育消费支出的10%,另外体育装备、赛事观赏和其它体育消费支出分别为6%、3%和22%。在我国2007年从体育消费项目来看,用于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91.0%,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支付参加体育锻炼的场馆费用,以及观看体育比赛费用等[5]。由于两份统计数据之间统计口径不同,因此较难进行比较,但是也可以看到我国体育服装消费一枝独大、其它体育消费主要以物品购买方式为主和体育健身服务消费仍不普及的现状。

4英中体育经济发展差距探析

我国体育经济较之于英国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都要低很多,中国和英国在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就业人口和体育消费这3项上对于国民经经济的贡献存在非常显著的差距。造成我国和英国体育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英国体育经济依附于英国民众广泛的体育参与意识和历史久远的体育赛事。现代体育诞生于英国与该国民众对于体育的广泛兴趣密不可分,上至皇室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在休闲时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众多体育赛事都拥有久远的历史并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英国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英超、温网、黑池体育舞蹈等众多体育赛事,英国民众休闲时经常参与游泳、健身等体育活动,因此体育及相关产业能够围绕职业体育和休闲体育广泛开展,而我国职业体育和休闲体育的发展都较为落后,在缺乏“体育”的条件下“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势必缺乏强有力的动力。

其次,英国体育经济依托于英国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作为世界工业革命发端的国家和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英国经济和社会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因此英国民众具有较高的体育消费意识和可能,这使英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备了充分的物质和社会条件。而中国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整体上仍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仍然较低,同时整个国家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民众普遍不具备体育消费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所处的宏观经济、社会基础与英国有很大的差距。

再次,英国体育经济发展依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往往超过第一、二产业,英国金融、创意、服务等第三产业的高度发展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条件和人才资源,极大地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经济中制造业是支柱产业,因此体育产业也主要是以制造业、制造业就业人口的形式影响国民经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而且第三产业的结构也主要是以低附加值的内容为主,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限制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5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

在提出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对策之前,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体育经济发展的目的和目标到底是什么。虽然通过对英国体育经济发展的考察我们已经可以明确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其相应的地位,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发展体育经济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并不是为了发展经济,发展体育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给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好的体育服务,使广大社会成员能够更好地享受体育给人所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其最终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应当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提出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对策。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应当合理运用公共财政进行投入。由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和经济收入又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当合理地运用公共财政投入,以公共投资的方式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和体育部门一直都有运用公共财政发展体育事业,无论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还是体育“三边工程”,都可以看做是体育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体育领域,引导企业参与投入、引导个人消费,从而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应当兼顾职业体育经济和休闲体育经济。职业体育经济和休闲体育经济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职业体育经济主要是观赏型的精英竞技,休闲体育经济主要是参与型的大众活动,前者与传媒、博彩产业有较大关联,后者与服装、装备产业联系更多,它们都是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因此我国在发展体育经济时两者均不可偏废,同时又要根据两者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

参考文献:

[1] 周毅,辛利. 体育产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征分析[J]. 体育科学,2003,23(6):1-6.

[2] 鲍明晓. 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国家体育总局. 2006~2008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公报[EB/OL]. http://www. sport.gov.cn/n16/n1077

/n1467/n1513017/n1514290/1517921.html,2010-04-29.

[4] England Sport. Economic value of sport in Eng-land(1985-2008) [EB/OL]. http://www. sportengland.org/

research/economic_importance_of_sport.aspx,2010-09-20.

[5] 国家体育总局.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EB/OL]. http://www.sport.gov.cn/ n16/

n33193/n33208/n33418/n33598/1010427.html,2010-09-20.

猜你喜欢

中国英国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