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一体化专业“212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2-09-20李庭贵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泸州市泸州机电

李庭贵

(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5;2.泸州市工程机械智能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四川 泸州 646005)

泸州市明确提出“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的发展定位,打造“中国优质白酒主产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四川能源产业高地、四川工程机械制造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四大产业”(酒业、化工、能源、机械制造),建设“七大园区”(酒业集中发展区、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泸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轻工业园区),打造“四大中心”(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旅游组织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川南新经济增长极,泸州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泸州市委通过了《关于加快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决定》,勇担引领川南经济增长极的重任。[1]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积极主动适应区域特色、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泸州工程机械、高性能液压件等机械制造业和白酒产业链中的机电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岗位群,培养适应泸州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中国白酒金三角”生产线检测维护的大发展需求,服务于泸州装备制造业、白酒产业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打造区域领先的装备制造业和自动生产线维护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3]

一、“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依托泸州市以装备制造业为背景的工程机械行业和以白酒产业为背景的印刷包装产业两大优势,开展与四川邦立重机有限公司、泸州川油钻采工具有限公司、四川恒威活塞环有限公司、泸州酒业玻璃有限公司、泸州金鑫印务公司、四川泸州一三五印务有限公司、泸州市永兴印务有限公司等大中型机械、玻璃、印刷、包装企业深度合作,形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2”,是指第1、2学期在校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机电基本知识、技能;第一个“1”,是第3学期派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实习,训练学生基础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能力;第二个“2”,是第4、5学期学生又回到学院学习机电设备的控制与维修维护能力,培养学生高级技能;第二个“1”,是第6学期派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从而形成“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往复、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另一层内涵是:2个平台(“机械基础平台”和“控制基础平台”),1个根本(以“机械”为根本);2个方向(机电液集成装备应用与维护方向、机电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方向),1个重点(以“机械、电子、信息融合”为重点),如图1所示。

图1 机电一体化专业“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架构

机电液集成装备应用与维护方向对接泸州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主要突出工程机械的应用与维护,为泸州工程机械制造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机电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方向对接中国白酒金三角酒类生产自动线检测维护,主要突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应用与维护,为与泸州酒业配套的相关产业(酒瓶自动化生产线、包装盒自动化生产线、白酒灌装自动化生产线等)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构建两个平台

1.机械基础平台

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是由机械制图、AutoCAD、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四门课程整合的一个课程群[4],在教学中存在部分内容重复、课时有限、内容前后衔接不当、学生普遍缺乏机械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等问题,使得学生学完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后,对机械设计理论和技术仅有肤浅认识,工程意识较差,尚未完全具备分析、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及简单机械的能力。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在早些年就已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技术的相关知识引入到了机械制图中,学生在学习零件图前先介绍公差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读懂零件图与装配图打下了基础。从2004年起,在机械制图的内容中我们又融入了计算机绘图的知识,即将AutoCAD的相关命令和计算机绘图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

近年来,随着我院学分制改革的实行,又将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形成了《机械制图与设计》课程,即机械基础平台,课程群整合后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机械制图基础;第Ⅱ阶段,机械组成、零件构形设计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Ⅲ阶段,机械零件、部件设计),实现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纵向贯通,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工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全面素质培养等一系列目的。

2.控制基础平台

优化重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控制类课程,以适应企业需求为目标,着力打造面向机电控制智能流程的控制基础平台课程。按照“综合化与简约化”原则,将电工电子技术、工业控制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应用技术等控制基础与应用系列课程整合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一门四阶段综合课程——工业控制技术及应用[5](Ⅰ.工业控制技术基础,Ⅱ.工业控制技术,Ⅲ.液压气动控制技术与实践,Ⅵ.自动化生产线应用)。按照控制基础平台课程的阶段划分与衔接合理,围绕生产实际需求,创设较强的工程氛围,体现高职课程“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的特色,达到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密切地方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服务于机械设计制造、白酒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维护企业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三、校企深度合作

1.共建实训基地

在泸州市政府领导下,依托川南交通要塞的区位优势和白酒、机械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势,以省级重点项目“川滇黔渝结合部教科城”建设为契机,健全“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联盟”的工作机制[6],完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工作平台。探索“政园企校”共建共育的新型办学之路,推进并创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按照“四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个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建设一批融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支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恪守“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依托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共建、科技服务等形式,建立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共享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和技术人才资源,建立双赢机制,建设集订单培养、技术服务、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外重点实训基地。

2.打造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政府领导下,相关市级机关、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和我院共同建立了“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联盟”,共创“政园企校”四位一体合作关系新模式。联盟实行理事会制,形成以公益目标为导向、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公共服务质量高的长效机制。理事会依据“平等互利、责权相应、双向互动”的精神,统筹规划、决策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对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指导、监督,全力支持学校办学,实现校企紧密合作。主管部门对实施校企合作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或挂牌。

由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理事长单位,联合成渝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根据泸州地方产业需求发展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在打造泸州高性能液压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同时,组建以高性能液压技术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泸州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集合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的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共同致力于以高性能液压件为基础的机械工程重大科技攻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国家一流的液压元件研发和制造基地,推动我国液压元件设计制造及其相关机械产业的发展。

在已有“机电工程研究所”、“泸州机械产业科技服务中心”和“泸州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础上,重点申报“工程机械智能优化设计”泸州市重点实验室,通过校企交流平台的建设,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积极开展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

依托以高性能液压技术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泸州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的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共同致力于以高性能液压件为基础的机械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建设国家一流的液压元件研发和制造基地,推动我国液压元件设计制造及其相关机械产业的发展。

通过建立开放、完善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查询、发布机械原材料、机械行业共性技术和信息;举办信息交流或成果推广活动;建立机械产业电子商务系统,采用BBS系统,结合电子公告牌发布机械产品信息,完善并扩大机械资源信息库(包括机械原材料数据库、机械专家库、机械专利数据库、机械新技术新产品数据库)等手段,服务泸州中小企业,加快中小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带动泸州市机械产业水平的提高,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积极融入泸州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中,通过联合攻关、联合技术创新和联合申报项目,推动泸州工程机械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四、结 语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四川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建设,适应泸州市发展装备制造业、白酒产业的迫切需要,坚持“瞄准社会需求,培养创业技能,造就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实施校企合作战略,优化教学资源,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专业优势与特色突出、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有效支撑泸州工程机械、白酒等优势产业,跨界服务川滇黔渝经济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和社会服务诸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构建作出了新贡献。

[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组.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Z].四川泸州,2011:1-2.

[2]泸州市科技局.泸州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规划[Z].四川泸州,2011:8-9.

[3]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组.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Z].四川泸州,2011:10-12.

[4]贺元成.机械制图与设计省级精品课程[EBOL].(2010-03-05).[2012-04-14].http://jxzt.jpkc.lzy.edu.cn/index.aspx.

[5]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小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Z].四川泸州,2011:36-37.

[6]泸州市人民政府.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四川泸州,2010:35-37.

[7]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泸州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框架[Z].四川泸州,2010:3-4.

猜你喜欢

泸州市泸州机电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老窖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泸州医学院 学报
泸州顺庆起义是南昌起义的一次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