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经营组织形式思考

2012-09-20

关键词:企业化小农武陵山

姜 锋

(1.重庆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47;2.重庆山地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47)

农业产业化是针对传统农业经济而言的,建立在小农基础上的传统农业是没有出路的,这在学界普遍达成了共识。美国学者戴维斯(1955)提出agribusiness一词,即“农工商综合经营”概念,是农业产业化提出的较早理念。[1](136)20世纪80年代,世界农业进入产业化经营时代。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农村的未来、农业的发展在产业化方向。对于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国限于国情不同,其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农业产业化形式比较典型的有这么几种:实行规模化经营的美国农场经营模式;以“农协”为主的小规模家庭经营的日本模式;以农业合作社为主的荷兰农业经营模式;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以色列农业经营模式等等。[3]以发展中国家为例,主要建立在小农经营基础上的韩国经营模式;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泰国模式;以农村合作社为基础的印度经营模式等等。在我国,以在农业经营中起带头作用的“龙头”性质分,国内学界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中介组织带动模式、专业化市场带动模式、主导产业带动模式等。[1]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习俗、不同的历史延续、不同的制度有不同的农业产业化方式,但其共同点无一例外是农业经营方式的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经营,走最具竞争优势的组织化形式是发展的方向。

一、从组织形式看农业发展历程的嬗变

生产力进步引起生产关系改变,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这在农业领域也是适用的。而这种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的改变主要就表现为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产品的经营模式由低到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早期小农经营模式

小农经营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最长的农业经营模式,其经营模式见图1。小农经营模式的根本特点是农业生产是由千千万万的农户独立完成,并自发进入农产品交易市场。这在初期城市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足以支撑起整个社会发展。随着城市工业经济发展而引起对农业产品的极大需求,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即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如何与城市大市场相互衔接的问题是这种经营模式的不足。

图1 农业生产经营的小农模式

(二)有中介组织的小农经营模式

与传统小农直接被卷入商品经济浪潮的形式不同,在小农与市场之间形成了中介组织(见图2)。中介组织的形式非常多样化,最初往往是小农自发形成的、具有联合性质的合作组织,其合作主要集中于流通环节,从而起到增加市场定价谈判权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许多以社、村、镇为基础的带有政治和经济双重作用的中介组织。这对小农直接面对市场而言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这种中介组织只是稳定小农生产方式的一种过渡,它本身极不稳定。

图2 有中介组织的小农经营模式

(三)企业组织形式在农业领域的出现

企业组织形式在农业领域的出现,无论是从理论还是现实分析,大都首先出现在中介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阶段的农业企业和图2的中介组织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相对于由小农自发形成的合作组织而言,企业组织形式的结构更加严密,组织效率更高。由于农业生产的复杂性特点,企业组织形式还未能进入农业生产环节,因此处于中介环节的企业组织形式本质上还是属于小农(家庭)经营模式。

图3 企业组织(流通领域)形式的农业经营模式

(四)企业组织形式在农业领域内的完全实现

当企业组织形式进入了农业生产环节,农业范围内真正的企业经营模式才完全实现。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图4)是一种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形式,它意味着生产分工的高效率形式在农业领域内得到根本实现,社会已经完全掌握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能够自觉把工业生产管理的经验运用到农业中来。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农产品生产采取的就是这种形式。

图4 完全企业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二、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应该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进行生产

武陵山地区具有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跨行政区等多重特点,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较,这里没有经过过多的开发,环境、水土、植被保护相对较好,是一片没有受到污染的地区。开发这片热土,最好的组织形式是农特产品的企业化组织形式。这是因为:

(一)农特产业化企业组织形式有利于整合农特资源发挥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是欠发达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的最佳捷径,相对于已经有的成熟的经验和发展模式,欠发达地区不需要再进行从头开始,采取“拿来主义”便可。这样在技术、制度、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创设风险。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凡是农业特色产品做得好的,无一例外不是采取企业组织形式。如法国的葡萄酒产业,是由法国最大的几家葡萄酒企业进行生产,从葡萄的种植、采摘、加工、酿造、营销等都是由企业完成;又如英国的立顿红茶也是采取企业组织形式运作。企业的本质就是不断整合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武陵山区并不缺乏农特要素资源,欠缺的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农合等其它形式的组织本质上还是属于经济弱者,是以合作力量抗衡垄断资本的自救组织形式,依赖非企业形式的组织来整合资源,依然无法同强大垄断资本力量竞争。因而,建立企业组织形式来发展农特产业是武陵山地区未来的主要选择。

(二)农业产业化企业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增强竞争能力

所谓农业企业经营模式(图4)是指在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销售环节中,主要由企业来完成。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农产品的生产环节纳入企业经营范畴。以往认为,由于农产品生产的自然属性,在生产环节由企业规模化经营与小农经营并无优势可比。但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波动加剧,大规模企业化生产的比较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经营具有规模效益,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与传统小农(家庭)生产相比较,大规模农业企业生产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联合劳动及其应用。如在小型农田设备及水利设施使用的节约上;在某些大型的农产品设备方面,如在金银花烘干厂房建设及设备的采购方面,小农(家庭)生产根本是无力完成的,这些都必须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才能实行。

第二,企业化经营可以保障农产品品质。早期农产品具有同质性特征,企业化经营在这方面并不见得比小农生产有多少优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农产品品质不断改良,品种和生产过程的管理在农业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同样的气候条件,同样的土壤,由于植物品种的不同,植物生产过程的要求不同,产品的品质状况差异很大,这在特色植物产品中的表现越发突出,比如大棚作物,对温控、湿度等都有一定要求。农作物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和人为干预程度不断增进,这在小农(家庭)生产过程中是无法实现的。

第三,企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控制产品供给量。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控制产品供给量,从而加大产品定价权。传统意见认为,农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大是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引起的,更多是从需求角度来考察的。其实仔细分析发现,之所以市场波动大,是由于传统小农(家庭)自身生产行为造成的,农产品蛛网模型理论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而规模化经营可以克服千家万户小农(家庭)供给的不确定性,通过垄断市场供应量,从而达到市场供求相对平衡。

(三)现实的武陵山区资源经济条件为农特产业企业组织形式发展提供了基础

除了学习和借鉴成熟企业模式外,山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也有利于特色农业的企业化运作。一方面因为武陵山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的特有地方植物产品,如金银花、猕猴桃、宝塔菜、黄连、莼菜、茶叶、青蒿等,这是其它地方难以比拟的;另一方面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收益较之于普通农产品大许多倍。其次,武陵山区地广人稀,适合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植。虽然我国人口众多,密度大,但在山区却地广人稀,绵延千里的山脉很难看见几户人家,这为特色农产品的企业化运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凡是采取中介组织形式的地区,大多数因为传统生产经营延续下来的小农生产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地产权关系无法改善而不得不采取变通形式。武陵山地区这种经济关系相对松散,更容易采取更高级形式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最后,当前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备为企业化经营提供了便利的区位条件。农产品企业化经营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距离市场要近。当前武陵山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撑下,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改善,渝怀铁路等干线交通枢纽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武陵山地区的封闭格局,为企业创造了发展的基础平台。

三、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企业经营模式成功的关键:企业家、经验和制度

武陵山地区发展农特产品的关键还是在农业企业的培育,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农业企业家、农特产品经营管理经验以及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制度环境。

(一)农业企业家是农特产品真正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的核心元素

企业家在企业组织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引领企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人,企业的创新机制、激励机制、组织功能、协调功能等都要依赖于企业家的个人才能来实现。我国《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把将帅看成是掌握民众生死、国家存亡的主宰者,企业家无异于就是军队的将帅。当前,无论是“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还是其它种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要完全实现市场化、农业组织化的创新优势,都离不开敢于冒险、能驾驭市场的农业企业家。只有企业家率先进入农业领域,才能实现农业内专业化分工与效率提高,才能够实现规模化农业与城市大市场对接。一句话,才能够改变农业的弱势产业格局,实现农业的“绿金”产业地位。当前,整个农特产业领域的优秀企业家还乏善可陈,武陵山地区农业企业家更是屈指可数,但凡是农业产业是由企业家进行组织生产的,其结果往往都较好,而其它组织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都存在着巨大隐患。因此,武陵山区农业特色产业的希望应该在企业家的身上,培育农业企业家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当务之急。

(二)培养农特产品的经营管理经验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经验是过去实践的心得,它可以避免企业走弯路。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相比,我们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模式还很短暂,许多问题甚至是损失都与经验不足有关。随着农业生产向资本化、市场化快速发展,大量资本迅速涌入农业领域,由于时间太短,经营农业企业经验方面的缺陷也暴露出来。这种缺陷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农业生产方式的企业化经营理念缺失。在与许多经营农产品的企业交谈中发现,很多企业没有真正静下心来从事农业,前期准备工作很不充分,相对于国际农业企业的长期专业化经营而言,我们的农业企业经营理念还处于初级阶段。某些企业从事农产品种植、生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项目可投,企业限制资本过多,加上地方政府热情招商,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因此仓促进行农业投资。二是对于农业投资的长期性、风险性估计不足。农业领域投资与工业制造业领域投资有很大不同,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制约因素远远大于工业制造业,对于基础投资的要求非常大,这是很多企业投资之前没有估计到的。秀山一家投资猕猴桃产业的企业,短时间内投入了几亿元,但前期投入还远远不够,企业没有想到农业基础投资超乎想象,现在遇到了很大的资金障碍。三是农业大规模生产管理经验不足。农业生产存在复杂性、不确定性、临时性、集中性等特点,所谓复杂性是指不同农产品的植物习性不同,其生产管理要求不同,生产管理必须符合农作物生产周期特点要求;所谓不确定性是指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其管理存在临时性特点,如除草、上药等,所谓集中性,是指农作物在播种、采摘等生产环节是集中用工,平时却不需要过多打理,如秀山县金银花采摘期就存在临时集中用工问题。这种生产的不连续性和波动性特征为规模化经营埋下了隐患。

(三)农业经营的市场制度环境建设是助推农特产业成功的软环境

武陵山地区除了缺乏农业企业家、农业企业之外,还缺乏发达的农业市场经济环境。市场经济已经被实践证明了是人类不可跨越的阶段,市场是资源配置最佳的方式。但成熟有序的市场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市场制度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化程度。作为生产、流通的重要组织形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它把各种生产要素纳入到自身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企业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地区市场化程度要高。因此,山区农业产业要发展,必须加强地区市场化进程,确立要素产权,使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为企业吸纳要素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的法治环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交易未行,先立规则,这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要重视。具体而言,相对于成熟经济体,山区应在法律法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先作好规划。三是金融环境的建设。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当前由于农业特色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比较效益还不很明显,金融组织很容易出现所谓“使命漂移”。因此,如何加大金融对农特产业的支持,扶持有前景的农业企业也是建设农业特色产业企业的有力保证。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有部分植物产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绿金”,如木材、葡萄、烟叶、三叶胶(橡胶液)等。时至今日,以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系列蜚声海内外。我们相信,武陵山区的植物产品一定也能成为新时代的“绿金”产品。

[1]农业产业化经济[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姜奇平.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方向[N].农民日报,1995-3-22(第三版).

[3]祁春节等.国际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企业化小农武陵山
武陵山歌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共营促共赢——小农经营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
洪江市小农水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